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启航 从模块智能到协同智能

作者:ICT行业资深分析师 金峰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4.03.12 10:58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23年下半年以来,AI大模型浪潮席卷手机行业。在趋势层,高通和OPPO表达了2024年是“AI手机元年”的观点;在战略层,OPPO发布了AI战略和智能体生态,魅族则宣布停止传统手机研发,转向“All in AI”;在产品层,三星新机S24着重提及“AI手机”概念,而华为、小米、Google等其他厂商新机中亦强调AI功能。

手机厂商纷纷转向AI手机有两大原因。一方面,传统智能手机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依靠“性能堆积”,不仅导致用户换机周期从18个月延长到43个月,直接影响销量,还使得行业价值重心日益向产业链上游转移;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红海化”特征显著,产品高度同质化,市场日益向头部厂商集中,亟需实现差异化的竞争方式。

研判未来发展,笔者认为AI手机将通过三个阶段达到成熟。第一阶段是模块智能。各手机厂商突出自有产品中的优势AI模块,开展差异化竞争,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具体而言,一是凸显芯片的AI属性,即在手机中搭载专门处理AI任务的芯片,例如搭载在华为和荣耀手机上的麒麟970芯片,除CPU和GPU外,还加入了NPU。二是凸显传感器(重点是摄像头)的AI能力,这是改变人机交互关系的基础,可实现精准化和主动化的感知。例如谷歌pixel2在硬件上加装针对图像的协同处理器,完成了动态模糊摄影等能力补偿。三是凸显AI算法能力,包括人机对话、数据分类、能耗优化等,它们嵌入在OS层面或者以单独应用的形式存在。

第二阶段是单机智能。各厂商殊途同归,从强调差异化AI、侧重营销层面,向完整的AI手机产品方向发展。在单机智能阶段,AI手机将不断完善各类标准。

一是AI手机行业标准将制定发布,正式明确什么是AI手机,它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等方面将有哪些具体要求。二是产业链上游将形成一套完整的AI手机解决方案,下游厂商仅需在上游方案中进行调整即可。三是从具体AI手机产品上来看,它将从人类的工具,变为人类的助手。OPPO发布的《AI手机白皮书》称,AI手机将具备四个特征,即拥有并能够高效利用云端、边端甚至周边其他设备的算力资源,能够主动且敏锐感知外部世界,具有主动和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具有较为强大的创作能力。

第三阶段是协同智能。AI手机是庞大AI世界的一个末梢节点,能够实现协同效能。在应用层面,硬件基础设施加速新型AI应用生态的形成,使得AI手机的功能得以更好实现。在设备层面,AI手机不是单一存在的,它与其他各类终端设备密切交互,以实现环境信息的交互或者为人类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为了有效促进AI手机的纵深发展,产业界需要加强四方面工作,同时也可以借助新架构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产业国产化的发展。一是促进AI手机标准体系的建立,包括制定手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传输等方面的标准协议;二是促进AI手机生态建设,包括上游的芯片模组、传感器、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生态,以及下游的应用生态等;三是促进AI手机基础资源建设,包括数据集的建设等;四是促进AI手机安全性的保障,包括对个人隐私数据应用边界的定义、终端间的数据直传方案设计等。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