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降价缘何“吃力不讨好”?

作者:陈亮 责任编辑:孟月 2017.05.04 07:16 来源:通信世界网

日前三大运营商先后宣布大幅度下调“一带一路”沿途及其他国家地区的国际漫游资费,同时针对用户流量消耗日益增长的趋势发布了高额流量优惠的新套餐,此举又招来骂声一片。为何运营商的价格调整政策,总是“吃力不讨好”?

真降价还是假降价?

每次三大运营商公布降价方案,总会有网友质疑所谓的“降价”只是调整价格标准的表述方式而并没有实质性的资费下调,是运营商“换汤不换药”的“文字游戏”。那么,运营商的降价行为是否真的只是在“耍花腔”呢?

首先从三大运营商的国际漫游资费调整来看,此次资费调整涉及的国家与地区之多、下调幅度之大(部分资费下调幅度高达92.9%),确实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漫游语音资费进行了实质性的下调,不可不谓是“用心良苦”。

其次从与大部分消费者刚性需求相关的流量资费来看,中国联通率先面对中高端的流量重度消费用户推出了“冰激凌”套餐,主打流量“无限量”使用;而中国移动也在近日宣布推出类似的“任我用”套餐。这些高流量套餐推出的背后,是用户高速增长的流量需求在不断推动。

以中国移动为例,2015年整体无线数据流量业务量为2495PB,2016年增长到5681PB,增长率高达127.7%;无线数据流量收入从2015年的1954.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832.3亿元,流量收入增长率仅为44.9%,与流量业务增长率的高增长相比落差明显。按照此口径统计,中国移动的流量业务实际单位收入从2015年的0.073元/MB下降到2016年的0.046元/MB,下降幅度为36.4%,不可不谓是“真金白银”。

真实惠还是假实惠?

既然运营商是“真刀真枪”推动资费下降,那么为何每次推出降价方案都会招致骂名?

首先,实惠并非人人得享。因为对于消费者,必须切身感受、享受到真正的实惠,降价才对其有意义,否则真降价也可能招致消费者的不满。像此次调整国际漫游资费、国际长途资费以及之前推出的闲时时段优惠等看似优惠力度大,但实际上并非每个消费者都有国际语音服务的需求,也并非每个消费者都能够在凌晨的网络闲时时段来享受低价,因此这样的降价很难让广大消费者有切身体会。

其次,消费者对于“提速降费”的系列优惠缺少客观、理性的认知,期望值被盲目抬高,运营商形象被刻意丑化,更使得消费者对此的认知雾里看花,使得“真实惠”在消费者看来也是“假实惠”。因此,我们应当从客观的第三方数据来衡量我国的通信资费是否真的下降、在国际上究竟处于何种水平。

国际电信联盟(ITU)每年会公布《衡量信息社会报告(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Report)》,用真实客观的统计数据对比在不同发展条件下的不同国家及地区、不同运营商的通信发展和资费水平。在这份报告中,以500M无线流量消费作为分析对象,以流量消费在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中的占比来分析,从纵向时间维度来看,2014年中国市场的数据是0.89%,2015年则为0.78%,由此可见下降幅度明显;从横向区域维度来看,2015年英国市场和德国市场的数据分别是0.25%和0.28%,美国市场和日本市场的数据是0.83%和2.37%,可见我国的无线流量消费水平虽然高于欧洲发达国家,但也明显低于美、日的水准。从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情况来看,2015年中国名列53位,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从上述数据对比可知,近年来我国通信市场的资费确实实现了逐年有效下降,也让消费者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

降价必然带来多赢?

资费标准的下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刺激消费者提升消费量,也就是实现“薄利多销”。但实际上“多销”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使用行为的无限扩展,正如饭店中菜品打折会引发消费者多消费,但不等于菜品打一折、消费者的胃口就相应扩大10倍。以流量为例,当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趋于稳定之后,流量的消费量又从何提升?只能是依靠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来扩大,例如提供更加高清的视频和音乐、细化用户数据采集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互动等。

但是,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提升的是其自身的价值,对于提供纯管道的运营商并没有实质性的价值提升,而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价值提升,必然促使价值链的重心进一步向OTT提供商们倾斜。因此,运营商必须面对的是进一步“提速降费”和进一步交出价值链话语权之间的矛盾,如何真正实现多赢,恐怕单纯依靠4G向5G的进化、依靠连接数量的进一步扩大是远远不够的。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