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持续推动5G电磁兼容技术创新

责任编辑:王鹤迦 2022.07.18 15:12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近日,中国电磁兼容及电磁环境效应技术产业创新大会在天津召开,中兴通讯副总裁、无线架构总经理段向阳分享了“5G到6G发展展望和电磁问题思考”报告,与电磁行业专家学者业界同仁,共同探讨电磁兼容技术的挑战和发展。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及其在高速通信、无人系统、工业互联网、先进能源、先进空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空间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各类装备面临严峻的电磁安全问题。中国工程院发布的我国电子信息科技“十六大挑战”中,有两个挑战涉及电磁领域方向。在该领域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和方法束缚,建立电磁环境效应与防护新理论,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提升我国信息电子及其应用的电磁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制衡能力。

中兴通讯副总裁、无线架构总经理段向阳在大会专题报告中指出,移动通信从2G到5G,以代际发展为特点,网络在不断“升G”,电磁环境复杂度也在成倍升级。无线网络从单一电磁环境,发展到多样化可分解的电磁环境,再到目前5G大小蜂窝共存、立体组网,多场景应用的复杂电磁环境。通信网络的电磁兼容性发展,也从弱耦合到强耦合,再到强耦合和自干扰。

5G全新系统架构下,引入了大量新技术,M-MIMO天线、大功率、高速高集成等,使得网络面临系列自兼容的挑战。中兴通讯针对性推出精确建模、仿测闭环、关键材料、导热垫电磁特性量化、芯片EMI抑制等创新技术和工艺。特别是,随着5G面向各行业各海量应用场景的爆发,电磁环境融合面临新的挑战。这些都推动中兴通讯在电磁环境的可认证、可测试、可设计能力上不断积累和提升。

中兴通讯在移动通信领域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商用经验,在技术创新上走在业界前列,也非常重视电磁兼容性的技术研究和创新,在辐射杂散研究、辐射抗扰研究、测试中的EMF研究、链路搭建与性能判据研究等多个领域保持领先。2017年至今,中兴通讯已牵头了4项5G EMC国际标准。

另外,在段向阳作为联合主席主持的“5G/6G时代通信设备面临的EMC挑战”分论坛上,中兴通讯无线EMC资深专家郭伟做了“5G基站抗强电磁脉冲能力剖析”技术报告,介绍了中兴通讯近年来在多形几何结构屏蔽效能分析、大场景下的5G基站脉冲侵入量化、脉冲防护电路精确建模等技术上的努力和突破。报告针对未来通信需求激增与碳排放控制的矛盾背景下,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挑战提出深刻的思考。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