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新技术、新业态的涌现,园区作为千行百业的主要生产场所,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演进。本文介绍Wi-Fi 7与万兆光网协同的万兆园区解决方案,助力园区网络演进。
园区网络亟待升级,“Wi-Fi 7+万兆”方案正当时
园区是政务、制造、医疗、教育、交通等千行百业的主要生产场所,覆盖了绝大部分办公与生产场景,国内80%以上的GDP及90%以上的创新成果在园区内产生。随着终端数量的快速增长、无线业务带宽的快速提升以及业务体验要求的日益提高,园区网络正处于从千兆网络向高品质万兆网络演进的阶段。
终端数量快速增长
接入网络中的终端数量不断增加,包括智能终端和物联终端。据Gar tner和ABI Research统计,全球人均无线终端数量将从2022年的人均1部增长到2025年的3~5部。与此同时,物联网设备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其中80%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连接到网络。园区网络需要满足大量终端的接入需求。
无线业务带宽快速提升
在企业办公业务中,云桌面、视频会议、4K视频、VR/AR等应用逐渐普及,对带宽的需求激增。以视频会议为例,其市场规模在未来10年将增长近4倍,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0%。高清视频会议是市场的重要增长点,每个参与者最低需要10Mbit/s的上行和下行带宽,这意味着园区网络需要支持视频会议带宽的成倍增长。
业务体验要求提高
园区内视频会议、V R/A R等对时延、抖动敏感的业务持续增长。例如,视频会议对时延的要求一般小于150ms,抖动小于50ms;而VR业务对带宽和时延的要求更高,单连接带宽要求超过500Mbit/s,时延不能超过20ms。园区网络需要提供稳定的质量保障,以保障用户体验。
万兆光网解决方案
万兆园区网络具备万兆超宽、稳定可靠、体验保障、智能运维、安全防护和绿色低碳等显著特点。它不仅要满足接入带宽大幅提升的需求,还要具备连续无线覆盖的组网能力,提升并保障应用与用户体验,实现网络运维智能化,从而全方位满足高品质万兆园区的新业务需求。
由50G-PON、FTTR(光纤到房间)和Wi-Fi 7等多种技术构成的整体承载方案,可有效支撑上述万兆园区业务需求。50G-PON能够提供超大带宽的光接入能力,满足园区内各种大带宽业务的需求;FTTR技术可以将光纤延伸到每个房间或区域,实现园区内网络的超高速、无死角覆盖;相比前几代Wi-Fi技术,Wi-Fi 7在无线接入方面具备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通过光与无线协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无线网络体验。三者协同,构成了一套强大的万兆园区网络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园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网络的全方位需求。
技术优势显著,赋能园区多场景革新
在智慧园区的建设中,由50G-PON、FTTR和Wi-Fi 7构成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极大地提升了园区的网络性能和应用体验。这一解决方案在技术层面的创新和优化,使其能够满足园区对网络的高要求,尤其是在高密度接入、低时延、大带宽和强抗干扰能力等方面。
50G-PON技术优势
50G-PON技术作为新一代光接入技术,具备上下行对称传输速率均高达50Gbit/s的特性,可满足园区内各类大带宽业务的需求。50G-PON OLT(光线路终端)侧的PON口内置三发三收、六向合波的MPM(内置合波)器件,能够同时支持G-PON(Gbit/s无源光网络)、XGS-PON(10Gbit/s对称无源光网络)和50G-PON的协同传输。这种多代PON技术共存特性使得园区网络无需大规模改造即可实现渐进式升级,大幅降低部署成本和网络中断风险。基于网络切片及类专线业务承载能力,该技术可实现对办公、生产、生活等不同功能区域的差异化网络服务,满足各类业务对带宽、时延和安全性的多样化要求。基于P2MP(点到多点)的无源光分配网络,具备更优的扩展性和灵活性,相比网线具有功耗更低、抗干扰能力更强的特点,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业务增长的需求。
FTTR技术优势
FTTR技术基于P2MP架构,将光纤进一步延伸到每个房间或区域,用于Wi-Fi数据回传并支持整网管理调优,在用户内部构建一张可管理的高速Wi-Fi网络。根据上联PON口的技术制式以及主从设备间光接口技术的不同,FT TR设备分为多代产品。其中,50G-PON FTTR的主从设备间光路速率是对称10Gbi t/s,XGSPON FTTR的主从设备间光路速率是对称2.5Gbi t/s。当前,这两代产品均支持Wi-Fi 7,可根据业务需求和性价比等因素,按需部署FTTR各代产品。FTTR能延续运营商FTTH(光纤到户)的成功运维经验,同时具备灵活扩展以及可视、可管、可维的电信级网络优势。
Wi-Fi 7技术优势
与Wi-Fi 6相比,Wi-Fi 7借助最高409 6-QAM调制、MLO(多链路操作)、MRU(多射频单元)等技术,在传输速率、时延、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基于国内频谱规划(40MHz+160MHz+80MHz)和主流设备配置(MIMO 2×2),典型两链路聚合场景下能够达到的物理层峰值速率分别为3570.6Mbit/s(40MHz+160MHz)、4323.6Mbit/s(160MHz+80MHz);在M I M O 4×4模式下,物理层峰值速率可提升至7141.2Mbit/s(40MHz+160MHz)、8647.2Mbit/s(160MHz+80MHz)。在典型应用场景下,考虑空口信标帧、信道退避、碰撞、确认帧反馈等开销,有效传输速率通常可达物理层峰值速率的75%。这些技术的结合显著提升了Wi-Fi 7的数据传输效率。Wi-Fi 7的低时延特性确保了数据的快速传输,有效降低了操作时延,为需要实时交互的应用场景(如智能机器人通信等)提供了可靠的网络支持。综合Wi-Fi 7的MLO、MRU、前导打孔、多AP(无线接入点)协同等核心技术,其具备低时延、QoS(服务质量)保障、强抗干扰能力等优势特性。
应用场景
在万兆园区的具体应用场景中,Wi-Fi 7与万兆光网(50G-PON和FTTR)的协同部署能够带来显著效益。这种协同不仅提升了网络的整体性能,还满足了园区内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在办公区域,Wi-Fi 7的高密度无线接入能力与50G-PON的超宽带网络接入能力相结合,能够支持大量终端设备同时稳定连接。具体而言,Wi-Fi 7的MLO技术能够在多个频段上同时传输数据,有效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和用户接入体验;50G-PON则提供了强大的有线接入支撑,确保数据能够快速、稳定地传输至每个终端。这种高密度接入能力对于智慧园区中日益增长的物联网设备和智能终端至关重要,可保障园区内各类设备的无缝连接和高效通信。
在物流仓储等场景中,Wi-Fi 7与万兆光网协同能够支持移动设备的超低时延通信,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可靠性。例如,AGV小车需要低于50ms的传输时延和跨AP无缝漫游支持,利用Wi-Fi 7的低时延特性,结合万兆光网对WLAN网络的整网调度能力,可有效保障整网的传输时延与漫游时延,确保移动设备的可靠通信。
通过Wi-Fi 7与50G-PON、FTTR等万兆光网技术的协同部署,万兆园区能够实现端到端网络的全面升级,满足大带宽、低时延、高并发的业务需求。这种协同不仅提升了网络的整体性能,还为万兆园区中的多媒体应用、物联网设备和智能终端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支撑,确保园区内各类业务的高效运行和无缝衔接。
中国联通多点开花,布局万兆园区
中国联通在推动万兆光网和Wi-Fi 7技术落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与布局,为智慧园区、智慧工厂和智慧家庭等场景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支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导下,中国联通积极参与了多个试点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总计有18项万兆园区试点项目入选。
试点项目布局
在万兆园区试点方面,中国联通在多个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开展了试点项目。在河北雄安新区的万兆园区试点中,雄安联通联合当地工信与数据科技局,助力园区数字化转型。通过部署“50G-PON+FTTR+Wi-Fi 7”的接入方案,实现从家庭到园区的万兆网络覆盖,为当地居民和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体验。这种大带宽、低时延的网络环境,不仅满足了当前的数字化需求,还为未来的创新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上海市的万兆园区试点中,上海联通充分结合试点园区的产业特色,在园区内部署了上下行对称的50G-PON设备和新一代高性能Wi-Fi 7网关,并采用“下沉算力+万兆连接”与“万兆固网+移动网融合”的混合组网方案。该方案可有效满足用户数据不出园区(通过算力本地化处理)、训练算力低时延传输(依赖本地算力与万兆低时延网络)、高通量上下行(依托50G-PON和Wi-Fi 7)的核心业务需求,打造出更高速率、更可靠、更安全的万兆园区网络新范式。
此外,中国联通在万兆园区的建设中还注重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黑龙江联通在哈尔滨市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万兆园区试点中,探索万兆光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应用。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网络性能,还为园区的智能化运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中国联通的万兆园区试点项目不仅升级了网络基础设施,还推动了园区的管理智能化和服务优化。
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
除了推动万兆园区试点项目,中国联通还积极参与一系列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例如,中国联通参与了Wi-Fi 7的技术规范制定和工程验证工作,助力该技术的商用部署。
中国联通的创新实践布局充分体现了其在推动万兆光网和Wi-Fi 7技术落地方面的积极态度和强大能力。通过一系列试点项目的实施,中国联通不仅为智慧园区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支持,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未来大规模推广万兆光网和Wi-Fi 7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其在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方面的努力,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中国联通将继续发挥其在通信领域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推动万兆光网和Wi-Fi 7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挑战犹存,多措并举推动技术普及
Wi-Fi 7与万兆光网方案在万兆园区的多元场景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6GHz频段缺失
国内6GHz频段的缺失直接限制了320MHz超宽信道的应用,迫使设备商在2.4GHz和5GHz频段通过MLO技术提升空口速率。然而,由于AP与终端的MLO聚合频段不匹配,网络性能无法达到理论上的最佳状态,进而影响了用户体验。
终端成本高昂
目前Wi-Fi 7路由器的均价较Wi-Fi 6高出40%~60%,且Wi-Fi 7终端生态局限于高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终端市场渗透率不足15%。同时,50G-PON设备的部署成本也较高,高昂的设备成本影响了万兆光网在园区的普及。
场景需求各异
在万兆园区的不同场景中,网络需求差异显著。例如,在高密度办公、VR教学等业务场景中,网络应同时具备高并发、低时延与强抗干扰能力。Wi-Fi 7、50G-PON和FTTR等技术需要在这些场景中形成最佳的体验保障方案,以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应对策略
为应对上述挑战,需要通过跨技术协同与场景化部署策略设计解决方案。在技术侧,提升Wi-Fi 7整网通信能力是关键。通过FTTR实现光纤到房间或区域的精准覆盖,结合Wi-Fi 7的MLO技术聚合双频资源,可显著提升吞吐量并降低时延。同时,利用FTTR主设备及OLT的集中管控能力,实现单域FTTR和跨域FTTR的WLAN整网优化,提升整网吞吐量、用户并发数,降低转发时延和漫游时延。例如,采用多AP干扰协同机制降低同频干扰,从而提升业务保障体验。
在产业侧,推行“5 0 G-P O N+F T T R+W i-F i 7”分层架构:50G-PON提供底层大带宽传输保障,FTTR延伸光纤至业务热点区域并实现联合管控,Wi-Fi 7专注末端高并发接入。这种分层架构能够实现端到端协同,逐步实现园区全域高性能无线覆盖。
此外,应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产品的兼容性和稳定性;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调节降低设备成本,推动Wi-Fi 7与万兆光网协同解决方案在万兆园区中普及应用。
*本篇刊载于《通信世界》2025年7月25日*
第14期 总9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