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杨光:5G基站“休眠”需要精细、合理化运维

作者:田小梦 责任编辑:田小梦 2020.08.04 07:07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随着5G网络的快速部署,通信网从传统主要面向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需求而建设,转到通信服务的主体将从人逐步迁移到物。但5G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挑战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

近日,洛阳联通一则名为《洛阳联通通过AAU深度休眠降低5G基站能耗》的快讯引起了业内人士普遍关注。

快讯显示,洛阳联通网络管理中心结合基站设备载荷与耗电量对比数据,以及洛阳当前的5G用户分布和终端使用状况,分别对已经入网的3种不同基站射频单元设备(AAU),分不同时段定时开启空载状态下的深度休眠功能(即AAU以极低的基本能耗运行,进入休眠状态后用户无法正常接入使用网络),从而实现智能化基站设备能耗管控的目的。

那么,洛阳联通采取“基站射频单元设备(AAU)空载状态下的深度休眠功能”是否会影响当地用户使用5G网络?除了降低基站的单位能耗外,如何减少基站“无效能耗”?对此,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专访了SA无线通讯领域专家杨光,就一些热点话题进行了观点分享。

可利用先进算法 降低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基站射频单元设备(AAU)空载状态下的深度休眠功能” 顾名思义,在没有业务数据传输的时候,关闭无线信号的发射、接收等信号处理功能,仅保留基本的唤醒感知功能,使基站进入“休眠”状态。

据悉,在这个过程中,基站不再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仅维持最低限度的运行,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基站的功耗。“这种深度休眠下,用户设备也就无从获得和使用5G 服务。”杨光表示,一般而言,深度休眠都是在夜间等业务量较低时段开启,以降低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杨光指出,本次新闻报道中的运营商开启深度休眠的基站尚未正式入网,未向用户提供该服务,所以说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在正式入网后,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算法,对业务量的变动进行精准预测,从而确定合理的休眠时段和休眠基站,把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降到最小。

改善5G基站能耗的三大维度

众所周知,在5G能耗中,4G系统典型的基站功耗约1300瓦,5G基站典型功耗在3500瓦左右;在相同覆盖目标情况下,5G基站数量将达到4G的3~4倍,因此5G移动网络的整体能耗将是4G的9倍以上,是5G基站运营成本昂贵的因素之一。

杨光表示,“根据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经验看,随着5G技术、设备的不断成熟和优化,整体能耗也会逐渐下降,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在5G部署初期,整体能耗必然会在一定时间内处于较高的水平。”

不可否认的是,5G高昂的能耗费用目前仍然是运营商的一块“心病”,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杨光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在技术方面,如洛阳联通采用的“深度休眠”模式就是一种合理的降低能耗的手段,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用户业务使用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可以在降低网络能耗和保证用户体验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

在产业合作方面,运营商可以联合设备厂商,对基站等通信主设备,以及机房空调等配套设施进行深入的优化和挖潜,尽可能提高设备的能耗效率,降低整体能耗。

在新能源方面,可提高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碳排放,提高通信网络的环境友好度。

把控5G部署节奏 探索新业务增长点

2020年上半年,通信行业在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后,加足马力今年向目标冲刺。目前我国平均每周新开通基站数超过1.5万个,截至今年6月底,三大运营商在全国已建设开通的5G基站数超过40万。但该数据与三大运营商发布的5G套餐用户数据相比,让不少人士认为,当前5G网络建设速度快于用户增长速度。

对此,杨光表示,“基础设施先行,快速实现网络的规模部署,曾经是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成功经验。只有实现了较为完善的网络覆盖,才能加大新技术对用户的吸引力,促使用户尽快向新技术迁移。”

但是,从消费者市场角度看,5G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慢于4G。在六月底的GSMA线上会议中,韩国KT CEO讲道,韩国在5G元年的5G用户渗透率就低于4G的同期数据。

如今我国5G套餐用户破亿,运营商又应该如何进一步拓展5G用户?杨光指出,运营商有必要对5G的部署节奏和部署重点做合理的把控,把部署重点放在高价值或高成长的市场。在消费者市场,需要进一步推动5G终端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加大对新型业务和应用的培育力度,从源头上加大5G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此外,运营商还需要更为积极地探索政企市场的部署模式和商业模式,寻找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