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牵手AWS,助力公有云加速落地

作者:舒文琼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18.12.17 18:07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为推动云计算在全球加速落地,两年前,云计算领域的企业创新软件提供商VMware与全球云服务提供商AWS提出了战略合作的愿景。两年来,两家合作推出了VMware Cloud on AWS、Amazon RDS on vSphere和Project Dimension等服务,在公有云和混合云等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在近日举行的vFORUM 2018上,两家公司高管接受了通信世界记者的采访。

1545030559603033633.png

助用户无缝迁移

VMware云平台业务部副总裁兼总经理Mark Lohmeyer介绍,VMware与AWS在两年前提出了战略合作的愿景,2017年8月首次推出VMware Cloud on AWS,并在美国率先使用。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该项合作已在欧洲和亚太等全球多个地区推出。

谈起该项合作的初衷,Mark Lohmeyer表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给每位选择vSphere的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不论他们规模多大,使用什么应用,VMware Cloud on AWS都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在AWS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容永康看来,双方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管理各种环境的复杂性和相关风险,且充分利用了客户的现有资产和知识。当客户迁移到公有云时,现有的技能、培训投资、运营实践以及软件许可投资可以继续发挥价值。另一方面,客户无需管理和维护多种混合云,并确保其安全的复杂工作,不必为了瞬时或短期需求进行扩容,而且能够享用到AWS丰富的云服务,涵盖计算、数据库、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安全、部署及应用服务等。

Mark Lohmeyer表示,其服务涵盖很多关键用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云的迁移。很多客户都想迁移到公有云,而VMware Cloud on AWS能够减少时间,降低成本和复杂度,使得vSphere的工作负载能够很轻易地迁移到公有云。Mark Lohmeyer以麻省理工大学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表示该大学计划关闭自己的数据中心、将3000多项工作迁移到云上,通过VMware Cloud on AWS,麻省理工大学两个月就实现了工作负载迁移,且没有任何宕机时间。

由该案例不难看出,在迁移的过程中,系统的平稳过渡非常重要。容永康表示,很多企业客户希望继续用vSphere的整体管理系统,撇开对于硬件的依赖,让软件快速扩展到公有云上。因此对于很多企业客户而言,无缝管理系统是关键。在此,VMware Cloud on AWS可实现高度的无缝结合,在同一界面管理不同的云。

在扩展VMware Cloud on AWS覆盖范围的同时,VMware和AWS也在为其增添新的功能。例如,最新在亚太(悉尼)地区还提供了全新功能,包括Elastic DRS、Log Intelligence Service和Cost Insight migration assessment等全新服务。最近VMware Cloud on AWS在欧洲和美国新增了数家数据中心,同时提供包括灾备、云迁移、云虚拟桌面以及产品支持在内的多项新功能。

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牵手两年以来,VMware和AWS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例如,今年8月双方联合推出Amazon RDS on VMware关系数据库服务,Amazon RDS on VMware支持客户在VMware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和混合环境下轻松构建、运营和扩展数据库,并将其迁移至AWS或VMware Cloud on AWS。Amazon RDS on VMware为VMware客户带来经过AWS大量客户实战考验的云数据库服务,让企业轻松管理数据库,可以轻松过渡到云。

如果说VMware Cloud on AWS是将VMware放在AWS上,那么Amazon RDS on vSphere是将AWS RDS放在vSphere上,这也体现了两家公司之间的双向强力整合

Mark Lohmeyer表示,几个月前VMware在美国宣布这一服务时,台下的观众几乎惊掉了下巴。因为是把负载从VMware转到私有云上,现在是转到公有云上。

此外,两家公司合作还推出了Project Dimension,将VMware Cloud扩展至数据中心与边缘,以超融合的形式将VMware Cloud Foundation和VMware Cloud托管云服务结合在一起,把VMware运营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架构作为端到端服务进行交付。

展望未来,容永康认为,再过五年到十年,公有云的比例会逐渐提高,并将成为占比最大的部分。他同时还提出,未来用户会倾向于关注适合自己的云服务,而不再纠结于公有云或者私有云的区别所在。也就是说,用户的关注点将更以结果为导向,其选择也将更为理性和务实。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