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库:累计开通5G基站69万个,5G应用发展呈“三广一深”态势

责任编辑:吕萌 2020.10.22 13:28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10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就我国5G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当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大力推进5G的应用和研发,同时加快5G的建设。整体上看,我国5G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累计开通的5G基站达69万个,今年新建的基站约50多万个,年初制定的50万个基站的目标已经提前完成,基本实现了地市级的5G覆盖。

除网络建设外,5G终端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1-9月份,5G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1个亿。同时,已经有1.6亿个终端连接到5G网络上。闻库指出:“随着这些数据的逐月攀升,我想5G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的潜力,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目前,5G进入了发展的关键阶段,应用推广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闻库强调:“5G绝对不是4G+1G。”2、3、4G基本上都是对个人用户的,但到了5G,除了对个人用户以外,更重要的是对生产的重要作用。

工信部重视培育和推动5G应用,2018年成立了5G应用产业方阵,连续3年举办了“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第一年征集到300个应用,今年的比赛已经有4000个应用项目。闻库表示:“从几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的成果来看,我国5G应用发展态势可以概括为‘三广一深’。”

一是地域广,逐渐从“东部引领”向“东部领先、中西部并进”发展。二是领域广,涵盖工业、能源、医疗、教育、交通、商业等多个行业。三是主体广,原先推动这项工作时运营企业出的力比较大,现在逐渐转向商业用户牵头或深入参与。四是应用的层次逐渐深入,由前期的监控、物流等生产辅助类的业务为主,逐渐向设备控制、质量管控等核心业务拓展。“从‘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评选的一等奖项目当中看,矿山、港口、制造多个场景的5G应用模式已经比较清晰的显现出来,应用落地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在上周举办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期间,很多专家对5G做了解读和介绍。”闻库如是说。

其中在IMT-2020(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邬贺铨院士在演讲中指出,5G商用一周年取得了预期的成就,交出了全球瞩目的年检答卷,但是5G发展仍需要长期负重前行。按照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规律,未来2-3年,5G建设发展还将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技术标准、网络建设、应用探索,特别是应用探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著名专家李进良教授提出,5G是我国第一次从主导设计到率先部署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些技术不断成熟的阶段。以前在3G、4G时代,我国的网络是在全球技术基本成熟的时候进行部署,而5G是和全球一起启动。5G在推动过程中不能停,如果停了,就会错过5G发展的先机。

5G不是4G+1G,5G是一个崭新的平台,它大大突破了传统信息通信领域的范畴。2G、3G、4G面向单独客户的业务,可以称它为运营企业的“单打”比赛,5G除了“单打”以外,还要有和5G垂直应用的各行各业合作的“双打”。除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等运营企业和以及工业企业外,还有很多的软件、硬件、集成企业一起合作形成“团体”比赛,这需要电信企业、应用行业、集成、开发、软件硬件企业、方案提供商等多方协作,深入合作,共同推动5G应用落地。

针对下一步的5G发展规划,闻库指出:“我们将继续稳扎稳打,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形成建设好、发展好、应用好5G的良好生态。”

一是继续夯实网络在5G发展方面的“主力”地位。适度超前部署5G网络,加快向独立组网的方式演进,形成“以建促用”的良性模式,优先在需求迫切的重点城市和重点领域开展建设,再逐步向全国、全行业拓展。加快推进5G共建共享和异网漫游,打造资源节约、运行高效的5G网络。

二是坚持市场在5G应用创新方面的“主导”作用。抓住5G在网络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方面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丰富5G应用场景,促进品类丰富、高性价比的5G终端投入市场。充分调动各行业应用5G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打通5G与各个行业的应用通道。

三是各地政府要发挥在5G发展环境方面的“主场”优势。充分释放各个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红利,鼓励各级政府因地施策,用好5G的供电、建设、应用,甚至资金等方面的政策工具箱,结合各地的产业优势和数字化转型需求,将5G的发展迅速转化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四是形成全球5G合作共赢的“主流”认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广泛开展5G技术、产业、应用等方面的合作,持续推动5G应用创新,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共同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