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甘肃民勤沙海里,他们用基站“种”出绿洲

作者:舒文琼 责任编辑:梅雅鑫 2025.07.08 14:44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在河西走廊北翼、巴丹吉林与腾格里沙漠之间,有一座沙海中的绿洲——甘肃省民勤县。

祁连山的雪水流到此处已是强弩之末,两大沙漠从三面形成合围之势。曾经的民勤绿洲不断萎缩、黄沙侵蚀,几成不毛之地。而如今,这里绿意渐染,瓜果飘香,正演绎着从荒漠到田园的奇迹。

从戈壁沙漠到绿水青山,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既源于民勤县人民共守家园的愿望和逆流而上的勇气,也离不开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架起的信息天路。近日,记者随“移起向新 数智兴农”活动来到甘肃省民勤县,实地感受中国移动如何运用5G、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当地节水防旱、智慧农业发展,让曾经的不毛之地焕发盎然生机。

打破“通信孤岛”:山区人民连接世界

从民勤县驱车约两个小时,驶离公路后,经过一段沙土为基、崎岖颠簸的道路,记者一行来到了红砂岗镇花儿园村。这里距离红砂岗镇19.2公里,13户村民散布其间。

由于居住偏远、山体遮挡,13户村民所在区域长期处于“通信孤岛”的困境。“起初我们这里没有信号,有一年冬天我上山放羊,不小心摔跤骨折,因为联系不上家人,在山上熬了整整一个晚上。”村民韦兴天向记者回忆当年的不便。

image.png

民勤县红砂岗镇花儿园村滩井村民  韦兴天

通信,不仅架起沟通的桥梁,更筑起生命的守护线。中国移动民勤县公司网络维护人员唐鹏天介绍,接到当地村民的反映后,中国移动迅速响应,克服山高路险、风大天寒的不便,于2015年底为当地安装了2G基站,2024年底又升级到4G拉远基站,进一步提升了网速、丰富了业务。

如今,韦兴天可以畅通地与家人及亲朋好友打电话、视频通话。不仅如此,中国移动还用物联网卡给每只山羊都装上了耳标,这样山羊可以长期散养在草原上,相比圈养,肉质更加鲜美。而韦兴天也无需风吹日晒地外出,通过手机便可以精准掌握羊群信息。“羊群走到哪个山沟沟,在哪里逗留吃了会儿草,我在手机上都能看到。”韦兴天指着手机上闪烁的亮点,高兴地向记者展示他的“放牧神器”。

闲暇时,韦兴天会通过手机实时掌握山羊肉及羊绒行情,实现增收。通过网络传播,民勤县“中国肉羊之乡”的美名享誉全国,前来收羊的各地商贩络绎不绝,村民的钱包更鼓了,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

智赋农田灌溉:水的价值极致发挥

齐腰高的玉米秆、翻滚起伏的麦浪,来到民勤县双茨科镇,若不是沙丘旁顽强挺立的红柳和梭梭草,记者恍惚以为进入了中原大地。

众所周知,民勤属于典型的极端干旱区。资料显示,这里年均降水量仅11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644毫米,水资源总量不足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那么,民勤县如何科学、精准和智能地管理水资源,以在满足居民用水之余支持农作物生长?答案就是民勤县高标准农田与灌区智能化管理示范项目。

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段振佼介绍,该项目总投资2090万元,覆盖民勤县5个镇6个村,总面积2.55万亩,重点在于提升灌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

在该项目中,中国移动通过智能系统精准调控水源、泵站、机井及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按需供水、精准施肥,同时通过气象、墒情、虫情、苗情监测网络,实时捕捉农情动态,以“一张图”集成分析全域农田数据,并提供最优灌溉决策,节约了大量水资源。“以玉米为例,项目实施后,可在原有高标准农田基础上每亩节约用水10%~15%,一亩地可节水30到50方。”段振佼表示。

image.png

受益于该系统的还有种植户——之前需要顶着烈日到地里开闸灌溉,现在坐在家里通过手机即可轻松灌溉农田,改善了劳作体验,提升了种植效率。

“我一直从事农业生产,使用滴灌系统之前一个工人只能管理一口机井,使用滴灌系统后可以管理3到4口井,现在使用自动化系统后可以管理6口机井。”民勤县苏武镇西茨村潘从兵说道。

在民勤,借助网络和手机,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了新时代的“新农人”。

智赋沙漠种树:守护树苗茁壮成长

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曾经,在两大沙漠的合围威胁之下,民勤沙化面积接近95%,“第二个罗布泊”的预言逼近现实。不屈不挠的民勤人民没有退缩,而是通过植树固沙开始了“人沙共生”的探索。如今,到民勤植树已上升为全国性的公益活动。

2025年3月,一场“请到民勤种棵树”的公益活动,让原本寂静的腾格里沙漠涌进上万名志愿者。面对沙漠腹地突增的通信需求,中国移动组建专项保障团队,通过5G应急通信柜、依托亚太6D高通量卫星构建“超级基站”,实现活动区域5G全覆盖,峰值速率达800Mbps。针对沙漠环境基站易受风沙侵蚀问题,中国移动创新应用一体化应急通信柜及双链路切换技术,确保极端温差下网络稳定,实现70ms内网络无缝切换。

image.png

走在沙漠腹地,热浪裹着黄沙扑面而来。而在50℃高温的流沙环境下作业,对于中国移动而言已成为家常便饭。“民勤大风和沙尘暴天气较多,基站维护难度较大,因此我们要做到勤巡查、快诊治、速修复,以保障空调运行正常、设备防尘到位,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中国移动网络维护员杨玉龙表示。

正是中国移动员工的执着和坚守,默默守护每棵树苗茁壮成长,也守护着每位治沙人的赤诚之心。

在收成镇兴隆村仲麟生态公益林基地,记者见到了民勤县种林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仲麟。“我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民勤县不再是黄茫茫的沙漠,而是有星星点点的绿色在其中。”

这位27岁的返乡青年,不仅有着治沙的热情,也有着将公益事业持之以恒的智慧——仲麟开通了电商平台,通过销售蜜瓜等家乡特色农产品贴补治沙经费。

而中国移动的高速通信网络,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桥的一端是民勤当地的治沙人,另一端则是千千万万关注民勤治沙的热心公益人士。

智赋蜜瓜销售:从田间直达餐桌

在民勤,还有更多主播通过电商平台打开了蜜瓜市场,拓展了销路,也让全国各地消费者品尝到了民勤的美味。

时至7月初,夏至已过,小暑未至,民勤的头茬蜜瓜已经上市。田间地头忙碌着的,除了瓜农,还有直播带货的主播。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沙漠蜜瓜,沙漠种植的瓜,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所见即所得的好品质,黄色的果肉,红色的皮,吃起来非常甜,现在买了明天就能摘瓜发货。自产自销,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薄利多销。”在瓜田里,一位主播正在推荐民勤蜜瓜。

这位主播向记者介绍,民勤县头茬的瓜刚刚上市,目前开播第四天,已经销售了1万单,重量9万斤。网络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民勤县素有“中国蜜瓜之乡”的美誉,2025年蜜瓜种植面积达16万亩,预计总产量为51万吨,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厚皮甜瓜核心产区和全国优质蜜瓜核心产区。如此大规模产量的蜜瓜,显然无法完全依靠经销商的力量,而网络直播就是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最快速的通道。

中国移动甘肃公司民勤县分公司总经理赵斌表示,中国移动每年四五月份都会在这里做两轮网络优化,之后下行速率基本能达到500Mbps,完全可以保障电商销售、直播带货,从而将民勤的蜜瓜顺利销往全国各地。

image.png

中国移动甘肃公司民勤县分公司总经理 赵斌

“这两年民勤蜜瓜产量非常好,种瓜的人越来越多,而蜜瓜销售主要依靠电商平台,我们直播的时候使用移动的5G网络,效果好,不卡顿。”前述直播主播对移动网络赞不绝口。

智赋大棚种植:远程操作尽在掌控

除了蜜瓜,民勤县还孕育着引以为傲的沙漠珍宝——人参果。它虽然不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的仙家之物,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密码,是民勤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

与蜜瓜露天种植不同,人参果生长在温室大棚之中,对温湿度有着严格要求,例如温度在8度以下会停止生长。为此,当地村民给人参果大棚铺上帘子,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卷帘还是放帘。

过去,农民需要赶到大棚才能操作卷帘系统,无论风沙肆虐、严寒酷热,还是深更半夜,只要有卷帘需求,就需要克服一切困难抵达现场,否则恶劣天气带来的损失无法挽回。如今,中国移动智慧监控系统成为了当地人参果种植户的好帮手。

“过去农民常常在晚上刮风的时候返回大棚操作卷帘系统,现在我们安装摄像头,给农民装上卷帘机自动控制系统,农民在手机上就可以操作,再也不用在寒冷的冬天来回奔波。”民勤移动大坝镇网格长聂菊萍表示。

大坝镇文二村村民姜有仁种植了1.5亩人参果大棚,通过安装的摄像头,可以远程实时查看人参果长势。他告诉记者,有一次时值冬日,因为无意间错按了遥控器,卷帘自动升起来了,正是通过监控预警,及时收到讯息,将卷帘机降了下来,挽回了2万多元的损失。

1751957478043052527.png

民勤县大坝镇文二村村民 姜有仁

小小的摄像头不仅是人参果种植户的好帮手,还担当起森林防护防火的重任。2023—2025年,中国移动克服光缆传输距离远、普通车辆无法进入沙化腹地等困难,先后在民勤的草原区域、沙化封禁等区域安装5套高空瞭望监控塔,对草原火灾、禁区放牧等进行远程智能监控。以前,一次全面巡检要半个月,现在巡检人员只需要打开APP,5分钟即可实现全区域自动巡检,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成效。

后记:数智治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心气

记者来到民勤县采访的第一天,恰逢中国移动2025年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举办。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指出,要发挥公司特色优势,夯实乡村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全力推动数智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要坚持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完善智力帮扶机制,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巩固拓展帮扶成效。

作为“移起向新 数智兴农”活动的第一站,甘肃省民勤县是中国移动发挥特色优势、强化数智赋能、服务乡村振兴的典范。这里,被纳入中国移动甘肃公司电信普遍服务首批建设区域,截至目前,民勤县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达95%,建成宽带信息点近12万个,已做到“乡乡双千兆、村村全通达”。这里,5G、物联网、视联网等赋能节水防旱、智慧农业,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全球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巧合的是,记者在民勤县采访时,“与辉同行”甘肃行也在同期进行,谈起民勤县蜜瓜,董宇辉的点评让人感动:“几代人在那里的坚持逐渐改善了自然环境。逃离家乡,可能非常容易被选择;但是留下来坚持改善环境,才更加值得歌颂和点赞。所以我们吃民勤蜜瓜,其实吃的是当地人的一种精神、一种心气。”

这样的精神和心气,也属于民勤移动人——当唐鹏天和聂辉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上山架设基站,当杨玉龙在50℃高温的沙漠中带队用铁锹在沙地上挖出散热沟,当邱军带着志愿者用湿棉被裹住设备降温,他们心中也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一种扎根向上的奋进心气。

行驶在民勤的公路上,眺望远处,一座座基站拔地而起,基站下面,是绿进沙退的诗意画面。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