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放话“重大利好”!H20芯片解禁是喜还是忧?

作者:梅雅鑫 责任编辑:梅雅鑫 2025.07.15 22:08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25年7月15日,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宣布,美国政府已批准H20芯片对华出口许可,英伟达将立即恢复向中国市场销售该芯片,并同步推出专为智能图形与AI设计的全新产品——RTX Pro GPU。

黄仁勋在采访中难掩兴奋:“美国政府的出口许可获批,我们可立即启动H20发货,这对英伟达和中国客户都是重大利好。”这一进展不仅标志着中美科技博弈下的阶段性妥协,更折射出全球AI产业链重构的复杂态势。

那么,这波操作背后有哪些深层原因?对中国科技圈又将带来哪些影响?今天咱们就来深扒一下。

H20芯片一波三折”,政策松动为哪般?

从去年9月经销商停接订单,到今年4月被美国政府"无限期"禁售,再到如今峰回路转,这场持续10个月的芯片博弈终于迎来转折。

作为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特供版”AI芯片,H20主打推理功能,性能约为顶级H100芯片的15%-30%。但就是这样一款“降配版”芯片,却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命运:

2024年9月:经销商突然停接H20订单,终端厂商开始反馈供货紧张;

2025年2月:因DeepSeek等国产AI模型急需算力,H20订单量短暂激增;

2025年4月9日:美国政府突然通知英伟达,H20出口中国需“无限期”申请许可证,实质进入禁售状态;

2025年4月15日:英伟达公开吐槽:这波限制直接废掉了专为合规设计的产品线,美国政府则辩解称担忧芯片被用于“超级计算机”;

2025年7月14日:英伟达官网悄悄宣布:美国政府已承诺发放许可证,H20即将恢复对华销售;

2025年7月15日:黄仁勋在央视采访中难掩兴奋:“太高兴了!很快就能发货,这真是非常、非常好的消息。”

此次解禁背后,是英伟达持续游说与美国政府策略调整的双重推动。

要知道,中国市场对于英伟达而言至关重要。在2024年,中国市场占英伟达全球营收的12.5%,营收额高达170亿美元。禁令颁布后,英伟达的营收遭受重创,2026财年第一季度因H20芯片库存过剩,计提了45亿美元费用。与此同时,中国AI需求正以年均30%的速度爆发式增长,中国互联网巨头是英伟达的核心客户,H20停售导致国产AI模型面临算力短缺问题。

一边是中国企业的算力饥渴,一边是自家业绩的悬崖式下跌。黄仁勋曾多次警告,持续封锁将使英伟达“永久失去中国市场”,并积极游说美国政府调整政策。巨大的商业利益损失以及对未来市场份额的担忧,成为英伟达推动H20芯片解禁的重要内在动力。

Omdia首席分析师苏廉节向工信智媒体(通信世界)记者表示,H20芯片此前受限,如今解禁,这一政策转变背后的原因目前不得而知,但对中美科技贸易的关系是能带来回暖的效果,也确保半导体产业链暂时避开完全脱钩的局面。

不过,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是让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美国单纯的技术封锁并未达到遏制中国AI发展的目的,反而促使中国加速国产替代进程。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指出,国产替代进程已不可逆,预计2027年国产芯片市占率将突破45%。美国政府或许意识到,继续限制H20芯片出口,不仅无法阻挡中国AI产业发展,还可能导致美国科技企业在华利益严重受损,在全球科技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一直存在反复性。专家表示,此次H20芯片解禁,是商业利益与地缘政治博弈的阶段性结果。美国试图通过“卡脖子”与“放水”的平衡策略,既限制尖端技术(如H100)出口,防止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又通过允许降级芯片(如H20)出口,维持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存在,获取经济利益。

此外,有观点认为,英伟达承诺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这波“利益交换”被不少人视作解禁的关键筹码。这种"又打又拉"的套路,其实是美国在科技竞争中的惯用伎俩。

自主可控不能停H20仍是市场“妥协之选”

H20基于英伟达Hopper架构打造,虽被限制算力至H100的15%-30%,但其96GB HBM3显存与900GB/s带宽使其在推理场景具备独特优势。针对垂直领域模型训练及中小规模推理任务,H20的性能超越部分国产竞品,且适配英伟达成熟的CUDA生态,成为部分中国企业的“性价比之选”。

从技术层面看,H20芯片适用于垂类模型训练、推理。苏廉节认为,英伟达在国内开发者社群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很多开发者还是比较倾向使用英伟达的软件栈来进行大模型和应用的开发。

对于依赖英伟达生态的众多AI初创企业而言,H20芯片的解禁能够在短期内缓解算力短缺的燃眉之急。此前因芯片断供而受阻的项目有望重新启动并加速推进,例如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领域的AI模型训练项目,可提升训练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行业人士也指出,H20的回归短期可缓解国内AI算力缺口,对英伟达最大的影响则会显现在营收上。苏廉节坦言,“短期内肯定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增长,毕竟国内还是有很多用户是依赖英伟达的芯片。”

同步发布的RTX Pro GPU被定位为“数字孪生与工业AI的理想芯片”。该产品采用Blackwell架构,专攻计算机图形、智能制造仿真等高精度场景,其神经渲染技术与AI加速能力或助力英伟达切入工业元宇宙、自动驾驶模拟等新兴市场。

黄仁勋强调:“RTX Pro不仅服务于技术迭代,更瞄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庞大需求。”此举亦暗示英伟达正从传统算力竞争转向垂直场景生态构建。

然而,长期来看,H20芯片的回归将加剧中国AI芯片市场的竞争。一方面,英伟达需要面对中国国产芯片生态不断完善带来的挑战,部分国产芯片已在政务、安防等领域逐步实现对英伟达产品的替代,且中国客户正逐渐减少对美芯片的依赖。另一方面,其他国际芯片企业如AMD、英特尔等,也会因H20芯片解禁而加快在中国市场的研发和布局步伐,以争夺市场份额,这将促使整个中国AI芯片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尽管H20芯片解禁,但中国发展自主可控AI芯片产业的决心不会改变。“在高端GPU依然受限的情况,很多企业已经渐渐转去采用国产芯片,而H20的回归不会在短期内改变这个大趋势。”苏廉节强调。

未来,政策层面仍将大力引导和支持国产芯片研发与应用,国内企业也会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减少对国外芯片的依赖,构建更加安全、自主可控的AI产业生态,毕竟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才最踏实。

小结:中国既要"借船"更要"造船"

黄仁勋年内第三次访华,并出席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凸显中国市场对其战略重要性。然而,美国出口政策的反复性始终存在——未来是否会出现性能更受限的“B系列”特供芯片?中国AI企业是否会因依赖H20而放缓自研投入?这些问题悬而未决。

可以确定的是,H20解禁是中美科技博弈的阶段性产物,中国需在政策扶持与市场开放间找到平衡——既要允许合规国际产品填补短期缺口,更要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AI芯片生态。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