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给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传统型企业、互联网以及创新型企业的业务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上多云已成为明显趋势。为降低建网成本、保证业务体验、提升运维效率,SD-WAN应运而生。它将软件定义的理念应用到广域网,实现了业务的灵活发放和可视化运维,使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网络链路实现高品质的自组网。
在全球范围内,SD-WAN凭借其敏捷性、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多样性等诸多特征,备受众多企业推崇,成为业界的“新秀”。从而在SD-WAN产业生态里涌现出许多企业,并展开激烈的竞争。
市场前景广阔,SD-WAN大有可为
SD-WAN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根据咨询机构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预测,SD-WAN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7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8%;Gartner预估,中国企业中部署SD-WAN的比例将从2019年的30%提升至2023年的90%。“SD-WAN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技术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杨锋在接受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表面上看业务质量保障和带宽的价格依然是企业决策最重要的因素。但深入分析,从业务的角度主要分为组网、上云、跨境加速等几大类业务;从市场定位的角度主要分为中小微企业、大型企业两类。典型的业务围绕着大型企业的分支互联来开展,这里面的分支互联既包括国内站点间的分支间互联,也包括跨境站点间的分支互联。”
杨锋认为,大型企业逐渐认可SD-WAN,其中有政策的驱动也有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尤其是疫情以来视频会议的爆发,对企业传统专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视频会议是突发的,需要灵活的带宽需求,这促使企业部分非核心的业务向SD-WAN迁移。大型企业是当前主要的目标客户,而中小微企业市场当前在SD-WAN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这部分企业上云、混合云的需求随着业务的发展将逐渐对网络质量保障有更高的要求,是未来突破的对象。所以,SD-WAN市场还远远没有趋于饱和,SD-WAN依然大有可为。
此外,杨锋谈道:“相对于欧美市场,国内市场对价格更为敏感。当前国内零售行业对SD-WAN的接受度非常高,金融、在线教育行业也在逐渐部署SD-WAN,在业务保障方面表现突出。”
整合网络、安全、广域加速三大领域,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务
在云网一体化背景下,SD-WAN已经成为一种刚性需求,在部署中,企业需要考虑如何降低多云战略带来的部署复杂性和网络性能差异,以提高企业部署和应用程序的敏捷性,助力企业轻松应对多云挑战。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然而对于SD-WAN产业而言,其一直没有明确定义,相应的标准也未统一,在杨锋看来,SD-WAN本质上是一种网络的业务,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的业务需求千差万别,这就容易理解它其实难以出现统一的标准。所以SD-WAN的技术在不断的融合各种技术来满足业务需求,例如融合了网络、云、安全、广域加速等。在这种条件下,需要企业在SD-WAN方面有长期的积累不断增强产品能力才能拓宽市场。
随着5G时代的加速到来以及5G与行业应用的相互融合,若将SD-WAN视为企业入口,SD-WAN将迎来的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融合企业IT的各种业务需求,更要融合行业应用的不同需求。“国内SD-WAN未来发展会在‘网络+安全+广域’加速方面进行整合,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务。”杨锋表示。
2021年中国移动将规模部署SD-WAN业务
“传统的专线适合大型企业,有专门的网络规划和运维人员;而SD-WAN适合大中小微企业,对于企业来说,网络管理工作越简单越好,能力越弹性越好。”杨锋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中国移动2020年提出智享WAN(弹性SD-WAN)的技术方案,基于G-SRv6技术的连接能力以及应用感知的能力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连接服务,并提供确定性的质量保障服务。
据悉,中国移动采用弹性SD-WAN技术对传统企业上云能力进行了提升。弹性SD-WAN利用SRv6技术,基于物理网络能力和云服务能力的对外开放,在Overlay层实现云、网能力的整合提供网+云的产品服务,为每个应用提供不同SLA保障,提供不同增值业务服务,从而实现网络按需定制,既可以提供有SLA保障的低时延专线产品,也可以提供时延不敏感的大带宽业务的产品,还可以针对细分的需求进行精确定制。
“智享WAN和业界当前SD-WAN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智享WAN底层的隧道是一个可以进行流量调度的G-SRv6端到端隧道,而业界当前SD-WAN的隧道是分段拼接的隧道,这对于流量的调度能力差异非常大。”杨锋透露,“相关的技术规范正在制定过程中。”
伴随“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着重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的战略部署,国家有关部门也积极推进SD-WAN的信息网络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比如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远程医疗网络能力建设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支持并鼓励社会各有关企业基于公众互联网或专项网络,采用SD-WAN实时视频通信、智能网络调度等多种技术方案,优化网络传输质量。
近期,工信部发布《“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计划中提到采用SD-WAN优化网络传输质量。对此,中国移动认为“双千兆”存在两层含义:一是光纤网络和5G覆盖非常广泛,因此网络接入是泛在的,客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开通服务;二是带宽是质量是有保障的,5G和光纤带宽能力比较接近,利用SD-WAN的智能选路可以对业务质量进行保障。“中国移动是SD-WAN服务的提供者,SD-WAN在这里面将整合5G和光纤的多种接入资源提供大带宽及高可靠性的网络服务。”在采访中,杨锋还透露今年中国移动将规模部署SD-WAN业务,各种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