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刘勇:构建“1+1+3+N”体系,多场景实践赋能产业升级

作者:包建羽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5.05.22 10:46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当前,在国家政策持续加码与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的驱动下,低空经济已从战略规划迈向产业化落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增长极,同时标志着低空经济全面启航。

5月16日,在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系列活动——低空智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上,中国电信应急产业主研院院长刘勇系统阐述了中国电信在低空领域的五年深耕成果、全产业链布局以及落地实践经验。

image.png

锚定枢纽地位,五大核心优势筑牢发展根基

中国电信自2019年率先布局低空经济领域,经过五年持续深耕,已在核心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拓展及生态构建等方面形成显著竞争优势。中国电信目前已形成五大核心优势。

一是核心技术攻关行业领先。在低空通信领域突破30余项关键技术,制定《空地一体5G增强低空网络白皮书》,奠定技术标准话语权。

二是产品生态最为完整。打造了“空-天-地”全链条产品矩阵,覆盖低空经济全场景应用需求。

三是首个成立低空产业联盟。联合80余家低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成立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打通“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

四是第一个拥有卫星通信资质。中国电信是国内第一家具备卫星通信运营资质的运营商,构建“5G+卫星”双模通信网络,解决低空飞行通信与安全难题。

五是市场占有率与经验双领先。中国电信目前已服务于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山西、江苏、安徽等22个省份,苏州、南京、雄安、武汉、宁波等180个地市,累计支撑超10万架次安全飞行,市场占有率与经验稳居行业领先。

“中国电信在低空产业中的定位是立足于产业链的中游战略枢纽,构建低空智联核心赋能体系。”刘勇表示,中国电信以“中游强链”为战略锚点契合,发挥承上启下的战略支点作用。在中游围绕低空智能网联,通过网络、云存储、算力、数字平台、行业应用等优势能力,深度参与起降场站、通信、导航、监视、算力、安全、飞控平台、监管平台、飞服中心等低空领域建设,构建起核心赋能体系,并有效聚合上游低空制造资源,同时赋能下游低空运营服务产业,推动各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强化自身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与影响力。

“1+1+3+N”体系落地多场景应用加速突破

聚焦低空经济,全面AI赋能,中国电信探索构建了“1+1+3+N”的AI+FaaS(Fly as a Service)产品服务体系。即1个低空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底座、1张低空智联网、3大核心平台以及N个应用场景。

具体来看,1个低空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底座可以提供空间交通安全管理服务、低空咨询规划以及城市低空运营服务等。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在积极推进低空领域发展。目前中国电信积极参与了包括政府低空发展顶层设计、低空经济体系的整体规划、低空服务监管体系的建设等低空咨询服务,并输出相应规划建设方案。

1张低空智联网即中国电信牵头行业规范,融合尖端技术,形成了一张“空地一体通讯+低空感知+低空智算”低空智能网,用来满足飞行器“高密度、高频次、全覆盖、大连接、高时效、高安全”的作业需求

3大核心平台则构建起了中国电信低空经济全场景智能管理平台体系。一是低空飞行作业平台即星云平台,服务于政府办局和低空企业的作业场景,具备无人机5G网联飞控、高清影像传输、数据采集与分析、自动化作业、场景化AI等能力。

二是低空服务监管平台,可提供城市低空交通大脑,低空空域协同管理、空中交通协调指挥、低空信息情报服务综合化能力。

三是低空基础设施运管平台,该平台汇聚N类低空数据、落地4种关键算法、打造3项核心能力,能够实现设备、数据、业务的全流程运行、管理、服务能力闭环。

N个场景即丰富多样的低空应用场景。中国电信自研硬件,天驿方舱成为国内首个5G网联版无人机自动方舱;天枢终端可实现5G通算控一体,极速传输,安全保障。在应急通信专项产品方面,中国电信自研的轻量化机载RRU适配系留式无人机,可实现半径3公里范围内公网信号覆盖;打造的业内首款无人机机载专用公网基站,既适配中大型无人机,又可实现BBU和RRU一体化设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信还联合大疆、亿航智能、航天彩虹等企业,以及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共计80余家成立中国电信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打通“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全链条,推动技术标准互认、场景联合开发。

演讲最后,刘勇重点展现了中国电信低空经济的落地成果。聚焦数字政府实践,打造了江西首个数字政府试点,面对巡查效率低、人力成本高、设备难协同三大难题,中国电信部署建设了飞行服务共享平台,对跨厂商无人机统一管理,实现智飞一次,全县共享。聚焦低空运营城市实践,打造了全国首个全域低空服务监管试点,中国电信与苏州市政府合资成立“苏州低空科技公司”,承接了苏州全域低空空域协同、空中交通服务与低空数据运营三大能力建设。

此外,中国电信还积极探索“低空+智能体”应用场景实践能力。融合低空技术赋能防汛预警智能体,中国电信通过低空多源数据“聚智”、智能决策“快反”和闭环管理“提效”,三步实现智能决策,解决了防汛预警不及时、指令慢、调度乱的难题。”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