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电信市场现状及展望

责任编辑:董玉楠 2005.07.11 15:10 来源:通信世界网

吉亮

    同中国一样,改革之前巴基斯坦的电信服务基本上是由一家垄断者提供的,以前称为电话和电报部门,后来称为巴基斯坦电信公司,它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业务运营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巴基斯坦政府着手对电信市场的开放和私有化。1996年巴基斯坦电信重组法规颁布,同年巴基斯坦电信有限公司(PTCL)成立,它仍然具有垄断地位,特别是在固定电话市场。根据与世界贸易组织达成的协议,2002年12月31日巴基斯坦政府结束了PTCL的垄断地位,同时巴基斯坦电信管理局、巴基斯坦频率管理局、巴基斯坦国家电信公司等相继成立。从2003年7月开始,巴基斯坦政府加快了电信市场开放的步伐。从那时至今,巴基斯坦政府已给50家公司发放了共200多个固定、移动和长途电话运营牌照以及多张增值服务经营许可证。

    一、移动通信市场

    巴基斯坦移动通信最早由Paktel公司提供,它在1991年获得了第一张移动通信经营许可证;1994年Mobilink公司获得了第一张GSM移动通信经营许可证;1995年InstaPhone公司获得了第二张移动通信经营许可证,而PTCL到2000年才建立了它的移动子公司PTML(Ufone)。为了满足用户对移动通信不断增长的需求,也为了引入更多的竞争者以促进巴基斯坦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和开放,2004年5月26日巴基斯坦电信管理局拍卖了两张移动牌照,分别被挪威的Telenor和阿联酋的Waridtelecom以2.91亿美元的价格获得。巴基斯坦移动通信市场在最近几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用户数从1999年的26万发展到2005年5月的1057万(见图1),年增长率最高超过140%(见图2)。巴基斯坦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在2000年引入的主叫方付费机制,该措施极大地振兴了移动通信市场,使移动电话大为普及。


图1巴基斯坦移动用户发展情况


图2巴基斯坦移动用户增长率

    巴基斯坦共发放了六张移动通信业务许可证,目前共有五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分别是Instaphone、Paktel、Moblilink、Ufone和Telenor,其中三家是GSM运营商,另外两家运营商一家采用AMPS技术(现在正在向GSM转换),一家采用D-AMPS技术(见表1)。虽然这五家移动运营商都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但由于它们采取的市场策略及背景各不相同,因此其发展情况也就各不一样。虽然Mobilink于1994年才进入移动通信市场,但是它很快就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在移动通信市场处于领导者地位,市场份额超过60%;而Ufone直到2000年才进入移动通信市场,但是其市场份额已接近21%,位居第二,成为Mobilink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而新进入者Telenor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市场份额从0提高到6.21%。可以预见,随着新的竞争者不断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现在,Paktel、Instaphone、Ufone和Mobilink正在计划推出更多灵活低廉的服务计划,以保住市场份额;Paktel也正在对网络进行改造,实现从AMPS向GSM的过渡,以提供GSM服务,从而赢得更多的用户。表2为各运营商近年来所拥有的用户数。

    二、固定电话市场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固定电话市场几乎为PTCL所垄断,发展较为缓慢,不仅与发达国家的电信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其固定电话普及率到2004年仅为3.3%,如图3所示。PTCL于1996年建立,作为一家国有的电信公司,其88%的股份由巴基斯坦政府拥有,PTCL同时是本地电信市场、长途和国际电信市场的主流运营商,具有强大的市场支配力量,但是垄断地位导致其效率比较低下。直至2002年12月31日,PTCL才结束其垄断地位,此外巴基斯坦政府于2003年7月宣布开放固定电话市场,固定电话发展才有所改观。


图3巴基斯坦固定电话普及率

    在固定电话市场上除了PTCL外,还有为政府和军队服务的国家电信公司以及特殊通信组织,它们是政府于1976年创建的,其任务是安装和维护克什米尔及北部地区的电信设施。

    随着PTCL的垄断经营地位在2002年12月31日结束,巴基斯坦电信业的新政策确立了两种形式的固定电话经营许可证:本地环路固定电话经营许可证和长途、国际固定电话经营许可证。对进入市场的许可证持有者在数量上没有限制,只要申请者符合发放条件即可。巴基斯坦政府目前已经拍卖出84张本地环路牌照和12张长途国际牌照,这些牌照被众多公司获得,拍卖的方式为巴基斯坦政府筹得了大量资金。为了进一步促进固定电话市场的发展,2005年初巴基斯坦政府决定拍卖持股88%的PTCL的26%股份。

    三、插卡收费电话业务

    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和电话普及率水平较低。为了使普通大众能够使用上电话,实现电信的普遍服务,巴基斯坦电信管理局特别重视插卡收费电话业务的发展,这种电话相当于中国的卡式无人值守的公用电话。插卡收费电话业务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2000财年的10400部发展到2004年7月的184669部,对实现电信普遍服务具有现实意义。插卡收费电话的发展如图4所示。


图4插卡收费电话业务的发展

    四、无线本地环路(WLL)

    巴基斯坦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为了向占国土面积70%、交通和通信不发达的偏远乡村地区提供通信服务,巴基斯坦电信管理局特别重视无线通信技术在这些多山地区的运用,鼓励运营商采用无线技术为这些地方提供通信服务。其做法是向运营商发放WLL许可证,以便运营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向这些地区提供服务,从而使更多的大众能以支付得起的价格获得电信服务。最近巴基斯坦电信管理局将向20家公司发放108张许可证,分析师预计,如果这些WLL许可证成功发放,那么WLL用户将在今年内增加到180万,并为电信业带来120亿卢比(约合2.01亿美元)的收入。

    同时为方便获得WLL许可证的运营商的经营,电信管理局提出了经营权的理念,即授权WLL运营商与现有运营商(如PTCL)合作,利用其现有的基础设施经营无线环路业务,扩大通信服务范围,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电信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互联网/宽带

    巴基斯坦有超过126家的ISP在从事互联网接入服务,现在电信管理局允许所有的ISP提供宽带服务,而以前只有6家提供商可以这样做。目前巴基斯坦的互联网服务范围延伸到了全国1900个以上的大小城市和城镇。为了促进互联网的发展,巴基斯坦电信管理局采取了开放的许可证政策,充分引入竞争,使尽可能多的地区和公众能享受到互联网服务。巴基斯坦ISP的数量从1998年的19家增加到2004年的126家(见图5),由于ISP为数众多,市场竞争过热,为了追逐微薄的利润,许多小的ISP被大的玩家吞并;竞争还带来了价格的下降,使得大多数人能够承受得起,而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在巴基斯坦国内大部分地区,互联网的接入不分距离长短,均以当地市话费标准收取费用。低廉的互联网接入资费对推动巴基斯坦普通大众接受和使用互联网起到了极大作用,也使得那些从事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公司可以获得低成本的数据资料传输服务,促进了这类公司的产生和成长。


图5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数

    目前巴基斯坦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还相当有限,发展空间很大。影响巴基斯坦互联网市场增长的主要障碍来自于其国内低水平的计算机教育和国民文化素质,还有高昂的电脑价格、信息教育设施不足以及缺少统一规划的现状。

    六、市场趋势预测

    巴基斯坦电信市场目前正处于开放之中。这是因为加快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话普及率成为巴基斯坦政府的当务之急,但要对现有的电信基础设施进行改进和扩建,还需要大量的投资。为了进一步促进电信市场的开放和有效竞争,吸引国内外更多的资本进入巴基斯坦电信市场,政府决定于2005年中期向投资者转让政府持有的PTCL的26%股份,目前政府拥有其88%的股份。

    此外,由于PTCL是一家全业务公司,既经营固定电话业务又经营移动电话业务,如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原中国电信一样。目前PTCL市场份额太大,地位太牢固,虽然其垄断地位从法律角度来讲已经被取消,但是在实际中它仍然是市场的垄断者,其他运营商无法打破。为了创造有利于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巴基斯坦政府可能将PTCL拆分成本地、国际长途和移动通信3家电信公司,并将此作为政府放松电信管制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分拆,一方面有利于重塑电信市场的竞争主体,促进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另一方面有助于在放松管制的情况下,防止在电信私有化之后独家私人垄断的产生,即避免电信从公共垄断走向私人垄断。

    可以预料,随着垄断时代的结束及更多的、新的竞争者的不断出现,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巴基斯坦的电信市场将会快速增长。据预测,巴基斯坦移动用户在2007年将达到3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将达到21%;固定电话的普及率将从2004年的3.3%增加到2007年的7.1%。

    巴基斯坦作为一个新兴的电信市场,一方面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也会吸引更多的国外电信运营商进入。我国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如中兴、华为等,在巴基斯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国电信运营商经过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应该说已经具备了“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跨国经营的基础和实力。开放中的巴基斯坦电信市场提供了大好机遇,今年3月份中国移动参与巴基斯坦政府出售PTCL26%股份的竞标,虽然最终败于竞争对手阿联酋电信,但是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应该积极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次“走出去”做好准备。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