当前位置:首页 >> 蓝戈智库 >> 蓝戈终端 >> 正文
地位并非对等,苹果与IBM合作需要细思量
通信世界网-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云晴       2015/4/29 10:11
苹果  IBM  

作者:蓝戈智库 云晴

苹果和IBM于2014年7月开始合作开拓移动企业市场,同年12月IBM和苹果交付了第一批IBM Mobile First for iOS解决方案,这些应用支持云服务,主要面向银行、零售、保险、金融服务、航空、电信等行业以及政府部门。近期双方的合作步伐还在加快,目前仍不断有新品推出。

双方合作,期待出现互补效应

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第三次浪潮强调分布式、多样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更高级的组织结构,其主要特点为多样化、个人化和小型化。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大规模工业生产带来的社会推动力正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以信息为基础的客户化定制和个性化产品。IBM对这一趋势主动认同并适应,致力于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复杂信息处理需求,近年来提出了Mobile First的口号。

苹果则提供了极致的终端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其结成联盟的动力在于寻找持续发展的刚性需求:虽然其消费电子产品具有竞争优势,但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力并非那么强大。iOS操作系统和应用入口iTunes面临着云架构的威胁,苹果本身也缺乏像Facebook那样长期耕耘的平台;即便作为“吸金机器”的iPad也出现了增长疲软的情况。

IBM与苹果的合作主要有如下3个方面。第一,移动化平台与企业集成应用:利用IBM的专长和能力,实现增强的移动管理能力,包括专有应用目录、数据和交易安全服务,以及为iOS定制的IBM Mobile First应用产品套件。第二,供应、激活和管理:全面理顺从采购、应用部署到维护的端到端生命周期过程,以及针对企业安全、设备管理、数据和流程整合的云解决方案等。第三,结合苹果的客户支持部门和IBM提供的现场服务,为IT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设备支持。

事实上,IBM把握主动权

行业应用可以朝两个方向发展:针对垂直行业市场的深度应用和针对某一平台类需求的通用型应用。前一类的重点在于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和解决商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一类的关键点在于对某一业务领域通用型需求的满足。IBM在提供第一类解决方案方面拥有良好的知识和产品基础,但是否就意味着双方在移动领域的合作会遵循IBM传统的道路?

实际上,2013年IBM已经推出Mobile First移动解决方案,该方案提供了应用和数据平台所需的关键元素,IBM与苹果合作推出的产品,对之前的解决方案又有多少改进和增强?

以面向电信行业的解决方案为例进行分析,该方案的官方宣传为:“电信行业-专家技术采用原生iOS能力,包括使用FaceTime轻松与专家联系,利用定位服务优化路线,提供卓越的现场服务,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增强客户满意度。方案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最佳的客服工具。”该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现场技术人员的日程安排管理、工作任务优先级排序管理、通过苹果的Facetime实现现场工作人员与专家之间的快速实时沟通、现场人员能够从系统中快速了解到客服历史记录等。其中,苹果被定位为“提供友好而快速接入的操作系统体验”。

这一解决方案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太多具有行业特色或是针对行业个性化需求的功能。尽管解决方案提及基于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后台功能,然而在实际中,我们并没有体会到这些功能。

在这一解决方案中,IBM的定位比苹果更为明确。对于IBM而言,这样的应用属于解决方案的市场拓展。应用的核心在于云端应用、数据同步机制、应用可用性、数据安全性、内容和业务的合理规划管理、运营商对网络及资费套餐的支持等,而IBM在之前大量的垂直行业应用中早就对这些问题驾轻就熟了。因此该解决方案对IBM而言风险较小、收益较大。

苹果则不同,一直以来苹果将自己定位为消费类电子产品规则的打破者和产品引领者,通过这样的形象梳理获取高额利润。然而作为企业终端,好的产品体验固然需要考虑,安全可靠、结实耐用、低调稳定、减少娱乐性等要求可能更为必要——而这些需求中有些甚至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定位存在一定的矛盾之处。因此解决方案中苹果的角色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客户承认使用感知很好,但是担心其作为行业应用终端的专业设计,或是担心苹果为了适应专业性而对“酷产品”定位有所牺牲。

苹果需尽快调整战略定位

总结前一个阶段的合作状况,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信息。

第一,在企业应用市场的合作中,最重要的客户感知因素并非外观、设计和价格,而是处在云端的应用、数据同步机制、应用可用性、数据安全性、内容和业务的合理规划管理、运营商对网络及资费套餐的支持等。在这一方面,IBM具备大量核心资源,因此在IBM与苹果的合作中双方地位并不对等,IBM占有更多的影响力和控制权,能够影响合作走向。如果苹果不能与IBM协调好市场发展方向,可能会逐渐被边缘化,导致双方合作名存实亡。

第二,苹果需要尽快做好在企业解决方案市场和个人消费品市场之间的定位和产品区隔。如果无法做好品牌的调和,或许打造一个针对企业解决方案市场的新品牌也是不错选择。否则在“酷”、“不同寻常”和“稳定可靠”、“安全无误”之间摇摆,或许最终两头都无法讨好。

第三,采取紧密合作的方式后,双方仍然有可能因对产业理解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资源投入方式,因此双方需要在合作过程中更多地尝试体会对方的“成功历史”所带来的思维定式,这样的创新才能够做到平滑可行。

相关阅读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rss
人民邮电出版社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民邮电出版社图书专营店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
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
中国邮电器材公司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信息协会信息服务网络委员会
爱购服务器之家
新浪科技
搜狐IT
腾讯科技
凤凰网科技
人民网无线频道
中国通信网
移动Labs
中华电子网
通信产业网
企业网
In-Stat
IT价值联盟
中国软件资讯网
通信人才网
慧聪通信网
CTI论坛
北极星电力网
CTO技术网
美通社
赛立信竞争情报网
CRS通信学社
钉科技
和讯科技
博趣·兴趣门户
呼叫中心频道
运营与增值
信天下企业短信
新电子
OFweek光通讯网
中云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阅读 | 企业专区 | 企业黄页 | 在线订阅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本站导航
Copyright ©1999-2012 By cww.net.cn. ICP许可证号:[京 09082226号-10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101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