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大模型将显著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门槛

作者:朱文凤 责任编辑:朱文凤 2023.02.22 16:00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大模型的背后蕴藏着一场人工智能落地模式的变革。如今火爆全球的ChatGPT背后的技术支撑正是大模型,没有对大模型的长期投入,就不会诞生ChatGPT这样的应用。近日,IDC在2022中国大模型发展白皮书中指出,大模型作为政府和企业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识别、理解、决策、生成等AI任务的泛化性、通用性、迁移性方面都表现出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

IDC预测,未来大模型将带动新的产业和服务应用范式,在深度学习平台的支撑下将成为产业智能化基座,企业需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统一底座,融合专家知识图谱,打造可面向跨场景或行业服务的 “元能力引擎” 。

大模型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泛化性,显著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门槛。预训练大模型在海量数据的学习训练后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泛化性,用户基于大模型通过零样本、小样本学习即可获得领先的效果,同时“预训练+精调”等开发范式,让研发过程更加标准化,显著降低了人工智能应用门槛,成为AI走向工程化应用落地的重要手段。

深度学习平台为预训练大模型的发展保驾护航,两者结合夯实了产业智能化基座。深度学习平台是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核心载体,为大模型的算法开发、训练、部署保驾护航。大模型加上深度学习平台,贯通了从硬件适配、模型训练、推理部署到场景应用的AI全产业链,夯实产业智能化基座,将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

大模型在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中已表现出巨大潜力,企业应该尽早关注。大模型目前的产业应用包括面向企业提供AI中台基座、深度定制支持产品或生产的优化与创新、开放模型服务等。大模型已经在搜索、推荐、智能交互、AIGC、生产流程变革、产业提效等场景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企业应该尽早关注,在业务中布局。

未来还需加强大模型与真实场景需求匹配,推动大模型大规模落地。目前中国大模型厂商在模型布局方面较为完善,应进一步围绕行业赋能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探索,不断夯实基于大模型的产品建设,推动大模型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大规模落地。

1677053101994056400.png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