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创新与变革作为关键词,驱动着三大运营商在企业战略、主营业务、数字服务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
2019—2021年国资委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3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2023年度信息通信领域十大科技进展、2024年WBBA“网络卓越贡献奖”、2024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5年GSMA GLOMO“全球最佳专用网络解决方案奖”和“全球最佳互联经济移动创新奖”……从一个个亮眼的荣誉中不难看出,中国联通正在积极推动从传统运营商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
以“硬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做表率。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核心力量。当前,全球正经历以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信息通信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既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
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服务者,中国联通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大局,深入实施科技强企、人才强企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成果。
据了解,中国联通服务国家战略布局能力基本形成,大力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和大数据原创技术策源地,承担多项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任务,35项任务均完成阶段性目标。其中,在下一代互联网领域,完成全球首例超3000千米广域无损传输验证,牵头筹建下一代互联网创新联合体,成功加入云计算、算力网络创新联合体;在人工智能领域,元景大模型已形成37个行业大模型和100 多个标杆应用,服务政务、金融、制造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在网络安全领域,作为现代产业链链长,设立网络安全产业基金,在国资委链长履职评价中取得满分的优异成绩。
通过实施战新“百大工程”和央企攻坚工程,中国联通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行业领先、世界先进。其中,在算力网络方面,打造高通量、高性能、高智能的算力智联网,实现跨区域算力资源的智能调度,支撑“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算力服务覆盖31个省(区、市);在5G应用方面,完成5G RedCap百城规模部署,创新推出“5G+工业互联网”全连接工厂解决方案;在卫星互联网方面,中国联通完成了全球首个NR NTN(5G 宽带非地面网络)低轨卫星在轨试验,形成了“陆海天网”一体化服务能力,在应急通信保障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联通2024年研发费用为88.35亿元,较上年增长9.1%,显示了中国联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持续的研发投入有助于中国联通在5G、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保持竞争力,推动业务创新和升级。
面向前沿技术领域和重点区域,中国联通设立了数智公司、智能制造公司、怀来大数据公司、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香港创新研究院、重庆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一批创新主体。其中,4 家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中国联通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3个国家实验室、9个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创新机制。同时,强化高层次科技人才外引内育,“百-万-百万”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遴选出领军人才17人、领域专家90人。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方式等遴选培育青年人才60人,博士后在站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筑牢科技强企人才保障。
此外,中国联通科协以“1+4+N”的创新模式体系化推进企业科协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同时,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全力打造科技工作者之家,培养和举荐科技人才。
把科技强企作为“战略支点”
“面对技术一日千里、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科技创新对于中国联通,是发展之源,更是生存之本。”中国联通董事长表示,唯有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工程”,把科技强企作为“战略支点”,才能在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中国联通将锚定任务目标,发挥特色优势,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再上新台阶。接下来,中国联通科技创新有四个主攻方向。
一是以联网创新拓展连接的广阔场景。推进5G“双万兆”升级,积极开展5G-A和F5G-A规模应用,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实现性能领先、体验领先、效率领先。建强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升级AIoT核心能力,提升车路云协同水平,夯实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建强低空智联网和卫星互联网,形成领先的低空通、导、监、感能力,建设星地融合试验网,推进“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推动网络安全创新发展,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运营、数据安全监测处置、信息安全治理保护的一体化能力,带动产业链融通发展。
二是以通信创新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开展“5G+信息消费”应用创新,发挥网络、用户、运营优势,打造具备市场竞争力、产业控制力、全球影响力的信息消费平台。开展“5G+车路云”应用创新,打造智能、安全、高效的自动驾驶服务,推动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融合升级。开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深入推进工业终端、专网、算力、大数据、大模型、安全的融合创新,加快成为服务新型工业化的领军企业。开展空天地一体应用创新,加快面向公众、政企、国际市场的服务拓展,助力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发展。
三是以算网创新提升算力供给水平。加快智算能力构建,提供“智算集群+算力智联网+智算调度平台”的一体化服务,建设一批万卡智算中心,打造国产算力生态,让更多的大模型用上更好的国产算力;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攻关长距无损传输、算内算间调度等关键技术,打造智算网关、AI路由器等创新产品,提升算力智联网的通量、性能、智能化水平。加快云计算能力升级,补齐资源和能力短板,形成通算、智算、超算的混合异构运营优势,打造“云网数安”融合的一体化服务,彰显联通云差异化优势。
四是以数智创新打造转型的强劲引擎。聚焦大数据创新,加快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升级可信数据空间,提升数据产品能力,深化数据要素应用,实现数据治理水平、数据安全能力业界领先,更好赋能经济运行、社会治理、民生保障。聚焦人工智能创新,迭代性能领先、安全可信的元景大模型体系,持续提升大模型技术能力,加快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服务落地应用,全力迈向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安全、普惠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联通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奋力谱写数字中国建设的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