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拥抱“AI+”,筑基新质生产力

作者:梅雅鑫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5.05.21 10:31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科技创新始终是破局开路的关键变量,数字赋能始终是转型升级的核心动能。从5G开启万物互联的大门,到人工智能掀起智能革命的风暴,新质生产力俨然成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5月17日,由江西通信学会主办的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活动在英雄城南昌举办,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欧阳武主持本次活动。来自政产学研用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围绕“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命题,展开深度对话与交流,为推动我国信息通信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注入强劲动力。

image.png

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 欧阳武

拥抱AI,筑基新质生产力

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呈现“海阔凭鱼跃”的壮阔图景,5G-A、6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技术领域已展现出万亿级产业规模的潜力。其中,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作为关键底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江西省通信管理局积极行动,全力构建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江西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兴刚介绍,截至今年3月份,江西省建成5G基站13.6万个,实现行政村及以上地市5G网络全面覆盖,11个设区市中有10个建成“千兆城市”,实现所有行政村具备千兆光网接入能力,建成南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上饶、九江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网络通信质量大幅提升。同时,江西省开展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全行业已提供算力规模超过500P,构建了城市内1ms入算时延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image.png

江西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彭兴刚

人工智能作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生成与发展的核心引擎,在本次活动中引发热烈讨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是三要素螺旋式迭代,形成“飞轮效应”,即模型方面推动基础理论和技术路径突破;算力方面加强软硬件协同和自主生态建设;数据方面提供高质量供给,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开源生态,以广泛业务应用的形成和技术产业螺旋的迭代,推动AI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双向深度融合。它将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驱动创新、突破人类生产生活认知边界,赋能创新、生产、治理全面升级,形成全新智能发展范式,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image.png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王志勤

在 6G 技术加速研发落地的进程中,量子通信以其革命性的信息传输机制,成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使能技术。清华大学教授、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龙桂鲁介绍了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直接通信等技术。量子计算机对通信行业的安全性有着巨大的破坏作用,足以摧毁我们当前信赖的密码体系,而作为信息安全的“特效药”,量子直接通信借助量子态实现安全通信,具有窃听感知、阻止窃听、兼容现有网络、简化管理流程以及隐蔽传输等五大特性,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当下,量子直接通信为保障信息传输安全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image.png

清华大学教授、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龙桂鲁

在数字浪潮中,创新不是孤立的单点突破,而是系统的协同进化,新质生产力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生态的重构再造。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赵晨阳表示,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坚持出版+科技+服务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推动知识生产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通过构建数字出版平台实现内容资源的智能分发。依托大数据分析打造精准化知识服务体系,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沉浸式学习场景,这些探索既是对传统出版模式的革新,更是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image.png

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赵晨阳

创新驱动,深化数智融合

AI时代最大的主旋律就是跨界融合,数智融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路径。

中国电信研究院院长张成良阐述了AI时代运营商的战略转型与实践。中国电信构建算力、平台、应用三层架构,打造“息壤”算力互联网,实现算力跨域协同和异构混合训练,提升算力利用效率。同时,在网络大模型、基站节能、研发云等方面开展创新应用,推出智能体网关,为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化平台。

image.png

中国电信研究院院长 张成良

中国移动聚焦“AI+数字政府”,已完成从“+AI”到“AI+”的完整升级,打造数智化治理新范式。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盛春晓介绍,中国移动以九天通用基座大模型为基础,结合多年数字政府领域建设经验,融合政务领域数据进行精调,并引入政务领域约束模型对输出进行限制,打造了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现为3.0版本。

image.png

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盛春晓

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李红五讲道,信息通信业应以技术融合、场景融合和生态融合模式的创新发展,实现技术要素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信息通信业的“融合创新”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技术、业务、产业等多层面的深度交融,其关键在于以“融”促“创”,打破传统边界,重构生产关系的底层逻辑,实现从技术到价值的闭环。总的来说,就是运用系统性思维来克服单点局限,将“短板”转化为非主要矛盾,实现综合能力跃升。

image.png

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 李红五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杨旭表示,以AI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再一次赋能千行百业,AI时代最大的主旋律就是跨界融合。2025年,中国广电重点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坚持算网强基,建强建优新型广电网络。二是坚持广电特色,以数智化赋能千行百业。三是坚持服务优先,以贴心服务开创广电新品牌。

中国铁塔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结合AI能力,筑牢新质数字底座。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拓展部总经理、铁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麻文军表示,中国铁塔依托超210万座站址资源优势,通过“铁塔+大数据+AI”,将23.6万“通信塔”变为“数字塔”,广泛服务于国土、应急、环保等40多个行业。同时,打造通用铁塔智能体,开展人机交互系统、智能化推理决策系统及复杂场景精确率提升技术研发,在召回率高出2%的情况下平均精确率提升9.36%。

生态共赢推动产业升级

移动通信作为全球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之一,成就了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成功,成为互联网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产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价值增长瓶颈。

李红五认为,当前5G、AI、算力等技术持续“专业化发展”,单点创新难以突破生产力阈值;而垂直行业数字化需求呈现高度定制化、高频迭代化、高维复杂化的“三高”特征,供给能力仍存在短板;各产业主体之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业务隔阂,跨领域协作的乘数效应仍有待充分释放。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副总裁邱月峰表示,网络从信息时代就是支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中国产业界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新质互联网产业方向,包括“联算”、“联智”、“联数”、“联控”四联场景,并围绕超宽新联接、IPv6+新扩展、网络新智能、安全新机制四个方面创新,加速新质生产力要素聚合,充分释放要素效能,助力全产业发展。华为积极拥抱新质互联网,推出以AI赋能的高品质万兆园区、智能IP广域网以及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等创新方案。

针对全球通信行业面临的“增量不增收”共性难题,爱立信中国区网络产品方案总经理吴日平系统阐述了爱立信的破局之道。他表示,移动通信网络变革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以差异化连接、网络能力开放为代表的新业务模式,二是以自智网络为代表的新运营模式。在两大演进方向之下,网络需要支撑大规模应用并完善基础设施,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并重新定义5G连接价值,以及简化网络运维及提供业务保障。

AI技术在提高生产力,在改善用户体验的同时,在创新商业模式中的巨大潜力也显现无疑。腾讯云运营商行业总经理张晋表示,希望通过算力、模型、数据、应用四个维度的“平权”,降低AI应用门槛,消除前沿技术应用的“贫富差距”,助力各行业、各类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主体)在智能化转型中具备平等的竞争力。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陈旭贵分享了数字化实践案例,从 "算力即服务" 的基础设施重构,到 "数据输入 - 模型训练 - 价值输出" 的闭环生态,华勤的数字化实践印证了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的战略价值。

未来不是某个行业的“独角戏”,而是全行业“大合唱”。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生态的构建,各方通过合作签约、技术交流等方式,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在本次活动上,江西省工信厅与江西移动签约,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晶科能源与中国联通江西分公司合作,在5G+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领域深度协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中国电信江西分公司共建医疗AI智算联合实验室,加速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

此次活动汇聚行业精英,围绕“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主题,在数字基建、数智融合、生态构建等方面达成诸多共识。未来,信息通信产业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创新,加强协同合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数字中国贡献更强力量。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