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自然灾害下,公众通信网韧性能力提升的研究

作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王景丽 赵宇 王谦 甘露 责任编辑:王鹤迦 2025.06.13 14:11 来源:通信世界杂志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公众通信网承担“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任务,平时支撑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数字化生活;急时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是防灾救灾的生命线和救援指挥的神经中枢。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极端灾害事件频发,出现多次历史罕见的重大自然灾害,如2021年“7·20”郑州特大暴雨、2023年京津冀极端暴雨、2024年海南超强台风“摩羯”等,应急通信在灾害应对中凸显了“生命线、指挥线、保障线”的关键作用。然而,极端灾害造成公众通信设施受损,甚至出现乡镇通信全阻的情况,亟须进一步提升通信服务保障水平。《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要求,提升公众通信网防灾抗毁能力和应急服务能力,推进应急指挥通信体系建设,强化极端条件下现场应急通信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提高通信网络抗毁韧性水平。

国外对通信网络抗毁韧性的研究主要面向社区、城市,强调区域通信网络在面临自然和社会的慢性压力及急性冲击,特别是在遭受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时,能够凭借其动态平衡、冗余缓冲和自我修复等特性,保持抗压、存续、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提出了针对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社区韧性规划指导,包含电力、水和通信系统等方面。

……

点此阅读杂志全文

1749787256574041419.jpg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