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购中天微 “云边端”布局再提速

作者:耿鹏飞 责任编辑:耿鹏飞 2018.04.20 19:35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今天上午,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中天微的消息引起了业界的极大轰动,近年来阿里逐步加大在芯片产业的布局速度,而在昨日阿里巴巴达摩院宣布正研发一款神经网络芯片——Ali-NPU,其性价比将是目前同类产品的40倍。

芯片,作为连接、控制和计硬件核心的“魂”,其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芯片制造能力仍然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时代需要这样的一家有能力且有实力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出现。

中国“芯”建设迫在眉睫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花费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近日“中兴被美国制裁”的事件加速了互联网巨头的危机感意识,中国“芯”的建设迫在眉睫。

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这些话语在今天看来,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习近平强调,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要改革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推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阿里,作为互联网的巨头企业之一,早些年就已意识到缺失核心技术的严重性,因而在“芯”的建设布局上快人一步。

那么,阿里在筑“芯”之路上,为何看中了中天微呢?

阿里加速布局筑“芯”之路

据了解,杭州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大规模量产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专注于32位嵌入式CPU IP研发与规模化应用,面向多媒体、安防、家庭、交通、智慧城市等IoT领域,全球累计出货超过7亿颗芯片。

同时,也与国内多家主流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等工艺制程平台展开合作。尤其在物联网新片平台着重的低功耗制程领域,成功实现嵌入式CPU IP开发。

截止2016年,中天微系统所申请和获得的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的数量已超过100项。C-SKY系列CPU核的授权用户超过六十家。

自2015年起,中天微系统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了深度的合作,面向物联网/IoT各细分领域开发云芯片(Yun on Chip)架构,在云端一体的框架下研制新一代CPU、SoC平台、软件支撑环境和操作系统,支持从芯片到云端的全链路安全、低成本接入。

早些时候,阿里巴巴投资总监谢鹰在接受国内媒体独家专访时就曾介绍道,阿里投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阿里实体业务的强耦合投资,通过收购和投资增强集团业务,提升效率;另一类是探路型投资,当下业务关系并不强,但我们认为会对行业未来产生影响的也会投,比如人工智能技术。

如是,收购中天微也符合阿里历来的投资运作逻辑。

据了解,从 2013 年至今,阿里已接连投资翱捷科技(ASR)、寒武纪、Kneron(耐能)、商汤、Face++ 等人工智能技术公司。而芯片领域,在 2017 年短短三个月里,阿里机构或阿里系就大手笔投资三家 AI 芯片公司,包括耐能以及此前的寒武纪(2017 年 8 月)与深鉴科技(2017 年 10 月蚂蚁金服领投)。再加上 2016 年 11 月投资的可编程芯片公司 BarefootNetworks 与 2017 年注资的翱捷科技(ASR),阿里不知不觉已经高度渗透芯片研发领域,成为无可争议的芯片投资之王。

此次收购中天微对于阿里筑“芯”之路可谓是如虎添翼。当然,芯片不仅是一种软硬件的载体,更为其云边端一体化生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云边端一体  打造完美生态体系

这些年,阿里商业帝国的快速发展大家有目共睹,而其中阿里在公有云领域可谓一骑绝尘,并打造云边端的完善生态闭环。

阿里云第一批获得云服务牌照,第一批拿到CDN全国牌照,无论在经营范围还是硬件配置方面均“技压群雄”。目前,阿里云CDN有节点数1300多个,覆盖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90T的带宽能力,服务客户超过24万+。在公有云市场IaaS层,阿里云占据47.%的市场份额,几近半壁江山。

根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将有多达500亿的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而40%以上数据需要在边缘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看到物联网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3月28日,阿里云宣布2018年将战略投入边缘计算技术领域,并推出首个IoT边缘计算产品Link Edge,将阿里云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优势拓宽到更靠近端的边缘计算上,打造云、边、端一体化的协同计算体系。

“芯”的快速发展及布局,将为阿里云在“端”侧发展占据制高点。当然,云边端的发展离不开中间网络的支撑。阿里去年入股联通“混改”,今年2月1日,中国联通与阿里云合作的“沃云Powered by Alibaba Cloud” 平台正式上线,并面向中国联通31个省级公司开放,所有联通一线的客户经理均可为用户受理阿里云服务,而用户也可以在使用联通基础网络产品及服务的同时,获得阿里云提供的云服务支持。阿里云与联通的合作“绑定”,自然为阿里云业务的发展提供更佳的网络支撑。

而相信生态的闭环体系,将为阿里云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如同阿里在电商领域和支付领域的协同一样。

总结

没有核心技术,就注定了会“受制于人”。阿里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着,我们需要这样的企业,也期望有更多这样的企业诞生,而不仅是核心技术的“外围品”。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