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近年来,终端充电技术持续迭代,在充电速度、充电安全、充电智能管理方面提升显著,其中无线充电技术更是凭借其移动性、便捷性等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新兴产业热点,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研发非接触充电式产品和应用。在消费电子、移动通信、智能汽车领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无线充电设备。但是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设备普遍存在无线快充协议碎片化问题,不能很好地实现互联互通,不仅严重制约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导致异厂商设备间无法实现无线快充的互通,更从技术层面阻碍了终端领域绿色能源的普及和循环经济的长期发展,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
近日,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和电信终端产业协会(TAF)联合制定、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国内头部终端及芯片企业联合起草的T/CCSA 708-2025(T/TAF 313—2025)《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要求》标准规定了基于电磁感应的移动终端融合无线快速充电技术要求,包括通用要求、物理层、协议层、应用层和异物检测等技术内容,适用于支持融合无线快速充电的发射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的设计与应用,同时也适用于支持融合无线快速充电的芯片设计、生产和应用。
作为国内首个支持高功率融合充电技术的无线快充标准,《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要求》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我国在移动终端融合无线充电技术标准领域的空白,为行业制定了融合统一的无线充电技术标准,在保障我国无线电频谱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可有效指导和规范设备制造商的研发和生产行为,促进融合快充产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