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内容框架分析

作者:中国移动研究院战略与产业研究所 魏萌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3.09.20 16:57 来源:中移智库

摘要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数字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为社会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市场主体与微观基础是企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产业数字化升级、数字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支撑作用。同时,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也是企业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必由之路,各行业企业纷纷布局数字化转型,从哪些方面开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事关企业升级发展的关键课题,理论领域与实践领域对此进行了多元化探讨,形成了一系列有益成果,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以及企业数字化实践,从能力基础、组织抓手、发展主线、价值效益等方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容进行梳理,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内容框架,以期为管理者提供有益参考。

01企业数字化转型内容框架构建

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整合信息、计算、通信和连接等技术,推动实体属性进行重大变革,从而使实体得到改进的过程[1]。聚焦到企业实体,数字化转型意味着运用数字技术与数学算法赋能企业运营管理与业务发展,依托数据打造智能化闭环,优化技术、业务、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配置,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可度量、可追溯、可预测、可传承,生成基于数字的新业务、新模式、新生态,进而重塑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功能。 

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容,理论领域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例如,李辉等学者(2020)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机制表现在四个方面:业务流程向集成价值链转型、产品理念向个性化转型、思维模式向互联网思维转型、组织结构向平台化转型[2]。王露宁等学者(2022)以大型供应链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数字化转型规划与实施路径,他们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应依托于精益管理支撑、卓越运营赋能、数智业务孵化三大思路,立足集团化管控与业务应用数字化、加强客户服务及管理数字化建设、注重数据标准建设与数据资源积累、增强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等路径,实现业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数字业务化[3]。

同时,实践领域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容也尚未达成共识。例如,华为牵头成立的数字化咨询委员会Open ROADS Community将企业数字化能力划分为战略动力,以客户为中心,数字文化、人才和技能,创新与精益交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以及技术领先。Accenture(埃森哲)基于跟踪领军企业数字化特征的发现,提出智能运营、主营增长和商业创新三大数字化转型价值维度,其中智能运营包括智能生产与制造、智能支持与管控,主营增长涵盖数字渠道与营销、产品与服务创新,商业创新侧重于数字商业模式、数字创投与孵化。

但无论理论领域还是实践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均强调以数据为关键资源,依托于能力平台,将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ICT技术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叠加在传统生产要素上,对企业业务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重塑,因此其内容框架不仅局限于管理或运营的某单一维度,而是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并逐步构建于从夯基垒台到价值实现的过程之中。本文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与重点内容,综合考虑理论文献观点与企业实践经验,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

640.png

图1 数字化转型内容框架

框架从夯基垒台到价值效益实现的各个环节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内容体系进行了诠释,包括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基础、组织抓手、发展主线、价值效益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而言,数据资源、能力平台、技术底座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能力基础,在能力基础的支撑下,企业以战略路径转型、治理机制转型、人员结构转型为组织抓手,推进业务运营数字化、商业模式数字化、合作生态数字化等发展主线,驱动企业经营效益以及核心竞争力等价值效益实现提升。

02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基础

数字化转型是对企业管理惯例与商业路径的颠覆性变革与数字化重塑,这一过程依赖于丰富的数据资源,需要能力平台作为保障,更离不开技术底座的支撑[4]。

数据资源。数字时代,数据成为企业的关键资源,驱动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在转型过程中最大化数据资源价值,不仅要打通企业各业务条线数据,推动海量数据自动化聚集,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与分析,为企业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智能化运营提供支撑。而且需强化数据清洗、沉淀与管理,健全数据资产化机制,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激活数据增值潜能,进一步丰富企业数字化业务场景。

能力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依托于集成共享、延展性高、兼容性强、灵活全面、安全高效的能力平台,亚马逊、苹果、阿里巴巴等数字化领先企业均拥有相对完整的数字化能力平台。纵览多家企业平台,其通常具备数据层、业务层与应用层三个层次的能力,数据层聚焦于对企业内外部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与调用;业务层利用算力、组件、连接等能力整合可共享、可重用的业务块,进而重构业务流程,使其更加敏捷高效;应用层面向客户将企业生产运营所关联的能力进行整合,建立应用系统并持续迭代升级,以深入满足客户需求。

技术底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底座。网络、数据中心、数字化平台、基础软件、IT工具软件等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升级需要数字技术的牵引,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的数字化重构也有赖于高并发、低延迟的数字技术框架,因此数字技术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条件。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技术正在颠覆数字化场景应用,需加强新技术研究、落地,促进新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为企业数字化发展问题提供即时性、创新性技术解决方案。例如,宁德时代利用人工智能、先进分析、数字孪生仿真、5G和边缘计算等技术,不断打造领先的极限制造体系。

03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抓手

麦肯锡、哈佛商业评论等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原因进行了讨论,发现很多失败的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缺乏组织抓手,最为突出的是数字化战略不够明确、在治理上存在传统路径依赖、缺少数字化转型人才,为破此题,企业需在战略路径、治理机制、人员结构上取得数字化突破。

基于数字化的战略路径转型。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企业而言是一项具有颠覆性的重大变革,自上而下推动更易取得突破。因此,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领导层面具备数字意识,能够把数字化思维融合到传统管理路径之中,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重要愿景与发展主线,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与战略举措,打造时间计划表与任务清单,并建立考核评价改进框架,形成从目标到落地的数字化战略闭环。

基于数字化的治理机制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一次性举措,而是深度贯穿于组织管理、风险防控与文化培育的长期过程之中。数字化转型水平较高的企业能够全力推动治理机制数字化变革,建立匹配于数字化能力发展的柔性组织架构与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网络风险防控能力与数据安全防护水平,通过培育数字文化将数字化转型战略愿景转变为员工主动创新的行为准则,促进人员、数据、流程等要素的统筹协调。例如,Meta将组织结构向“去中心化”转变,将人工智能的相关资源以及研究序列整合分配到各个产品组,以深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更好支撑既有业务、能力发展。

基于数字化的人员结构转型。人才是决定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数字化企业往往具备健全的数字化人才“选、育、用、留”机制。在“选”方面,明确数字化转型所需人才,以需求为导向引进数字化人才;在“育”方面,建立完善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数字化人才和传统职能与技术人员的数智化赋能;在“用”方面,构建科学的数字化人才管理机制,激发员工价值创造的潜能;在“留”方面,强化对员工的激励与关怀,使其能够心无旁骛投入到企业数字化建设之中。作为较为成功的数字化转型企业,西门子发布《工业制造企业数字化人才战略指南》,提出了“Π型数字化人才能力模型”,强调对数字化人才的吸引与留用。

04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主线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改变着传统发展模式的方方面面,也使得员工与消费者的期望发生着较大变化,实现业务运营、商业模式与合作生态的适应性变革对确保企业竞争优势至关重要,这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发展主线[5]。

业务运营数字化。一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对研发设计、生产计划、采购供应、生产作业、质量控制、销售服务等环节进行改造升级,推动业务流程向自动化、智能化、自适应方向转变。另一方面,用数据驱动运营管控,科学化资源配置,纵向深化跨阶段业务贯通集成,横向推进跨条线业务联结协同,实现全业务链、全要素资源的动态匹配和全局优化,提高企业业务运营的敏捷性与柔韧性。通用汽车公司将数字化赋能于汽车研发、汽车制造、汽车服务各环节,助力生产效率提升。以汽车研发过程为例,设计人员依托于软件平台以及单独桌面系统设计汽车,工作人员戴上头盔式显示器、数据手套及立体滤色眼镜等显示设备,就可以观察到同比虚拟立体图,并能够围绕虚拟车走动观察。

商业模式数字化。客户价值主张上,将市场数据深度融入消费群体定位、消费需求定义的全过程,以客户为中心,按需定制场景化产品及服务。经营模式上,瞄准数字技术与业务的结合点,基于新型能力模块化封装和在线化部署,探索开发融合数字化技术组合优势的数字化内容、产品与服务,促进企业价值链延伸。经济价值实现上,依托数字化平台建立、拓展与优化PC端、移动端等的数字化渠道触点,构建与客户的持续性链接,推动企业价值规模扩大。面向数字化前沿技术以及消费者需求、行为习惯的变化,微软、奈飞、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元宇宙从理论、概念向产品应用转化,深化与客户的互动,在数字化增长上实现新突破。

合作生态数字化。打造支持价值共创的生态级能力优势,以数据、平台与技术合作为着力点,积极深化与合作伙伴的数字合作内容,扩大数字合作范围,建立数字化合作范式,汇聚业界优质数字化资源,整合内外部数字化能力,推进开放式数字创新,构建泛在互联、智慧进化的合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生态共生、互利共赢。例如,华为致力于数字化合作生态的打造,依托于华为擎云,从平台、行业、资源等方面为合作伙伴提供核心资源支撑,并瞄准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制定了“同路者计划”,助力客户降低数字化工具平台的采购门槛。

05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

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的价值体系得到逐步优化、升级与重构,在推动企业经营效益增长的同时,促进企业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等方面获取新突破,实现核心竞争力的稳步提升[6]。

一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益。首先,数字化企业通过在线销售渠道和数字化营销策略,可以触达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更容易开辟业务增量发展空间。其次,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企业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再次,数字化企业依托数据进行个性化推荐与定价,销售收入与利润率将显著提高。此外,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对设计、生产、经营环节进行把控,进而提高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二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科技方面,利用数字化技术与工具,企业能够多快好省地开展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投入产出率。在效率方面,数字化转型引入的协作平台有利于信息共享与任务协作,能够有力提高决策效率、管理效率、生产效率与服务效率。在人才方面,数字化转型带动的人员结构变革有利于企业更好适应数字社会与市场。在品牌方面,数字化企业可以快速根据市场大数据开发出新产品、新服务,及时满足客户的多变性与多样化需求,进而增强客户对于企业品牌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例如,特斯拉不断对车辆功能进行数字化升级,并利用社交媒体、App Store等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字化营销链条,基于持续的数字化转型,特斯拉的规模效应和生态壁垒不断加固,在电车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得以保持。 

06结语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未来、颠覆传统发展模式的创新性变革,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依托于数据资源、能力平台以及数字化技术等能力基础,通过在战略思维、治理机制、人员结构等组织层面实施全方位的数字化变革,推动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合作生态的创新与升级,最终在经营效益与核心竞争力提升上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 Gregory Vial. Understand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 review and a research agenda[J]. 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2019, 28(2): 118-144.

[2] 李辉,梁丹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路径与对策[J].贵州社会科学,2020(10):120-125.

[3] 王露宁,朱海洋.大型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与实施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04):79-88.

[4] 赵剑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式与关键举措[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1):94-105.

[5] Xinhua He, Wenfa Hu, Wenhui Li, Ruiqi Hu.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al resilience of port firms in case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23, 1-14.

[6] Indu Khurana, Dev K. Dutta, Amarpreet Singh Ghura, SMEs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uring a crisis: The emergence of resilience as a second-order dynamic capability in an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2: 623-641.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