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eSIM技术作为电信卡技术的重要演进方向,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商用落地,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环境。然而,eSIM技术及其商业应用在标准化、数据安全等方面仍然面临新挑战。在确保可用性和安全性前提下,最大程度发挥eSIM卡优势,已成为各国政府、运营商、卡商、芯片商、终端厂商等产业链各方共同关注的问题。
2025年5月8日,为推动我国eSIM产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组织召开“万物智联 一卡启程——eSIM技术产业研讨会”。会上,《eSIM产业热点问题研究报告(2025年)》正式发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钟楠对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
报告核心观点
1. eSIM技术在国际市场的应用已具规模。消费电子领域,eSIM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平板电脑等产品中广泛应用;物联网领域,eSIM技术在车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领域中潜力巨大。全球多个国家的电信运营商推出支持eSIM的服务,推动该技术在全球广泛应用。随着5G网络普及和应用场景深化,eSIM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显著扩展。
2. 手机/平板电脑应用eSIM带来更多灵活度。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eSIM技术,既可节省一定空间,为手机、平板电脑产品设计带来更多灵活度,也使用户可通过运营商线上服务完成号码激活和套餐选择,实现运营商间的切换。目前全球支持eSIM技术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款型在不断增加,开通手机和平板电脑eSIM服务的移动网络运营商也在持续增多。
3. 我国eSIM产业链结构完备,拥有巨大市场空间。随着eSIM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我国消费电子用户数稳步增长,物联网应用也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我国eSIM产业链各环节形成完整产业布局,涵盖芯片设计制造、模组研发、平台服务、终端设备和基础电信运营商等主要领域,共同积极探索和推动我国eSIM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4. 我国eSIM电信卡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在新型工业化、网络强国等国家重要战略共同驱动下,eSIM技术正从“可穿戴设备专属技术”向“全域数字基座”转型。未来,eSIM产业将以生态开放为核心,强化技术融合与跨境协同,发挥eSIM作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隐形桥梁”的作用,为全球通信技术演进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