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责任编辑:吕萌 2020.08.11 17:28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五部门出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建设指南》提出,到 2021年,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明确标准之间的关系,指导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完成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伦理等20项以上重点标准的预研工作。到 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建设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据悉,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A基础共性”、“B支撑技术与产品”、“C基础软硬件平台”、“D关键通用技术”、“E关键领域技术”、“F产品与服务”、“G行业应用”、“H安全/伦理”等八个部分。

A基础共性标准包括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三大类,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左侧,支撑标准体系结构中其它部分。

B支撑技术与产品标准对人工智能软硬件平台建设、算法模型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C基础软硬件平台标准主要围绕智能芯片、系统软件、开发框架等方面,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D关键通用技术标准主要围绕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类脑 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模式识别等方面,为人工智能应用 提供通用技术支撑。

E关键领域技术标准主要围绕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交互 等方面,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领域技术支撑。

F产品与服务标准包括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中形成的智能化产品及新服务模式的相关标准; G行业应用标准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顶层,面向行业具体需求,对其它部分标准进行细化,支撑各行业发展。

H安全/伦理标准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右侧,贯穿于其他部分,为人工智能建立合规体系。

《建设指南》提出,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主要由基础共性、支撑技术与产品、基础软硬件平台、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产品与服务、行业应用、安全/伦理八个部分组成。

其中,基础共性标准主要针对人工智能基础进行规范,包括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等部分;

支撑技术与产品标准主要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智能传感器、数据存储及传输设备等部分;

基础软硬件平台标准主要包括智能芯片、系统软件、开发框架等部分;

关键通用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模式识别等部分;

关键领域技术标准主要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部分;

产品与服务标准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终端、智能服务等部分;

安全/伦理标准包括人工智能领域的安全与隐私保护、伦理等部分。据悉,安全与隐私保护标准,包括基础安全,数据、算法和 模型安全,技术和系统安全,安全管理和服务,安全测试评估,产品和应用安全等六个部分。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