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兆光网是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新型信息消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底座。本文将从国家政策引领、场景应用深化、技术创新突破、产业日趋成熟四个方面,分享万兆光网如何开启智联新时代。
一、政策引领:万兆光网从蓝图走向现实
当前,我国步入发展新阶段,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调整,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供需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作为光通信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近年来,国家政策为万兆光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2025年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聚焦小区、工厂、园区等重点场景,推动400G/800G、50G-PON、FTTR、Wi-Fi7、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协同部署,构建万兆光网成熟产业链,助力新型工业化。今年4月,工信部公布了万兆光网试点项目入围名单,在全国30个省86个城市的168个小区、工厂和园区,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23个省市已发布万兆光网相关政策,14个省市启动万兆城市建设。
这些政策不仅为下一代光网络技术演进指明方向,更彰显了国家以万兆网络筑基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二、AI大模型对光网络发展趋势的研判
结合AI大模型对光网络发展趋势的研判和烽火的市场洞察,光网络正以高速率、智能化、场景多元化为方向,朝着万兆光网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技术成熟和产业链协同的挑战。
1,超高速大容量是万兆光网的“数字血脉”。400G/800G骨干网加速部署,空芯光纤、空分复用等技术突破单纤容量极限,50G PON推动接入网迈向更高带宽。这些技术如同“光速引擎”,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澎湃动力。
2,智能化是万兆光网的“智慧大脑”。光网络与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正释放指数级能效。网络大模型将推动光网络向更高等级的自智网络演进,实现故障自诊断、资源自优化,提升运维效率;各种智能应用的涌现要求品质可保障的泛在算力接入,驱动光网络架构从“尽力而为”走向“确定性体验”。
3,场景多元化是万兆光网的“创新舞台”。随着云游戏、XR/元宇宙、高精度工业质检等新业务应用不断涌现,需要提供更大带宽、更低时延、更高可靠的服务。这将推动光网络在技术、设备、服务等方面的持续创新,从家庭、工厂、园区到城市的全域升级。
未来,万兆光网将不仅是连接的工具,更是驱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底座。
三、产业繁荣 驱动光网络向万兆演进
随着AI终端与AI应用的蓬勃发展,AI业务以其复杂决策、高并发交互的特点,和需要大带宽、低时延、高并发的常规业务一起,驱动光网络向万兆演进,实现四大升级。包括带宽升级、场景升级、体验升级和智能升级。
四、场景赋能:万兆光网点亮四大未来
万兆光网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其对社会经济的全面重塑。下面从四大场景解析其赋能路径:
1. 全光联算:构建算力时代的“神经网络”
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水电煤”,但算力的价值需通过高效网络释放。万兆光网通过“一跳入算”城域网和立体联算骨干网,实现算力资源的无阻塞调度。通过骨干400G互联,支撑海量数据流转,目前400G产业已成熟,C+L一体演进,单比特成本显著降低,未来400G将从国干向省内延伸;采用OXC构建光层直达立交桥、立体组网、优化疏导带宽流量、灵活调度,实现分布式算力高效联接,业务一跳入云;通过在OTN增加PFC光流控技术,协同拥塞控制,提升互联带宽,实现DCN间无阻算力连接。万兆光网的部署,将赋能全光入算、算间互联、智算拉远,构建算力时代的“神经网络”。
2. 全光家庭:从娱乐中心到智慧生态
万兆光网将家庭接入带宽提升10倍,与FTTR协同可实现万兆到房。通过业务智能识别,为上云与上网业务提供差异化SLA,实现高品质业务一跳入云;支持AI三级推理,可预警网络故障隐患;支持Wi-Fi可视化,可监测家庭Wi-Fi网络质量并调优;支持端到端切片、FBA+DBA混合调度,保障确定性体验。万兆光网给家庭用户带来的不仅是带宽的提升,更是端到端的体验保障。
万兆时代,通过与AI的协同和多维感知技术,家庭终端将出现更多新形态(如50G PON FTTR、网关/FTTR叠加NAS/星闪、FTTR融合机顶盒等),支持更多创新应用(如云NAS、云游戏、家庭安防、家庭康养等),共同推动家庭网络从“千兆看视频”迈向“万兆享生态”,打造智慧家庭业务板块核心竞争力。
3. 全光政企:数字化转型的“高速公路”
万兆时代,OTN与50G PON协同,通过分层优化、智能管控和场景化适配,可为政企用户提供“电商式”灵活可选的网络服务。
一方面引入fgOTN/OSU技术,简化层数,降低时延;带宽无感知无损可调,实现业务快速部署;通密一体打造安全光网络。另一方面政企内部组网采用50G PON FTTO,以万兆带宽和灵活切片满足多业务并发需求。企业可基于业务需求选择不同等级的带宽、时延和安全保障,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快速落地。
4. 全光工业:智能制造的核心底座
工业4.0时代,随着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加深,传统网络基础设施存在安全隐患、随业务变化频繁、复杂度高,应对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已呈现疲态。万兆光网凭借大连接、大带宽,低时延,低抖动特性,可以更好的支持高清视频监控/传感、精密加工/控制、数据采集/协同制造、AI质检/机器视觉等典型应用,助力打造低成本、高可靠、易管理的全光工业网。
四、产业成熟:50G PON将从试点迈向规模商用
在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50G PON技术难点已取得关键突破。首先是EPON的三代共存,现网全兼容是50G PON部署的必要条件。烽火配合中国电信,经过多轮讨论和仿真,确定了上行时分复用、下行更改1366nm波长的方案,并在近期验证成功。其次是32dB光功率预算和光模块小型化,在24年9月,烽火50G PON SFP-DD光模块全球首发,当前支持B+光功率预算,C+预计今年底具备。第三是高密线卡,根据统计数据,现网10G PON线卡中8口线卡占比极低,为节约机房空间,实现1:1平滑割接,16口线卡是50G PON大规模部署的前提,目前主流厂家均已推出高密线卡,预计2026年可规模商用。
截止到5月,有超过40个省市已开展万兆小区、园区、校园、工厂等场景试点和应用示范,对50G PON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各种场景下的全业务承载能力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50G PON系统已具备试商用能力。烽火在过程中也做出了独特贡献,包括国内首个50G Combo PON试点、业界首家推出50G PON多模光模块、国内率先实现上行25Gbps突发速率接收、首次提出将SM4国密算法写入ITU-T标准等。
50G PON建设初期成本较高,参考咨询机构数据,烽火对未来五年50G PON局端和终端的发展形势作出如下预测。当前,50G PON局端单PON口采购成本是10G PON的8~10倍,预计到2029、2030年降低到2~3倍的合理区间,从数量占比的曲线上也可以看到,在这两年50G PON OLT将大规模部署;50G PON终端采购成本当前是10G PON终端的5倍,预计在2028年降低到2倍左右的合理区间,终端数量占比预测偏保守的原因是预判50G PON将不会完全复制10G PON的商业模式,初期将重点聚焦政企和园区场景。同时参考10G PON发展曲线,50G PON采购成本预计需要3-5年周期趋于稳定,运营商50G PON集采形成规模效应后,可推动局远端采购价格快速下降。
从上世纪90年代的ATM-PON到现在的50G PON,烽火在PON领域已深耕25年,在PON技术的每个代际都为技术发展和产业链的成熟做出了独特贡献。烽火是国内最早进行50G PON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的厂商,2015年起开始承担多项50G PON国家级科研项目,在50G PON技术、标准制定及设备成熟度等方面均稳居行业领先地位,成为推动万兆光网从标准制定到走向商用的重要力量。烽火FitAccess解决方案包括大中小50G PON OLT和HGU、FTTR、MDU系列50G PON终端,可实现toH、toB、toC全业务场景覆盖;支持32dB光功率预算,现网ODN零变动;支持高密线卡,并可兼容上一代平台业务板卡;支持GPON/EPON体系三代共存,实现平滑演进;通过系统/板卡/芯片/端口多级节能和AI流量预测、智能调频技术,显著降低系统能耗;支持分布式AI引擎,OLT/ONU集成原生算力,实现分布式智能。
综上所述,万兆光网将使能四大升级;50G PON技术已有关键突破,但仍需产业界协同努力推进商用化进程;50G PON采购成本预计需要3-5年趋于稳定,集采形成规模效应后可推动价格快速下降;仍需持续探索、孵化ToB/ToH应用场景,借助万兆光网试点形成规模示范。
五、展望:迈向“空天地海”的全光未来
万兆光网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随着空芯光纤、卫星光通信等技术的成熟,光网络将实现“上天、入地、下海”的全场景覆盖。万兆光网不仅是技术的跃迁,更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它连接算力与智慧、家庭与未来、政企与效率、工业与创新。烽火愿与产业界携手推进光网络的代际演进,最大限度挖掘数字连接价值,造福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