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物联网得到运营商等企业的高度重视,在全球迅速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尽管物联网前途是光明的,但实践道路是曲折的。
在9月27日召开的PT展同期“ICT中国·2017高层论坛”之“2017中国NB-IoT产业发展大会”上,华为公司IoT平台首席规划师张露峰分享了当前物联网业务实际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华为IoT平台规划中的欢笑和泪水以及华为与运营商等企业推进IoT落地的思考。
IoT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谈及当前物联网发展的要素,张露峰表示,未来我们要构建智能社会,必然包括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这三层。
万物感知指的是所有的物都能连到网络上。在物联网行业,传统手机或者个人消费品是人在使用,至于与运营商网络连接。但物联网终端与其差别非常大,可能在任何场景下都会发生连接,需要对网络或者对终端本身有更高的智能的要求。
万物互联就要求我们构建一个互联的网络。“在网络里包含各种各样接入的方式,我们考虑解决方案也不仅考虑NB-IoT,各种接入方式都需要尝试。”张露峰表示。
万物智能就需要构建一个IoT平台。IoT平台向下承接各种终端连接,向上支撑各种应用。为了更好地支撑应用,业界需要在IoT平台采用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正如开头所说,物联网设想是美好的,但实现道路曲折。张露峰从商业到集成到部署再到生态,总结了四大挑战。
第一,行业企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遇到物联网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包括现在NB-IoT相关的芯片、模组,还有赖于更长时间降低成本。“只有物联网终端规模上量,模组价格边际效应才能体现,目前看物联网模组不是很具备在价格或投资上的优势。”张露峰坦言。
第二,从设备厂商角度看,IoT设备低功耗、省电、安全等能力实现,都需要未来设备商做更多的工作。
第三,从应用开发商角度看,各行各业对物联网系统需求各不相同,但由于没有相应机制保证,各个厂家或者各个行业的方案交付能力等参差不齐,亟需未来构建相关的标准和统一要求。
第四,从网络运营商角度看,物联网连接的价值并不明显,包括三大运营商等运营商在过去两年在NB-IoT方面开展了很多尝试,十分关注如何提升连接的价值,希望通过平台与网络或者终端结合,从而提升整个连接的价值。
华为如何应对挑战?
为此,华为推出IoT平台解决方案,从商业、集成、部署、生态这四个方面来应对物联网发展挑战。记者总结张露峰介绍内容如下。
首先是从商业发展角度“一点接入、全球可达”。华为将IoT平台打造成一个全栈的IoT服务。这个IoT服务不仅包含连接管理、设备管理、应用使能,也包含云服务或者云基础设施这块重要部分。借助云,IoT平台就可以实现“一点接入、全球可达”。
企业构建物联网为何需要“一点接入、全球可达”?张露峰举例介绍,一家跨国车企需要将车辆销往全球,自然需要服务在全球都是可达的。据悉,华为IoT平台基于华为在全球的公有云或者私有云的节点,满足企业对全球业务的要求。
其次是物管理方面的集成问题。张露峰介绍,物联网是对物的管理,业界要建立起人与物沟通的桥梁。其中,IoT平台承担了很大的作用。业界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视频识别相关的跟人交互的系统去做一些集成,从而实现对于物的管理。
他举例表示,比如用户希望通过语音识别的方式,启动某一个终端或者家电甚至是汽车,但物联网平台本身定位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就需要业界通过平台集成新能力以做对接。
“物联网面对的是众多行业或者企业。这些企业内部有很多的IT或者工业领域执行的系统。华为提供的IoT平台的进入企业,需要与企业一些现有IT系统集成,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需求。”张露峰说。
再次是安全、便捷的部署。安全联接。物联网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华为过去几年投入巨大精力。比如在NB-IoT方面,NB-IoT要求省电,但为实现安全要增加交互。这会导致NB-IoT设备高耗电,让企业无法接受。为此,华为优化了安全与能耗管理机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时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还有混合云的部署,全球需要去构建一种以云服务实现物联网部署的能力。
最后是跨行业生态构建。华为IoT平台不可能把所有的行业都覆盖。华为选择聚焦一些可以纵深发展的行业,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推出联合创新的解决方案,支撑不同行业或企业客户的需求。
多措并举推动物联网落地
为了加速物联网落地,华为在IoT平台方面持续发力,推出多个便捷功能和开发工具。
张露峰介绍,在将物联网终端便捷接入到华为IoT平台方面,华为推出了无码化的工具,可以让开发者与伙伴通过图形化拖拉拽的方式自动生成设备的Profile、生成java的运行包,不需要再去写代码、编译各种相关复杂的操作。开发者大概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款终端插件的开发以及整个Profile的定义,完成一个设备的接入。“这块我们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华为自己以及我们的运营商、我们的客户做到非常大的提升。”张露峰说。
在业务编排模式方面,对比较简单业务产品,开发者可能通过配置简单规则,就可以完成业务的配置。但对一些复杂的场景,比如像车联网或者工业场景,就可能需要更复杂的规则。为此,华为IoT实现了基于微服务架构,可以自动创建一些微服务。在微服务生成以后,企业或者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业务编排的方式自动生成一个适合他企业业务流程需要的业务。这极大提升开发效率以及整个业务生命周期的管理。
在故障诊断方面,物联网业务在测试或商用中,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某个智能水表数据无法收集,但管理者无法很快确认故障是在网络、平台还是终端。为此,华为推出了网络级故障诊断工具,借助自身“端-管-云”优势以及与运营商紧密合作关系,以IoT平台为中心,搜集告警、日志、网络、无线、核心网等环节相关的信息,迅速定位故障边界。
当然,华为也针对一些特殊场景做了设计。比如在NB-IoT共享单车方面,当大量单车密集地停留在地铁站等某个地点,短期被操作与网络连接,对网络压力很大,甚至会导致网络的拥塞和瘫痪。为此,华为基于对网络综合判断,实现终端交付或者网络协同控制的优化,从而实现避免网络拥塞、网络风暴的场景出现,保证网络平稳以及业务正常使用。
在混合云部署方面,华为在全球建设了大量的数据中心、Hosting中心,再加上与中国电信、德国电信等合作,在全球拥有大量的公有云的节点,从而实现“一点接入、全球可达”。中国的合作伙伴与华为IoT平台对接后,还可在全球其他的区域直接对接。在全球化或者“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这方面能力对企业非常重要,帮助了华为IoT平台提升竞争力。
华为已经与Telefonica打造拉美智慧家庭项目,利用数据中心和Hosting中心覆盖拉美三个国家的业务;与潍坊打造智慧城市项目,实现多个应用的联动;与某欧洲跨国车企打造车联网项目,实现在全球180个国家都能提供车联网的服务。
在生态构建方面,华为IoT平台目前在全球有500家合作伙伴,覆盖智慧家庭、车联网、智慧城市、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华为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开发者社区、全球本地OpenLab、开发者Portal等,保证伙伴或开发者比较容易地自行开展一些集成开发的工作。华为还提供一个营销平台,帮助合作伙伴开展全球的营销或市场推荐。
华为IoT平台已经在帮助多个行业企业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张露峰介绍,华为帮助昊沧水务公司,实现“口袋污水厂”,就是将昊沧水务所有与污水或环境治理相关的业务,都集成到手机APP上,而手机是可以放到口袋里。“口袋污水厂”让污水处理移动化、数字化。在双方合作中,昊沧水务所有传感器和设备手机的数据都上传到华为华为IoT平台,体用了水工业精细化管理SaaS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平台与水工业网关集成,只用了1周时间。
华为帮助金卡集团,实现智慧燃气。金卡是国内燃气行业领先的燃气公司,主要提供燃气的表具,还提供相关燃气的综合的解决方案。借助华为IoT平台,金卡实现了跨厂家燃气表快速接入,抄表成功率达到100%。金卡公司希望未来与华为合作,向智慧家庭、智慧社区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