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完成5G-A XR端到端精细化保障商用验证,助力沉浸式业务新体验

责任编辑:王鹤迦 2025.05.07 14:32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中兴、华为等合作伙伴,完成面向商用的5G-A XR端到端精细化业务保障技术验证。在业界首次创新引入帧差异化保障、L4S低时延高可靠保障等新技术,实现5G网络从“流”到“帧”更细粒度的端到端保障,推动服务模式从“业发网收”到网业端协同模式转变,加速XR沉浸式通信业务在5G-A网络商用。

图片

随着新技术发展和消费升级,新的互联网市场需求不断催生VR全景视频、AR远程协作及3D体验共享等新业态,XR作为元宇宙的核心载体之一,将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沉浸式XR业务对网络时延、带宽和可靠性均提出全新要求,随着XR从现阶段“虚实相连”向后续“虚实共生”演进,数据流从视听觉到视听触觉多模态扩展,图像分辨率从2K、4K向8K演进,XR对5G网络的保障要求将愈发严苛。面向XR近中期商用,5G网络面临两方面挑战:

精细化保障难:每个XR业务帧可能包含多个数据包,单数据包错传漏传可能导致整帧解码失败,需保障帧完整性;同时,XR视频最关键的I帧作为参考帧,是P、B 帧解码的前提,需差异化帧保障。然而,当前5G网络仍将QoS Flow作为业务的最小保障粒度,流级别的网络能力无法适配XR业务帧粒度保障的更精细诉求。

网业端协同难:对网络侧,目前XR业务暂未支持直接传递帧信息等业务特征,帧识别困难;针对业务和端侧,新的传输控制协议L4S(Low Latency,Low Loss,Scalable throughput)相比传统TCP等协议,解决了队列管理、拥塞控制等方面存在的响应周期长、速率起伏大等问题,能够良好满足XR业务的低时延高可靠传输诉求,但由于需要终端、网络、业务平台协同升级适配,目前国内L4S应用仍未铺开。

针对上述业务痛点,中国移动研究院前期已在3GPP R18 CT组织牵头XRM课题立项,完成TS 29.514等10本相关协议标准,为XR商用奠定了理论技术基础。本次重点围绕两大技术开展面向商用的创新验证:

XR网络内生帧保障:UPF通过报文深度识别帧信息并传递至基站,基站完成帧时延约束调度、关键帧优先调度的双重优化保障。基于核心网的帧粒度QoS策略,基站依据数据包的等待调度时延以及帧时延余量动态调整调度优化级,优化帧时延;此外,核心网动态下发“丢单包”或“丢整帧”指示,基站实现三档帧差异化调度保障。验证结果表明,在小区高容量拥塞场景下,基站平均帧传输时延锐减90%至10ms,时延满足度可达20ms@99%。

图片

网络内生帧保障验证结果(PRB=95%灌包压力测试)

XR网业端协同:创新引入双队列兼顾低时延、大带宽差异化的保障需求,多种门限条件提高拥塞感知-响应速度,实现了业务特征呈现、传输链路拥塞状态感知、拥塞信息反馈以及速率自适应调整的网-业-端闭环协同保障机制,支持各种网络拥塞条件下的XR低时延高可靠传输。验证结果表明,网络端到端传输时延性能增益>10%,时延抖动性能增益>40%。

图片

L4S开关对比验证结果

(以L4S双门限(10ms,20ms)为例)

面向未来沉浸式通信能力演进,中国移动研究院将持续攻关XR多模态协同、XR密文识别及XR智能化保障等关键技术,加速推进XR技术在5G-A网络商用,构筑全民畅享的沉浸式业务新体验。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