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移动成研院”)青海省航空应急能力提升项目脱颖而出,以其卓越的技术创新和显著的应用成效,为低空经济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树立了标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优秀范例。
中国移动成研院围绕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构建国家大应急通信框架,创新突破技术装备,夯实网络基础,加强在“三断”场景下应急救援保障能力;联合中国移动青海省公司,在青海省应急厅的统一部署及指导下,针对青海省自然灾害频发且地理环境复杂的现状,打造了集大型无人直升机和中型复合翼无人机为一体的航空应急救援平台。该平台旨在构建覆盖全省且层次分明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实现对各类灾害的快速响应与高效处置。大型无人直升机救援平台省级部署1台,主要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执行跨区域支援任务;中型复合翼无人机救援平台在西宁、玉树、海北、果洛等地州部署4台,负责市域范围内的近程应急保障,形成“远近结合、高低协同”的救援布局。
2024年该项目启动后,中型复合翼无人机先后在西宁、果洛、玉树、海北等地完成到货验收、调试及多次全量试飞演示,飞行效果获得各地应急管理局的认可。大型无人直升机按计划完成出厂前试飞、设备到货验收、载荷配置调试等工作,并在海北、玉树、海南等地开展了适应性飞行测试、超负荷飞行测试等。在测试过程中,团队遭遇了突发气象状况、恶劣环境以及空域管制等诸多挑战,但均成功克服。例如,在玉树试飞期间,部分成员发生严重高原反应,但团队坚持完成飞行任务;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飞行测试中,面对零下20多度的低温和空域管制,团队持续优化飞行计划,累计飞行8天,飞行30次,飞行时长达44小时,充分验证了设备的可靠性。
该项目显著增强了青海省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无人机的快速响应和高效作业,救援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搭建应急通信网络,为后续救援工作的科学决策和精准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大幅缩短了救援响应时间,提高了救援效率。
此外,该项目全面验证了应急通信无人机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性能。其中,大型无人直升机成功完成海拔6023米升限、航程540km、航时4.7小时实测验证,中型复合翼无人机成功完成海拔5082米升限、航程420km、航时3.37小时实测验证。这些成果不仅为国内工业级无人机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也推动了应急通信相关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创新应用与发展。
在推广价值方面,该项目成果可推广至其他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为这些地区构建低空应急救援体系提供参考。无论是高原、山地还是水域等不同地形条件,该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实施经验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能够帮助各地快速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中国移动成研院打造的青海省航空应急能力提升方案,展示了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巨大潜力,能够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投入到低空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拓展中,促进低空智联网建设以及无人机产业的升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低空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篇刊载于《通信世界》2025年3月25日*
第6期 总9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