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安全是前提

作者:孟月 责任编辑:田小梦 2019.08.23 07:38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全球5G商用进程再加速,5G最大特征是推进人、机、物海量互联,具有大带宽、低延时、高可靠等特性,不只具有消费应用的前景,更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5G赋能工业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不断深入探索实践,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再起热潮。

但目前5G发展的商业模式还不够清晰,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也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二者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工业互联网三大体系全面突破

工信部总经济师王新哲强调,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动能培育壮大、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众所周知,网络、平台及安全构成了工业互联网三大体系,其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我国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须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机会,并且我国工业互联网已逐渐步入实践深耕阶段,形成战略引领、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推进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王新哲表示:“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三大体系全面突破,产业生态蓬勃发展,应用场景丰富多样,国际合作成果丰硕,已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

其中,平台是工业全要素连接的枢纽。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研究报告》,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各省政府进行了高额补贴,目前,国内制造企业、工业软件服务商、工业设备提供商及ICT 4类企业多路径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实现了快速发展,截止到2018年3月,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类产品数量已高达269个,超过了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总和。在269个平台类产品中由制造企业构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占比高达46%。未来,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呈现通用性强的平台市场集中度高、工业属性强的平台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

网络是实现各类工业生产要素泛在深度互联的基础,包括网络互联体系、标识解析体系和信息互通体系。其中,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重要一环,是赋能工业创新驱动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机器和物品赋予唯一的“身份证”,并透过解析系统,对机器和物品进行唯一性的定位和信息查询,帮助制造业企业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数据孤岛难题。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鲁春丛表示,目前我国围绕工业互联网战略制定、产业推进和部省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务实推进谋划设计符合我国需要、融合国际主流的体系架构;二是加快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东西南北中”的分布格局;三是积极引导标识应用,促进形成以企业需求为牵引的良性循环;四是同步推进标识解析体系管理,引导产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推动我国标识解析生态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但同时鲁春丛表示,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期、应用推广期和生态培育期,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仍主要停留在信息浅层应用,还需构建标识体系互联网系统,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也为网络强国注入新的动力。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工业互联网支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但也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元器件对外依赖严重,深度应用存在诸多壁垒,安全风险隐患较为突出等问题。

“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保障,涉及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5个方面。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看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模糊了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由此引发的网络攻击往往会造成比过去更严重的影响。工业互联网24小时永远在线,让工业互联网的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如何实现共创共享,网络信息安全企业、政府部门、运营商互相形成大数据协同,获得实时威胁情报和风险通报及解决方案,利用外部力量帮助企业提升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防御,这些都是工业互联网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邬贺铨强调,当我们在为5G、物联网等新技术带来想象空间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正视随之到来的安全挑战。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表示,工业互联网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基石,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而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要求,有效应对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特别是互联网向工业领域的连接、IT和OT的连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更加聚焦工业领域信息安全。何小龙介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响应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战略部署,针对政策标准制定、技术保障能力构建、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做了多项工作。未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将从重点研究应对工业互联网安全新问题、新挑战,强化企业侧的安全监测服务与数据采集能力,以及持续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3方面持续发力。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