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卡:新连接时代的方案与应用场景

作者:上海茁思迅行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金峰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18.05.25 22:09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手机等移动终端内插入一张或数张运营商所提供的SIM卡,早已是市场上默认的“规矩”,尽管运营商所提供SIM卡的尺寸越来越小,从最早期和信用卡同等大小,到后来的普通卡、Micro卡和Nano卡,但该插还是要插,很少有普通用户会思考为什么要插卡、能否不插卡等方面的问题。

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有SIM卡内置的“烧号”方式存在,然而这种让用户更加不自由的模式只是昙花一现。近年来,能够让用户自由、方便使用业务的无实体SIM卡方案涌现,其中包括运营商主导的eSIM卡方案,以及终端公司主导的SoftSIM卡方案。

需求侧:新连接时代需要无实体SIM卡的方案

传统实体SIM卡存在逻辑正被打破

传统实体SIM卡存在的逻辑包括3个方面。首先是产业技术分工的逻辑,在既往的非智能时代,终端厂商数量繁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业内硬件方案平台也相对较少,在此背景下,最佳产业技术方案是构建标准、终端留有较大的卡槽(容错性较高),运营商负责实体SIM卡的发行与运维。而到了近期的智能时代,终端厂商普遍有能力将SIM卡直接集成到终端当中。

其次是产业价值分工的逻辑。在既往的非智能时代,终端厂商采用产品化商业模式,以产品销售作为获利模式,因此后期通信服务的载体(SIM卡)是无动力渗入的;而目前苹果等领先厂商均采用生态化模式,能够运营更高的生态模式,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为此不可避免采取渗入措施。

最后是传统SIM卡功能价值的逻辑。运营商所提供的实体SIM卡具有3方面的功能:第一是身份认证,标志该终端可以接入运营商的网络,同时运营商可以从对应的用户账户上进行资费结算;第二是存储,在智能机普及前,用户联系人的信息主要存储在SIM卡上,部分运营商亦提供过与TF卡相融合的产品;第三是业务载体,一方面,在非智能时代,在SIM卡中以类似APP的方式提供传统语音或短信增值业务的快速连接,另一方面,通过增强SIM卡的硬件提供NFC模块等新兴业务。但是在智能时代,实体SIM卡的存储与业务载体功能已经完全边缘化,身份认证功能也有eSIM卡、SoftSIM卡等其他替代方案。

新连接时代对SIM卡方案提出新要求

万物互联的新连接时代渐行渐近,对承担认证作用的SIM卡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体积更小。即便Nano大小的SIM卡,在强调完美设计的厂商看来仍然太大;对于Apple Watch、物联网传感设备而言,依然缺乏可摆放的空间。因此,让实体SIM卡消失是最佳选择。

第二,更省电。近年来,电池技术没有显著进步,想要待机时间更长,或者把电池做得更大,或者想方设法省电,对于续航目标一天不充电的可穿戴设备、数年不充电的物联网设备更是如此。实体SIM卡作为外置设施,必然比内嵌方案的耗电量更大。

第三,便捷实用。公众用户期望能够摆脱套餐订阅的束缚,在不同的场景中,可以在多家运营商按需选购通信服务产品,这就要求不使用具体运营商提供的具有束缚性质的实体SIM卡;政企用户期望对设备进行批量管理,包括开通连接、调整配置等,无实体SIM卡方案会更便捷。 

供给侧:eSIM卡方案得到产业更多支持

目前,业界主要有两种无实体SIM卡的方案:eSIM卡方案和SoftSIM卡方案。除了取消实体卡,进而减少体积、降低能耗、增加便捷性等应用层目标相同外,上述两种方案在商业逻辑、技术实现上有很大区别。概括而言,eSIM卡方案受运营商欢迎,SoftSIM卡方案被终端厂商所期望。

在技术层面,eSIM卡是有物理芯片的,只是被固化在终端内,因此更接近当前实体SIM卡,运营商采用类似空中写卡的方式,将相关配置文件写入eSIM卡内,并且运营商在系统平台层面的改造幅度较小;SoftSIM卡是无物理芯片的,厂商一般采用将多家运营商的IMSI写入手机基带的方式,进而使用纯软件方式,在终端内模拟出SIM卡,实现与相关运营商网络的连接认证,SoftSIM卡信息的写入则由终端厂商负责。

在商业层面,对于eSIM卡方案,用户依然从运营商处购买,与传统实体SIM卡的模式并无显著差异,并且运营商可以减少SIM卡的成本支出,同时在新兴物联网领域,可以打造更有价值的整体连接解决方案;而对于SoftSIM卡方案,SIM卡信息写入由终端厂商负责,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被切断,终端厂商向用户出售纯管道性质的通信服务产品,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厂商决定哪些服务可出售给用户,并且用户获得的是短期使用产品,而非连续服务。

eSIM卡方案与SoftSIM卡方案,前者保证了运营商与用户间持续的连接,用户仍然是运营商可持续经营的“客户”,保证了运营商们在通信服务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因此受到运营商的青睐,目前已经推动GSMA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同时由于运营商的巨大影响力,相关标准也得到了诸多终端厂商的支持,尤其在物联网设备中。而SoftSIM卡方案目前由一些终端厂商自行单打独斗,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预计在国际漫游流量使用等对安全性要求不高、通信服务产品化特征明显的市场有存在价值,并且运营商也乐于构建分销渠道。

应用场景:新工业设计、按需选择、集约管理

基于对行业的分析,eSIM卡主要包括三大场景,各大场景的相关主体亦将持续推动eSIM卡的普及。

新工业设计的场景

终端产品对eSIM卡的使用体现了工业设计领域对产品极致的追求。eSIM卡的采用可以为极致设计腾出空间。首先,对于“三防”级别要求较高的产品,eSIM卡可以让厂商不可控的缝隙消失,让终端成为严丝合缝的一体,可以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或者让用户使用得更自由,而不用实时担心终端被损坏。

其次,对于体积较小的产品,eSIM卡的采用可再腾出一些空间,从而让其他零部件的摆放更为从容,让电池再略大一些。这些问题在10余年前是不存在的,当时终端内部甚至略显空旷;而现在,产业链合作伙伴为了1毫米的空间而不得不进行长达数月方案修改的案例比比皆是。

最后,对于功能集约的产品,eSIM卡的采用可以再加载更多功能。原有实体SIM卡的位置将可以填充更多的芯片、模组、传感器,也可以减少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更好发挥其性能。

按需选择的场景

使用eSIM卡可实质性减少用户与运营商之间的连接媒介,让用户更加自由地使用。首先,对于携号转网业务,在原有的实体卡模式下,上交老卡、领取新卡是必备程序,在此过程中用户需要跑两家运营商的营业厅,需要有一到数天的无服务情况,而使用eSIM卡,理论上可以做到在线办理,并实现两家运营商之间的网络在数分钟内完成切换。

其次,有助于销售纯管道型通信服务。当前市场上的通信服务有两类,一是与用户真实身份挂钩的,如语音、短信等,其连续服务化特征显著;二是只使用运营商管道的,如移动数据流量等,是可以打造成销售品,并面向各种用户销售的,当前基于SoftSIM方案打造的一些国际漫游产品亦基于此思路,而运营商抢占第二卡槽的行动也主要是销售纯管道服务(尽管尚未与号码资源解绑)。因此,在eSIM方案下,运营商可以便捷销售纯管道型产品。

相对而言,弱势运营商从按需选择的场景中获利可能性更高,它们可以凭借低价从优势运营商处挖用户,并能以“卖一点是一点”的思维将通信服务进行产品化销售,对方案的支持程度更高;同时政府亦出于“提速降费”、构建公平市场等考虑会予以支持。

集约管理的场景

对于大量的物联网设备而言,除了通过eSIM卡方案在设计与制造环节实现体积小、密封等特点之外,在实际的应用环节还可实现集约模式。在开通环节,公众用户对于在一台手机上插入一张SIM卡不会觉得有多繁琐,但物联网设备则往往一次有成千上万部甚至十万部的开通和插卡,同时要准确记住哪张卡插入哪台设备是非常繁琐的事情,而通过eSIM卡的方式则可以通过平台配置一次性开通。在运维环节,设备断网时不必再勘察是SIM卡的问题还是设备本身的问题,而只需整体性维修即可。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