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的政策体系。
在已发布的“1+N”政策体系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工信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6大转型行动其中之一就是要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中国正在迈向数字经济大国,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可对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积极开展数字技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首次编写了《数字碳中和白皮书》,对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重大意义和挑战、数字技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思路机制、赋能高耗能领域碳减排的技术途径、应用场景以及信息通信业自身能耗问题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为社会各界深入了解数字赋能碳中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21年12月20日下午,中国信通院在2022 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数字赋能碳达峰碳中和分论坛”上发布了《数字碳中和白皮书》。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史德年对白皮书进行了解读。
白皮书核心观点
1、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越来越严峻,走向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时间紧任务重,需要统筹有序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
2、现有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在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际上已经开始借力数字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ICT推动我国经济部门深度减排的力度在逐步加强,数字赋能碳减排的潜力巨大。
3、数字技术能够与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碳排放领域深度融合,减少能源与资源消耗,促进传统产业能源优化、成本优化、风险预知及决策控制,整体上实现节能降本增效提质,数字化正成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4、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会驱动信息通信业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增长。信息通信业碳排放总量小增速快,存在结构性差异。双碳目标下数字基建重点用能领域节能降碳提速,多方发力助推信息通信业绿色低碳发展。
5、建议强化数字赋能技术供给,综合运用标准、数据、技术、人才、资金、试点等一揽子政策工具,从政府、行业和企业多维度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碳达峰、碳中和。
更多精彩,敬请阅读现场发布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