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政府到华为,汇丰为啥老给我们捅刀

作者:乌鸦上尉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20.06.03 14:45 来源:乌鸦校尉

从清政府到华为,汇丰为啥老给我们捅刀?

香港酒吧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

当街的地方有个大广场,除了来来往往的香港金融界大佬、勤勤恳恳的上班族,还有一些拎不清年轻人来这里搞事。

愿意打下手的,一天能赚个 500 块,倘肯多卖力气,那就能换个英国护照,去当他们梦想的英国人了。

但这些人多是被忽悠的,大抵没有拿英国护照的命。只有带头的那些,才能拿到护照,再悠闲地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点一杯酒,慢慢地坐着喝。

我从十二岁起,就在酒吧里面当职员,老板说觉得我样子太傻,伺候不了金融街的大佬们,就让我站在柜台里,做专管给客户倒酒的无脑职务了。

这里的老板是一副凶脸孔,顾客也多没有好脾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汇丰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汇丰银行是金融大佬里表面绅士风度,背地里却帮人洗钱,还出卖客户华为的唯一人。

汇丰银行有 150 多年历史了,常年以 " 狮子银行 " 自居,发的钞票上也印有狮子的样式。

汇丰跟人说话,总是满口 " 金融政治分离 "、" 您身边的国际银行 ",叫人半懂不懂的。

汇丰一到店,所有金融街的大佬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 汇丰,你又被罚款了!"

他不回答,对着柜台说:" 要一杯威士忌,再来一杯轩尼斯。" 便排出一张大钞。

金融街的人又故意的高声嚷道:" 你一定又违法洗钱了!"

汇丰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

"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帮毒贩和恐怖分子洗钱,被墨西哥政府抓了,罚了 2800 万美元,媒体追着曝光。"

汇丰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 为‘基地’组织融资,不能算洗钱 …… 融资 ……!国际金融贸易的事情,能算洗钱么?"

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 " 资本无国界 "、什么 " 环球金融,地方智慧 " 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 汇丰家祖上原来也阔过,鼎盛时一度掌握着全中国的金融界。

左宗棠、袁世凯、孙中山、张作霖,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名的人有名的事,背后都有汇丰银行的影子。

汇丰创始的老爷子,是英国商人苏士兰。跟别的银行家不同的是,苏士兰对银行一窍不通,甚至在创办汇丰之前,他连银行账户都没用过。

但是因为赶上了鸦片战争的好时候,这个对银行一窍不通的人,还是在中国发了大财。

那会儿,清朝连续打了好几场败仗,每次打输了都要签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而清朝穷得叮当响,没法拿出现款,免不了得找外国借钱。

于是,很多外国银行发现,把钱借给清政府还钱是一笔一本万利的好生意,他们借钱给清政府还钱,清政府就把铁路、盐税、关税抵押给他们。

本身借出去的钱就有利息,再加上源源不断来钱的盐税关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谁借钱给清政府谁就能躺着赚钱。

苏士兰也想捞一笔,他搭上了英国外交部和清政府的高官,创立了香港上海银行集团。

后来,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给它起了个中文名——汇丰银行。

这时,汇丰的业务就一样——借钱给清政府。

那会,清朝找汇丰借钱,利息是 10%,还得找买办去跟汇丰拉关系,过了几道手后,最后汇丰要求的利息是 15%,中间的差价,汇丰和手下的买办分了。

从 1874 到 1890 年间,汇丰一共借给了清朝 2897 万两白银,占了大清总借款的 7 成。

就这样,靠着喝清政府的血,汇丰也从当初的小银行,一跃成了全国洋行之首,把其他银行都盖过去了。

在那时的中国,只要你说 " 那家银行 ",或者直接说 " 银行 ",不用多说,对方一准知道你说的是汇丰银行。

除了借钱,汇丰还搞起了存款。一边接收老百姓存款的小钱,一边也收大官受贿的巨款。

而当时中国的钱庄,完全没有办法和先进的英国银行相抗衡。

很快,汇丰银行成了中国商界的老大。

到了 19 世纪 90 年代,汇丰银行已经包揽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汇兑、存款、发钞和商业放款的业务;也包揽了中国政府发行外债的生意;还收下了中国政府的盐税关税存放业务。

中国的商人甭管做什么生意,都绕不开汇丰银行。

当时,中国有两大商业巨头,一个是左宗棠旗下的 胡雪岩,一个是李鸿章的心腹 盛宣怀,两人不仅家大业大,还背靠官府,都是不好惹的角色。

但是汇丰却可以对他们生杀予夺。

胡雪岩和盛怀宣打贸易战的时候,汇丰就帮了盛宣怀一把。

1883 年,胡雪岩替人担保找汇丰借钱。快到还钱时,盛宣怀一边让欠胡雪岩钱的人不要还钱,一边鼓动汇丰上门逼债,让胡雪岩没钱可还,生意做不下去。

汇丰跟买办盛宣怀联手,就击败了名噪一时的奇商胡雪岩。

清政府倒了之后,中国的军阀们还是要找英国人借钱。

1910 年代,几乎所有北洋军阀的军费都是从汇丰借的。

两大军阀战场上混战,谁要是跟汇丰没搞好关系,财政就会吃紧,很容易吃败仗。

1924 年,为了阻止孙中山统一中国。汇丰贷款给广州买办商团,帮他们买武器推翻孙中山。

如果不是革命军发现得早,孙中山差点就被害死了。

到了国民政府时期,汇丰银行也是蒋委员长的座上宾。

1927 年,汇丰银行靠着国民党借钱时的抵押,掌握了中国的关税和铁路,还操纵了国民政府的外汇汇率。

有人说,金融全球化的结果,就是 " 赢者通吃 " 这个现实,从一个国家之内扩展到了全世界。

在汇丰身上,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积贫积弱的中国,汇丰就是 " 第二财政部 "、" 第二央行 ",通过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呼风唤雨。

汇丰银行自己给自己的名字是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这个名字没错,那时全中国都有汇丰银行的势力,最富饶的上海和香港被汇丰牢牢控制在手里。

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两个小地方,汇聚了中国和外国几乎所有的重要银行,是不折不扣的金融一条街。

而在这条金融街中,汇丰也是其中最靓的仔。

然而,共产党来了以后,汇丰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1949 年,眼看着解放军要打过长江了,搜刮中国老百姓近百年的汇丰银行,立马放弃上海大本营,把生意迁去了香港。

1935 年以来,港英政府的发钞权在汇丰、有利、渣打三个英资银行手里。

等汇丰把重心转来香港后没多久,渣打的业务就被抢走了大头,有利银行也被汇丰收购了。

汇丰银行控制发钞权后,成了香港的经济支柱,不管生意好坏,港英政府为了经济稳定,也得好好地捧着汇丰银行。

在汇丰最鼎盛的时候,汇丰做的都是政策生意,从老佛爷、张作霖到蒋介石,个个都得求着他。

可随着英国实力的衰弱,汇丰日子愈过愈回去了,不仅把大陆的生意丢完了,就连在印度的生意,也被本地银行挤兑完了。

幸而汇丰有点人脉,还有多年的积累,便窝在香港放放贷,掌握发钞权,换一碗饭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可惜汇丰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喜欢卖客户。坐不到几天,刚赚了钱,便把老客户的信息卖了。

1978 年,新崛起的华人富豪李嘉诚,想要收购英国怡和洋行的九龙仓集团。为了买下这个又有房地产,又有码头的大产业,李嘉诚四处从市场上买九龙仓的股票。

一看华人要把自家王牌产业低价买走了,怡和洋行赶紧找到汇丰,请他帮忙劝说李嘉诚不要再收购九龙仓的股票。

图:涵盖码头、仓库、写字楼、酒店商场的九龙仓

收了怡和洋行的好处后,汇丰劝服了李嘉诚,李嘉诚就知难而退,把九龙仓的股票卖给了另一个富豪包玉刚,自己退出了收购。

正当怡和洋行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时,汇丰突然变卦了。

汇丰一口气向包玉刚借了 22 亿港币,原本资金枯竭的包玉刚,一鼓作气就把九龙仓从怡和洋行手里买了下来。

最先来求他的怡和洋行,转身就被他卖了。

这一票,汇丰是吃完卖家吃买家,两边的生意都赚了。

后来,香港回归中国,为了逐步收回金融主导权,中国银行也进入香港,分走了汇丰的一部分业务。

其他地方发行的货币,都是由本国的中央银行来做,而且统一样式。

但是香港的货币,却是由三家银行一起发,英国汇丰银行、英国渣打银行以及中国银行。

三种样式的货币都在市面上流通,英国汇丰银行的比例还是大头,有百分之六十多。

加上汇丰自己屡教不改,接连爆发了好几起泄露客户信息的丑闻,如是几次,汇丰在大家心中的信用也是日渐降低。

图:2018 年,汇丰银行牵涉 " 瑞士档案泄露 " 事件

近百年来的保密数据泄露

汇丰没有法,便免不了偷偷摸摸做些帮黑帮、毒贩、恐怖分子洗钱的事。

但他在我们店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欠酒钱;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备忘录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备忘录上删去了汇丰的名字。

汇丰在店里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 汇丰,你以前当真是金融界的老大么?" 汇丰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他们便接着说道," 你怎的现在啥金融创新也干不出来呢?"

汇丰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 大英帝国衰落,无力回天 "" 中国银行也来香港,对手太强 "之类,一些不懂了。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汇丰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两个月的某天,老板正在慢慢地算账,拿出备忘录,忽然说," 汇丰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几个酒钱呢!" 我也才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一个金融街的人说道:" 他怎么会来?…… 他翻车了。"

老板说:" 哦?"

" 他仍旧总是洗钱,这一回,是自己犯蠢,竟然被美利坚抓到帮伊朗洗钱。落到世界警察手里,能有活路吗?"

" 后来怎么样?"

" 怎么样?先被美利坚抓着要罚款 19 亿,后来为了让美国政府饶命,主动出卖华为,导致华为高管被抓,消息被媒体捅出来,被大伙儿追着喷,中国人也不可能饶他。"

" 后来呢?"

" 后来曝光了,两头不是人,股价大跌,传言要上中国的不可靠实体清单了。"

" 上清单怎样呢?"

" 怎样?…… 谁晓得?许是扑街了。" 老板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开着空调,也要穿长袖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 要一杯威士忌。"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汇丰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没有白人绅士的样子了;见了我,又说道," 要一杯威士忌。"

老板也伸出头去,一面说," 汇丰么?你还有几个酒钱没给呢!"

汇丰很颓唐的仰面答道," 这 …… 下回来给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老板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 汇丰,你又洗钱出卖客户了!"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 " 不要取笑!"

" 取笑?要是不卖客户,怎么会上清单?"

汇丰低声说道," 被美利坚逼迫的,被逼迫,被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老板,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拿了贷款合同递给他,他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慢慢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汇丰。到了年关,老板拿出备忘录说," 汇丰还有几个酒钱没给呢!" 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 " 汇丰还有几个酒钱没给呢!" 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汇丰的确扑街了。

相关标签: 汇丰

以上内容由“乌鸦校尉”上传发布

最新评论

搜索

香港酒吧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

当街的地方有个大广场,除了来来往往的香港金融界大佬、勤勤恳恳的上班族,还有一些拎不清年轻人来这里搞事。

愿意打下手的,一天能赚个 500 块,倘肯多卖力气,那就能换个英国护照,去当他们梦想的英国人了。

但这些人多是被忽悠的,大抵没有拿英国护照的命。只有带头的那些,才能拿到护照,再悠闲地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点一杯酒,慢慢地坐着喝。

我从十二岁起,就在酒吧里面当职员,老板说觉得我样子太傻,伺候不了金融街的大佬们,就让我站在柜台里,做专管给客户倒酒的无脑职务了。

这里的老板是一副凶脸孔,顾客也多没有好脾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汇丰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汇丰银行是金融大佬里表面绅士风度,背地里却帮人洗钱,还出卖客户华为的唯一人。

汇丰银行有 150 多年历史了,常年以 " 狮子银行 " 自居,发的钞票上也印有狮子的样式。

汇丰跟人说话,总是满口 " 金融政治分离 "、" 您身边的国际银行 ",叫人半懂不懂的。

汇丰一到店,所有金融街的大佬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 汇丰,你又被罚款了!"

他不回答,对着柜台说:" 要一杯威士忌,再来一杯轩尼斯。" 便排出一张大钞。

金融街的人又故意的高声嚷道:" 你一定又违法洗钱了!"

汇丰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

"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帮毒贩和恐怖分子洗钱,被墨西哥政府抓了,罚了 2800 万美元,媒体追着曝光。"

汇丰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 为‘基地’组织融资,不能算洗钱 …… 融资 ……!国际金融贸易的事情,能算洗钱么?"

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 " 资本无国界 "、什么 " 环球金融,地方智慧 " 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 汇丰家祖上原来也阔过,鼎盛时一度掌握着全中国的金融界。

左宗棠、袁世凯、孙中山、张作霖,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名的人有名的事,背后都有汇丰银行的影子。

汇丰创始的老爷子,是英国商人苏士兰。跟别的银行家不同的是,苏士兰对银行一窍不通,甚至在创办汇丰之前,他连银行账户都没用过。

但是因为赶上了鸦片战争的好时候,这个对银行一窍不通的人,还是在中国发了大财。

那会儿,清朝连续打了好几场败仗,每次打输了都要签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而清朝穷得叮当响,没法拿出现款,免不了得找外国借钱。

于是,很多外国银行发现,把钱借给清政府还钱是一笔一本万利的好生意,他们借钱给清政府还钱,清政府就把铁路、盐税、关税抵押给他们。

本身借出去的钱就有利息,再加上源源不断来钱的盐税关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谁借钱给清政府谁就能躺着赚钱。

苏士兰也想捞一笔,他搭上了英国外交部和清政府的高官,创立了香港上海银行集团。

后来,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给它起了个中文名——汇丰银行。

这时,汇丰的业务就一样——借钱给清政府。

那会,清朝找汇丰借钱,利息是 10%,还得找买办去跟汇丰拉关系,过了几道手后,最后汇丰要求的利息是 15%,中间的差价,汇丰和手下的买办分了。

从 1874 到 1890 年间,汇丰一共借给了清朝 2897 万两白银,占了大清总借款的 7 成。

就这样,靠着喝清政府的血,汇丰也从当初的小银行,一跃成了全国洋行之首,把其他银行都盖过去了。

在那时的中国,只要你说 " 那家银行 ",或者直接说 " 银行 ",不用多说,对方一准知道你说的是汇丰银行。

除了借钱,汇丰还搞起了存款。一边接收老百姓存款的小钱,一边也收大官受贿的巨款。

而当时中国的钱庄,完全没有办法和先进的英国银行相抗衡。

很快,汇丰银行成了中国商界的老大。

到了 19 世纪 90 年代,汇丰银行已经包揽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汇兑、存款、发钞和商业放款的业务;也包揽了中国政府发行外债的生意;还收下了中国政府的盐税关税存放业务。

中国的商人甭管做什么生意,都绕不开汇丰银行。

当时,中国有两大商业巨头,一个是左宗棠旗下的 胡雪岩,一个是李鸿章的心腹 盛宣怀,两人不仅家大业大,还背靠官府,都是不好惹的角色。

但是汇丰却可以对他们生杀予夺。

胡雪岩和盛怀宣打贸易战的时候,汇丰就帮了盛宣怀一把。

1883 年,胡雪岩替人担保找汇丰借钱。快到还钱时,盛宣怀一边让欠胡雪岩钱的人不要还钱,一边鼓动汇丰上门逼债,让胡雪岩没钱可还,生意做不下去。

汇丰跟买办盛宣怀联手,就击败了名噪一时的奇商胡雪岩。

清政府倒了之后,中国的军阀们还是要找英国人借钱。

1910 年代,几乎所有北洋军阀的军费都是从汇丰借的。

两大军阀战场上混战,谁要是跟汇丰没搞好关系,财政就会吃紧,很容易吃败仗。

1924 年,为了阻止孙中山统一中国。汇丰贷款给广州买办商团,帮他们买武器推翻孙中山。

如果不是革命军发现得早,孙中山差点就被害死了。

到了国民政府时期,汇丰银行也是蒋委员长的座上宾。

1927 年,汇丰银行靠着国民党借钱时的抵押,掌握了中国的关税和铁路,还操纵了国民政府的外汇汇率。

有人说,金融全球化的结果,就是 " 赢者通吃 " 这个现实,从一个国家之内扩展到了全世界。

在汇丰身上,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积贫积弱的中国,汇丰就是 " 第二财政部 "、" 第二央行 ",通过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呼风唤雨。

汇丰银行自己给自己的名字是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这个名字没错,那时全中国都有汇丰银行的势力,最富饶的上海和香港被汇丰牢牢控制在手里。

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两个小地方,汇聚了中国和外国几乎所有的重要银行,是不折不扣的金融一条街。

而在这条金融街中,汇丰也是其中最靓的仔。

然而,共产党来了以后,汇丰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1949 年,眼看着解放军要打过长江了,搜刮中国老百姓近百年的汇丰银行,立马放弃上海大本营,把生意迁去了香港。

1935 年以来,港英政府的发钞权在汇丰、有利、渣打三个英资银行手里。

等汇丰把重心转来香港后没多久,渣打的业务就被抢走了大头,有利银行也被汇丰收购了。

汇丰银行控制发钞权后,成了香港的经济支柱,不管生意好坏,港英政府为了经济稳定,也得好好地捧着汇丰银行。

在汇丰最鼎盛的时候,汇丰做的都是政策生意,从老佛爷、张作霖到蒋介石,个个都得求着他。

可随着英国实力的衰弱,汇丰日子愈过愈回去了,不仅把大陆的生意丢完了,就连在印度的生意,也被本地银行挤兑完了。

幸而汇丰有点人脉,还有多年的积累,便窝在香港放放贷,掌握发钞权,换一碗饭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可惜汇丰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喜欢卖客户。坐不到几天,刚赚了钱,便把老客户的信息卖了。

1978 年,新崛起的华人富豪李嘉诚,想要收购英国怡和洋行的九龙仓集团。为了买下这个又有房地产,又有码头的大产业,李嘉诚四处从市场上买九龙仓的股票。

一看华人要把自家王牌产业低价买走了,怡和洋行赶紧找到汇丰,请他帮忙劝说李嘉诚不要再收购九龙仓的股票。

图:涵盖码头、仓库、写字楼、酒店商场的九龙仓

收了怡和洋行的好处后,汇丰劝服了李嘉诚,李嘉诚就知难而退,把九龙仓的股票卖给了另一个富豪包玉刚,自己退出了收购。

正当怡和洋行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时,汇丰突然变卦了。

汇丰一口气向包玉刚借了 22 亿港币,原本资金枯竭的包玉刚,一鼓作气就把九龙仓从怡和洋行手里买了下来。

最先来求他的怡和洋行,转身就被他卖了。

这一票,汇丰是吃完卖家吃买家,两边的生意都赚了。

后来,香港回归中国,为了逐步收回金融主导权,中国银行也进入香港,分走了汇丰的一部分业务。

其他地方发行的货币,都是由本国的中央银行来做,而且统一样式。

但是香港的货币,却是由三家银行一起发,英国汇丰银行、英国渣打银行以及中国银行。

三种样式的货币都在市面上流通,英国汇丰银行的比例还是大头,有百分之六十多。

加上汇丰自己屡教不改,接连爆发了好几起泄露客户信息的丑闻,如是几次,汇丰在大家心中的信用也是日渐降低。

图:2018 年,汇丰银行牵涉 " 瑞士档案泄露 " 事件

近百年来的保密数据泄露

汇丰没有法,便免不了偷偷摸摸做些帮黑帮、毒贩、恐怖分子洗钱的事。

但他在我们店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欠酒钱;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备忘录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备忘录上删去了汇丰的名字。

汇丰在店里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 汇丰,你以前当真是金融界的老大么?" 汇丰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他们便接着说道," 你怎的现在啥金融创新也干不出来呢?"

汇丰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 大英帝国衰落,无力回天 "" 中国银行也来香港,对手太强 "之类,一些不懂了。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汇丰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两个月的某天,老板正在慢慢地算账,拿出备忘录,忽然说," 汇丰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几个酒钱呢!" 我也才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一个金融街的人说道:" 他怎么会来?…… 他翻车了。"

老板说:" 哦?"

" 他仍旧总是洗钱,这一回,是自己犯蠢,竟然被美利坚抓到帮伊朗洗钱。落到世界警察手里,能有活路吗?"

" 后来怎么样?"

" 怎么样?先被美利坚抓着要罚款 19 亿,后来为了让美国政府饶命,主动出卖华为,导致华为高管被抓,消息被媒体捅出来,被大伙儿追着喷,中国人也不可能饶他。"

" 后来呢?"

" 后来曝光了,两头不是人,股价大跌,传言要上中国的不可靠实体清单了。"

" 上清单怎样呢?"

" 怎样?…… 谁晓得?许是扑街了。" 老板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开着空调,也要穿长袖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 要一杯威士忌。"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汇丰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没有白人绅士的样子了;见了我,又说道," 要一杯威士忌。"

老板也伸出头去,一面说," 汇丰么?你还有几个酒钱没给呢!"

汇丰很颓唐的仰面答道," 这 …… 下回来给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老板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 汇丰,你又洗钱出卖客户了!"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 " 不要取笑!"

" 取笑?要是不卖客户,怎么会上清单?"

汇丰低声说道," 被美利坚逼迫的,被逼迫,被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老板,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拿了贷款合同递给他,他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慢慢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汇丰。到了年关,老板拿出备忘录说," 汇丰还有几个酒钱没给呢!" 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 " 汇丰还有几个酒钱没给呢!" 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汇丰的确扑街了。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