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海底数据中心舱完工 将于今年底在海南建成投用

责任编辑:王鹤迦 2022.12.01 16:18 来源:中国IDC圈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近日,我国海底数据中心建设传来新进展,由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兰云”)研制的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宣告完工,将从天津港运赴海南陵水海域。

接下来,全球首套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会进入海上安装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海兰云海底数据中心(来源:海兰信提供)

海兰云海底数据中心(来源:海兰信提供)

据了解,海底数据中心是将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供配电、冷却等系统放置在特制的密闭舱体中,舱体沉入海底后,用海底复合缆供电。舱体内服务器等设备正常进行数据的存储、计算,并将数据回传至互联网。海底数据中心(UDC)通过与海水进行热交换,利用巨量流动海水对互联网设施进行散热,有效节约了能源、资源。

对于数据中心来说,包括服务器在内的基础设备运转产生大量热量,需要利用空调借助水循环等方式进行热交换,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实现机房的散热冷却。海底数据中心别出心裁,将数据中心放置在海底,利用海水作为自然冷源与数据中心舱进行热交换,实现低能耗散热的目的,与传统陆上数据中心相比,可以有效利用海水作为自然冷源实现散热,零淡水消耗、极低能耗比带来的低成本优势,是数据中心行业追求绿色发展,努力践行“双碳”的开创性探索。

去年8月,海兰信宣布启动海底数据中心项目(Project UDC)并签约,成为国内首家研发海底数据中心的企业,同年11月29日在珠海高栏港布放了海底数据中心样机进行测试。

测试显示,海底数据中心以海水为自然冷源,测试的单舱PUE值达到1.076,期间样机的密封、压力、冷却、电力、耐腐蚀等各项系统均运作正常,无故障情形发生。环评报告也显示,样机对测试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友好,基本不会对海区内海洋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据介绍,本次完工的“海底数据舱”为正式商用的海底数据中心舱,应用水深超过30米,重量达1300吨,相当于1000辆小汽车的重量,罐体直径达3.6米,舱体与“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相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底数据舱。

除了沉入水下的海底数据中心舱,数据中心整体还包括岸站基地、海底复合缆、海底分电站及海底数据舱等几个模块。

海兰云项目专家团队对“海底数据舱”进行技术攻关,先后攻克可回收水下泵模块设计、超大直径封头法兰水下密封安全性、紧凑型空间复杂管线布置及预制、海生物环境抗附着及腐蚀能力等技术难题,实现了在海底为服务器提供恒湿、恒压、无氧、无尘工作环境的目标。

海兰信官网介绍资料显示,数据舱应用了防腐蚀材料,设计寿命为25年,为舱内每个IT设备提供电力和网络连接,并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系统散入海水中。数据舱中的IT设备通过海底光电复合缆与岸站联通,接入互联网,进而实现数据的多种应用。

位于陵水的海底数据中心集群建成后,将为全国沿海省市在推行“东数西算”的过程中提供重要的算力补充,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并将延伸服务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