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G时代,语音业务逐步向智能化、交互化、沉浸化等增强用户体验的方向持续演进。新通话,通过将AI和算力引入到原生网络中,为基础语音业务带来了颠覆性升级,开启全新通话时代。 从“闻其声”到“全互动”,5G新通话正具象表达5G时代智能通信的无限可能,成为运营商转型升级和赋能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当前,产业各界正积极构建开放、共赢、合作的5G新通话产业生态,逐步解锁更多5G应用新场景,开拓更广5G生活新“视界”。 为推动5G新通话繁荣发展,《通信世界》策划组织了“新通话”专题,邀请来自运营商、标准组织、设备商、终端厂商等产业伙伴的领袖与专家,从产业洞见、产业进展、技术前沿以及行业实践等多个维度,剖析语音产业发展趋势,洞察新通话商用成熟度,期冀为业界带来一些借鉴和启迪。
5G新通话开启通话新未来!从“闻其声”到“全互动”,5G新通话正具象表达5G时代智能通信的无限可能,为5G发展注入新活力,让传统通话业务焕发新生;在破冰5G体验的同时,推动运营商转型升级,使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当前,产业正积极构建开放、共赢、合作的5G新通话产业生态,促进新通话产业繁荣,以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方式。
优势尽显,正当其时
话音作为信息通信中最基础的服务,满足着全球80亿人最基本的信息沟通需求,是运营商最重要、最核心的基础业务,具有不可或缺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移动通信网络的代际演进浪潮中,语音通话充分满足了人们最基础的通信需求。进入5G时代,话音业务逐步向智能化、交互化、沉浸化等增强用户体验的方向持续演进,成为运营商转型升级和赋能行业的重要着力点,5G新通话应运而生。
5G新通话充分发掘5G能力,将手机通话从一维的声音通话交流,升级为声音、视频、互动三维一体的交流方式,为个人及行业客户开辟全新的业务体验。同时,5G新通话将音视频通信升级到高清、可信、交互式的实时通信,将通话终端扩展到包括眼镜、头盔、手表、电视、汽车甚至机器人等在内的多种类型。
如今,产业界把AI和算力引入到5G新通话中,为用户提供一系列多媒体、可视化、全交互的全新通话体验,如5GVoNR超清通话、智能翻译、趣味通话、智能客服、内容分享、远程协作等功能,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解决用户“痛点”。以远程协作为例,当老人独自在家不会操作家电产品时,家属可以在电话视频中直接圈出要点击的地方,老人就能实时看到标注的内容,操作起来非常方便高效。
从应用场景来看,5G新通话在继续满足toC领域信息消费升级的基础上,扩展到toB新市场,提升了行业用户的服务效率和通话价值,使能行业数字化转型。这种优于互联网视频且更清晰稳定的新通话模式,在toB领域将拥有更大的价值。
可以说,在5G发展出现拐点的当下,5G新通话为提升话音性能、实现5G价值带来了新契机,是5G时代运营商语音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而随着网络、技术、终端等环节的日益成熟,发展5G新通话恰逢其时。
聚“链”成势,破茧而出
然而,发展5G新通话并非易事,其规模商用仍需“翻越”网络、终端、市场等“多座大山”。
在产业侧,5G新通话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技术标准、芯片终端、行业融合应用等产业难点。在消费侧,改变用户的固有习惯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目前用户已习惯使用微信、QQ等免费通话产品。此外,5G新通话的概念也尚未统一和普及,各运营商对其称谓也略有差异。
但不可否认的是,5G新通话的魅力正在被深入挖掘,“5GDNAVoNR+(新话音)工作组”也由此应运而生,作为全球首个5G新通话产业合作阵地,该工作组由中国移动牵头,包括华为在内的10多家单位组成,旨在推动5G新通话最佳应用实践、攻关关键技术、促进终端及芯片成熟,并建立最广泛的产业联盟及相关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形成产业共识并迅速行动、抓好落地实施,让更多的用户切身感受到5G带来的差异化体验。
“5GDNA VoNR+(新话音)工作组”宣布成立
在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5G通信业务稳步推进,并引领5G新通话产业发展。中国移动在2022年7月开启5G新通话的试点验证,今年在试点省份进行业务验证和友好用户测试。中国电信积极推动5G新通话业务平台建设工作,从“现有终端+视频通话智能应用”逐步升级至“原生5G新通话终端+可实时智能交互服务”。在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当天,中国联通推出5G新通信产品,基于全球最大5G共建共享商用网络,在国内125个城市开通5GVoNR服务。中国广电发布《5G新通话白皮书(2023年版)》,并计划推出全系列的创新业务。华为提出“1+3+N”解决方案框架,基于一个新通话平台,提供超清、智能和交互三大核心能力,孵化出多种创新业务。
蝶变腾飞,日见成效
进入2023年,我国5G新通话发展步入“快车道”,引领产业发展。今年6月,中国广电完成5G新通话首呼,开通了“192高清视话”,用户可通过手势触发语音动画表情互相“点赞”示意,展现了5G多媒体实时交互能力。8月,浙江电信携手华为、网易,实现5G新通话四国语言首呼,并测试了点亮屏幕、四国语言实时翻译功能。北京移动与华为合作,完成了北京地区5G新通话的商用首呼;河南移动携手华为实现5G新通话全球商用局点交付首呼。5G新通话在新型语音业务能力建设、业务落地和市场推广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与此同时,5G新通话在网络、终端、芯片以及AI应用等产业链重要环节也取得显著成效。在网络方面,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业务特性最完善的VoLTE高清话音网络,承载了全网70%以上的话音用户及超过75%的话务量,并已开展5G新通话业务系统的全网建设工作,力争2023年底全网具备新通话能力。在终端方面,今年2月,紫光展锐联合中国移动完成全球首个5G新通话端到端基本能力验证和现网呼叫,推动5G新通话从网络走向终端应用。此外,中国移动还将于2023年内推出首批支持IMSDC新通话的5G手机。在芯片方面,紫光展锐推出5G新通话“Turnkey”级终端解决方案,通过芯片与软件平台全栈式一体化服务能力,高效支撑5G新通话生态建设。在AI方面,科大讯飞依托源头核心技术,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七大核心能力赋能5G新通话,打造通话智能助理,加速实现上层创新应用带动底层基础通话。
众人拾柴火焰高,5G新通话产业繁荣离不开业界的共同推动。为推动5G新通话向更广、更深方向发展,2023年6月4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华为、小米、紫光展锐、科大讯飞、讯众股份等联合发起了新通话产业发展合作倡议,呼吁全球运营商、网络供应商、终端供应商和行业合作伙伴积极参与新通话产业发展,交流思想,探索商业模式,推动全球网络互联互通,制定终端和应用的全球标准,推进新通话标准技术及产业发展,做大产业生态,促进新通话产业繁荣。
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目前,全球已经有45%的运营商部署了VoLTE网络,而随着2G和3G退网,原来基于电路交换的话音业务正在向VoLTE过渡,未来几年将演进到基于5G网络的VoNR。在AI、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基础上,未来话音业务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升级和拓展。
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首个5G连接数达到10亿的市场;到2030年,中国的5G连接数将达16亿,占比接近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将是一个极为庞大的5G新通话市场。和拓展。随着更多功能被发掘,5G新通话有望成为5G的“杀手级”应用,满足人们对5G的期待。
当前,从音视频通话到智能交互式通话的技术与市场基础已基本形成,随着运营商的规模化部署加速,5G新通话将走入公众视野,繁荣5G应用生态,丰富个人体验,使能千行百业,增强人们对“5G改变社会”这一目标的认同感。
展望未来,5G将为实时通信赋予更多新内涵,运营商、设备厂商、终端模组厂商等产业链企业应携手共探5G新通话丰富场景,挖掘话音产业空间,商讨新通话商业模式。5GDNAVoNR+(新话音)工作组也将依托于5G确定性网络产业联盟,致力于发展成为全球化的合作平台,聚集更多产业伙伴力量,共同推动5G新通话的规模落地。
*本文刊载于《通信世界》
总第929期 2023年10月10日 第19期
原文标题:《5G新通话:破局而立,向新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