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杨涛详谈未来运营商业务:5G、视频、IoT是战略核心

作者:黄海峰 责任编辑:卞海川 2018.02.11 14:47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前几天与中国某运营商一位集团市场部副总聊天,笔者提出了一尖锐问题:运营商营收遇到挑战,一方面传统支柱业务话音、短信、宽带等,面临行业内外激烈竞争,收入与利润有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新业务如云计算、物联网、视频等,处于不同的发展初期阶段,未能实现很好盈利;再加上在“提速降费”驱动下,中国运营商的业务经营压力太大,前景岂不堪忧?

111.png

没想到这位副总很自信地给我答案,“我们很有信心”,一是因为云计算、物联网、视频等新业务正高速发展,部分业务收入增长呈两位数,占总体业务收入比重越来越高(约一半)。二是运营商在改变思路,从过去线性看待业务发展,过分关注收入与流量“剪刀差”,到现在关注流量经营时代的双S曲线(不连续性进步),关注“连接”生意之外的内容价值,关注新型ICT服务。

的确如此,放眼未来,电信行业从“规模经济”主导向“范围经济”主导转型,从传统的话音、短信、数据这三个主要业务,向物联网等更广阔的市场迈进。

无独有偶,近期笔者也从华为中国区运营商Marketing部部长杨涛那里得到相同答案。他告诉笔者,“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通信行业唯有变化,才能把握未来。”

杨涛表示,面对业务发展挑战,运营商在积极行动,一方面基于社交、电商、游戏、视频业务流量的不同,提供不同价格服务,通过高效灵活的调度,保证业务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扩大业务范围,延伸到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垂直业务方向。

“5G、视频、物联网。”当被问到运营商未来的核心业务,杨涛如此说。那么,站在2018年起点上,在运营商明确发展方向的背景下,华为又如何洞察行业,调整自身,助运营商成功?对于5G等这几大方向,华为如何理解并开展了哪些实践?

通信未来: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

从1995年开始,全球通信行业一直以超GDP增速在发展。到2009年金融危机后,通信行业增速下跌,运营商的业务增速低于GDP。之后,业界对通信行业的发展比较悲观。但这两年,运营商业务增速又有提升。尤其是中国三大运营商,并非想象那样失去活力,表现出业务“下跌晚,抬头快”的特点。很多人预计今年电信业的发展,又会超过中国GDP的增速。

而且,目前运营商业务利润率各不行同,尽管有的欢喜有的忧,但整体保持在5%~9%之间。其实全球航空业日渐繁荣,但利润率也在约5%。而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利润率也是约5.34%。此外,运营商的投资资本(主要是国外),多是谋求稳健型的企业,而非谋求短期高速增长的(大量退出)。

从利润率这个指标数字和运营商投资方特点看,运营商这个生意还是很不错的生意。很多国家在谈数字化转型,运营商业务更是这个重要战略的基础。

“所以,当有声音认为运营商业务不好的时候,我们却认为通信行业依然是非常有活力的市场。”谈及未来中国运营商业务的发展,杨涛如此表示。

众所周知,华为扎根电信行业30年,是全球170多国家诸多运营商的紧密合作伙伴,服务了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运营商业务是华为公司的“压舱石”,而中国运营商业务又是全球业务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又有什么规划?

针对运营商业务未来发展,杨涛表示,华为将致力协助电信行业客户打造极致体验的联接与服务。

据悉,华为在运营商领域要发力三件事情,一是继续聚焦ICT基础设施,演进升级,释放价值,把简单留给客户,把复杂留给自己(借助云和AI技术)。二是B2H(家庭)/2C(消费者)助力视频以及流量业务取得商业成功。三是B2B(政企)业务,助力运营商政企/物联业务取得商业成功。

这三个领域有诸多业务,杨涛重点谈了5G、视频和物联网这三大战略业务的实践——也是产业各界最关心的三大创新业务。 

5G:四大方向发力,让梦想到现实

华为将5G工作分为四大方面,即5G标准、5G测试、5G技术、5G应用,希望通过持续创新,让5G更有生命力。

第一,标准是激活5G生命力的原动力。近期传来好消息,2017年12月3GPP 5G NSA首个标准出炉,2018年业界将推出全套商用产品。杨涛介绍,在标准方面,华为与全球组织合作,共同定义标准,积极推动超过10项核心技术,大幅度提升5G网络覆盖、低时延,降低部署成本。

第二,在测试方面,5G网络正得到全面验证,打通从技术到应用的障碍。在去年9月,中国IMT-2020(5G) 推进组公布的5G技术研发测试中,华为3GPP 5G预商用系统在小区容量和速率、空口时延,以及连接数等方面均突破了ITU定义的5G能力指标。

如今,中国5G第三阶段测试开启。在其中,华为积极参与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的前期筹备工作,,同时结合MTNet实验室、OTA相关测试推动试验进展,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开展新技术和预商用、商用验证。华为17年已经推出了业界体积最小的5G CPE测试终端,加速5G端到端测试进程。

第三,5G技术正在得到不断创新,推动5G持续发展。在这方面,华为提出的上下行解耦技术颇为抢眼,一经提出,就得到海内外运营商的高度关注与欢迎,被迅速写入5G标准。笔者在英国伦敦体验了BT/EE携手华为打造的英国首个5G上下行解耦外场演示。在行驶的大巴上,笔者看到该演示实现C-band与1.8GHz共站同覆盖部署,未来可大幅度降低运营商建设5G网络的成本。

在应用方面,业界正协作共赢,助力5G成功商用。2018年初,我国成立了应用推进组,发力5G应用。目前我们设想中的5G应用很多,但也让业界在落地中抓不住重点。

为此,2017年,华为发布十大5G应用场景白皮书,分析多个场景对5G的依赖性和商业价值后,给出十大应用场景的排序,分别是云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AI助手和智慧城市。此外,华为成立了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X Labs,与中国移动等多个运营商,联合探索5G应用。

视频3.0:让用户享受极致体验

家庭是运营商十分关注的市场,IPTV是运营商开拓家庭市场的功臣,正在成为运营商继语音、短信、数据之后的第四种基础业务。这两年,视频业务迎来历史上黄金发展期。2016年,运营商视频用户发展一年顶过去十年,而2017年IPTV用户发展更是超过16年,三大运营商IPTV电视用户总量达到1.8亿。

在德国法兰克福UBBF论坛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表示,在视频方面,华为要帮助运营商实现视频产业的商业成功。我们看到,2017年华为在视频不断创新,得到运营商以及消费者的认可。

2017年5月17日,中国电信江西公司、江西广电、华为公司、百视通一同携手在江西全球首发了“IPTV视频3.0”。“视频3.0”从网络、平台、终端和体验等角度优化,实现视频观看零等待、零卡顿、零花屏,沉浸式体验设计等。

华为提出视频3.0要依托新网络,借助新平台,构建新生态,打造新体验,以其”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通过“四新”,打造快速、简单、愉悦、关怀的极致体验,助力运营商开拓视频业务,实现运营商全业务商业成功。

2017年12月6日,河北广电携手河北电信、华为等践行“四位一体”合作模式(运营商+广电+新媒体+华为),发布“视频3.0+”产品。新产品敢为天下先,带来四屏同看、九屏导视、智能推荐和语音操控等重磅功能,更满足用户对视听体验的极致追求。以4K为标准,打造百花齐放、持续演进的视频3.0极致体验。

华为认为,大小屏融合成为趋势,小屏也将成为运营商基础业务。而且,4K产业链快速发展,基于4K的极致体验即将爆发。2017年12月23日传来好消息,全国首个4K超高清电视试验频道在广东启动。这标志着4K跨过了产业链发展的鸿沟,从起步和规模发展的上半场进入到有体验有质量的下半场。“海思的4K机顶盒和电视芯片2017年国内外出货量超过1亿片,华为的高端机顶盒是首款支持全4K的盒子,envision视频平台能实现4K秒级起播、零花屏、零卡顿;同时,我们在北京研究所建立了视频承载网实验室,以5000台设备仿真覆盖现网90%的存量场景进行研究,能分层级对网络进行精准规划和优化,保障4K极致体验。”杨涛表示。

在4K发展的同时,杨涛表示,AR/VR将是下一步创新。目前,VR/AR在内容的云端渲染、网络传送、终端渲染以及显示等环节的时延大,导致用户使用久会有眩晕感觉。对此,华为2012实验室已经开展了Cloud VR创新,解决PC VR和手机VR的体验问题。

整体看,华为在视频领域表现出色,为何?杨涛从新平台方面分析,华为坚持磨豆腐精神,在视频产业链从芯片、终端、平台到网络十几年的持续投入,打造端到端融合视频解决方案:融合视频平台支持亿级家庭用户;服务全球运营商视频、MSO视频等领域超过2 亿家庭用户;全球九大研究所布局未来十年视频核心技术研究,战略投入4K、8K、AR、VR、AI;提供安全、可靠的融合视频平台,为用户打造个性化、智能化的极致视听体验;获得专利超过1800项、行业标准建议超过1000项,在重要标准组织中均有视频领域项目主席职位。

物联网:达成共识,加速发展

2017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文件后,中国NB-IoT产业发展迅速,短短半年就有几百个厂家推出二、三十种应用,三大运营商提出了发展超1亿物联网用户的目标。尽管获得喜人发展,但杨涛表示,为了物联网未来稳步规模发展,业界还要解决多个问题。

在标准方面,业界要推行场景化验收测试标准,保障业务质量。杨涛提到,各厂家物联网终端所采用模组标准不一,一些不符合国家认证的标准,导致水表等终端无线连接性能不好。“我们呼吁业界设立质量门槛,只有高质量的模组才能上市流通。”

据悉,华为自身不做模组、只做芯片,通过开放与伙伴共赢。而且,为提升质量,华为开展大量完备的场景化验收测试用例,提升现网业务指标。比如此前,智能水表上报成功率差,只有90%左右。之后,华为拉通多家水表厂商+深圳水务+中国电信,让成功率达到99.5%以上。

在政策方面,政策牵引是开启物联网正循环的第一波力量,下一步序需要微观政策跟进,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着重突破产业瓶颈。杨涛说,窄带物联网是非常好的技术,可应用在诸多场景,但该技术并非万能,需要行业之间加强沟通,共同起草行业规范。

在技术方面,业界要简化末梢组网,强化云端运维,释放物联网技术潜能。据了解,末梢组网太复杂,在很多场景遇到问题:在农业大棚,生产环境恶劣,设备线路易损坏;在环境监测,野外维护难度大,设备故障不易排查;在井盖监控,两跳方案增加故障点,故障定位困难。因此,杨涛建议,业界尽量简化末端组网设计,借力云的思想,加强云端运维能力。

在商业层面,“IoT+专线+云”的模式,可助力运营商获得商业成功。据悉,现在很多客户,如水务客户在部署物联网方案时候,提出数据治理分析、扩展发展、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杨涛建议企业采集信息应使用运营商专线网络(而不是公网),同时可优先选择运营商构建的云端平台,进行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确保更加快捷安全。

在生态方面,建议业界强化产业链对开发者的支持,吸引开发者加入生态圈,推进物联网生态进入高阶段。目前,个人开发者或中小型开发者团队面临多个问题:与大企业合作门槛高;自身研发资金不足;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没有好的商业模式;找不到上下游合作伙伴。

对该系列问题,华为提供多个工具和测试设备,帮助伙伴进行产品研发、集成和营销。截至目前,华为积极参参与了GSMA NB-IoT论坛、中国NB-IoT联盟,与600独家伙伴合作,发力20多个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推动物联网产业规模发展。

总结

通过分析华为在5G、视频和物联网的发展和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扩大业务范围,沿着固有的优势进行垂直整合,从传统电信服务向数据服务、云服务延伸,还是通过多方合作,为每个人,家庭,组织提供更极致的业务体验,实现收益共赢。在两条路上,华为都将一如既往地为运营商做好解决方案与服务支撑,助力客户成功。

“作为运营商商业合作伙伴,华为将继续致力于帮助客户创新,服务好客户需求,提供好解决方案与服务支撑,助力客户成功。”杨涛最后表示,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