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收购黑鲨搁浅的三大原因

责任编辑:朱文凤 2022.10.12 08:04 来源:竞争情报应用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科创板日报》10日讯,记者从多个独立信源获悉,黑鲨近期正在大幅收缩岗位数量,此次岗位裁撤涉及公司各个部门,裁员比例近50%。其中,VR项目为裁撤的重灾区,年初招聘的大量VR业务员工被裁撤,仍处于试用期的岗位均一次性取消。知情人士表示,腾讯对黑鲨的收购计划搁浅,或是导致黑鲨裁员的一大原因。

之前,我曾在文章《腾讯收购黑鲨科技的背后,游戏手机品牌已难独生》中分析过,随着TOP手机厂商自有产品游戏性能的提升,游戏手机品牌已难独立生存。尤其是在2月,黑鲨的大股东小米推出了自己的游戏手机红米K50电竞版之后,黑鲨和小米的关系已经越来越远。

但是,腾讯收购黑鲨并不是一个好生意,这是因为,双方的互补性并不强,黑鲨的主产品黑鲨游戏手机并不是腾讯的收购目的,同时黑鲨并没有太多的成果证明其在VR/AR产品研发方面有足够的实力,这就很难想象黑鲨能在腾讯“全真互联网”(腾讯基于自身发展方向的差异化“元宇宙”)项目上给腾讯带来多大的支持。这使得腾讯收购的意愿并不强烈。这是腾讯收购黑鲨手机搁浅的第一个原因。

收购搁浅的直接原因是全球“元宇宙”转入低迷。Facebook更名为META,大举进军元宇宙,到现在,不仅没推出让人眼睛一亮的产品,也没有得到股票市场的认可,甚至在谈美国科技股头部企业时,已经不再提到该公司。目前主流的观点是,“元宇宙”前景广阔,但仍需要较多的时间去准备。尤其是“元宇宙”硬件离被消费者认可还有不短的距离。这时,投资硬件公司的风险较大,这是腾讯收购黑鲨手机搁浅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腾讯等头部互联网公司相继改变了投资策略,投资变得异常谨慎。曾经投资是腾讯和阿里扩张商业版图的重要手段。但过去两年来,环境大变。行业主管部门认为,互联网公司“资本无序扩张”,成为影响市场秩序的一个重要监管领域,这使得,大部分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收购行为大幅减少,已经入股的也开始撤资,腾讯甚至通过“送股”的“股票分红”方式来退出京东的大股东行列。这种环境下,收购黑鲨已很难成行。

大方面不明、互补性不强、投资谨慎,三重作用下,这使得腾讯收购黑鲨的意义不在。

附我关于近期元宇宙发展的判断:

①元宇宙,主方向在为传统产品、服务赋能,而建立一个新世界;

②元宇宙,重点在软件对传统业务的改变,而非新硬件加持;

③元宇宙,随着网络能力、人工智能等的加持,包含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会不断演进,但元宇宙概念很可能不久就会消失。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