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7商业化 一场技术理想与产业现实的博弈

作者:福建省电子政务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丁傲西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5.08.07 13:27 来源:通信世界杂志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无线通信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除了万众瞩目的5G-A商用计划,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Wi-Fi 7(IEEE 802.11be)也逐步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作为Wi-Fi 6技术的演进,Wi-Fi 7引入了多链路操作(MLO)、320MHz超宽信道、4096-QAM高阶调制等多种创新技术,不仅实现了46Gbit/s的理论峰值速率突破,还为万兆宽带、8K视频、远程医疗等前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2024年Wi-Fi 7最终技术标准的冻结,包括高通、联发科、中兴、小米在内的一大批厂商相继发布各类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Wi-Fi 7全面商用的速度也在不断提升。虽然厂家摩拳擦掌,可现实却给这场技术盛宴泼了一盆冷水。频谱“卡脖子”、硬件“不争气”、用户“不买账”,Wi-Fi 7的商业化之路,更像是一场技术理想与产业现实的艰难博弈。

Wi-Fi 7的商用进展

芯片与终端生态的快速布局

实际上早在Wi-Fi 7标准冻结之前,头部芯片厂商已基于Wi-Fi 7标准的草案推出各类解决方案。在2022年的全球移动通信大会(MWC)上,高通率先发布FastConnect 7800移动解决方案,支持320MHz信道与多链路操作。相关方案被集成至骁龙8 Gen 1、骁龙8 Gen2系列平台,覆盖小米13、14以及三星Galaxy S23、S24等多款旗舰手机。联发科则推出Filogic 880/380系列,为路由器与终端设备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Filogic 880主要针对运营商、零售与商用市场,提供路由器和网关解决方案;Filogic 380则针对终端设备,单芯片集成了Wi-Fi 7和蓝牙模块,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等终端设备提供解决方案。目前联发科Wi-Fi 7芯片已经应用于TP-Link、红米等多款路由器产品,以及OPPO、vivo等多家厂商的手机产品。

除了直接采用全套解决方案,部分自主研发能力较强的厂家也推出自行开发的终端产品。比如中兴通讯推出的BE7200Pro+路由器采用了自主研发的ZX279133芯片,拥有8核64线程的NPU独立加速引擎,支持8路并发硬件加速,可以实现超万兆转发量。华为推出的BE3 Pro则搭载了自主研发的凌霄Hi5651T芯片,同样可以实现较好的用户体验。此外,英特尔BE200系列WiFi 7网卡的上市,标志着PC端生态的初步完善。至此,Wi-Fi 7芯片和终端产品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

行业应用场景的探索

在垂直行业应用领域,Wi-Fi 7的大带宽与低时延特性推动行业应用场景不断创新。在教育场景中,西南交通大学在教室、图书馆等重点区域部署了覆盖完善的Wi-Fi 7网络,提供大带宽、高并发、低时延的网络体验,保障了全校范围在线课程学习无卡顿。在开学迎新现场,Wi-Fi 7无线网络实测的最高速率达到4000Mbit/s,比前代提升近4倍,成为四川省首个成功实践案例。

在医疗场景中,土耳其顶尖医疗机构KoçHealthcare携手华为打造了新一代智能运维园区网络。面对医疗场景中无线网络覆盖复杂、传统运维效率低下及应用流量拥塞等问题,KoçHealthcare通过Wi-Fi 7技术和网络数字地图技术,为各种医疗场景提供大带宽、高并发、低时延的无线网络体验,确保医疗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无缝互联。医生可通过手持PDA随时进行查房与问诊,终端通过无感知身份认证,实现自动、安全、快速地接入网络。任意时刻出现信号中断、卡顿等情形,均可通过智能运维快速定位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与患者的满意度。

Wi-Fi 7商用面临的核心挑战

虽然Wi-Fi 7已经接替Wi-Fi 6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但是要想实现Wi-Fi 7的全面商用,还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6GHz频段政策限制

随着各种W i-F i设备的普及,目前使用的2.4GHz和5GHz频段都存在大量干扰。虽然Wi-Fi 6、Wi-Fi 7采用了多种抗干扰技术,但用户在使用4K/8K、在线游戏、VR/AR等应用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网络质量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Wi-Fi 7引入5.925~7.125GHz频段(即6GHz频段),并增加新的带宽模式,包括连续240MHz频段、非连续160+80MHz频段、连续3 2 0 M H z频段以及非连160+160MHz频段等多种组合。利用6GHz频段干扰较少的特性,最终实现极高的峰值速率,特别适合流媒体、远程医疗、在线游戏等对大带宽和低时延有明确需求的场景。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尚未允许WiFi 7使用6GHz频段。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6.425~7.125GHz的全部或部分频段被划为IMT(国际移动通信,含5G/6G)频段。除去这部分频段,剩下的5.925~6.425GHz频段目前仍有多颗卫星在使用,一旦授权给Wi-Fi 7,就有可能影响卫星的正常使用。如果失去6GHz频段的支持,那么Wi-Fi 7的实际体验将大打折扣,这无疑将对Wi-Fi 7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造成巨大影响。

切换到全球视角,美国、加拿大、韩国、巴西等国家已开放6GHz全频段(5.925~7.125GHz共1.2GHz带宽)供W i-Fi技术使用,欧盟和英国则把5.925~6.425GHz频段开放给了低功率Wi-Fi使用。除此之外,其他国家尚未明确6GHz频段划分。频谱政策差异将严重影响Wi-Fi 7技术在各国的体验,而消费者体验320MHz“满血”WiFi 7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Wi-Fi 7电脑网卡的不足

不同于手机、路由器市场的全面开花,Wi-Fi 7在PC端的渗透率并不理想。虽然包括英特尔、联发科在内的多家企业已推出支持Wi-Fi 7的电脑网卡,但是从各种测评不难看出,目前的Wi-Fi 7电脑网卡体验尚不理想。消费者如果要在电脑上体验Wi-Fi 7功能,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自行更换芯片,而且还需要通过特定设置激活相关功能。由于驱动兼容性存在问题,很多消费者的体验并不理想。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消费者因为“更换成本高”与“体验提升有限”而选择暂缓升级Wi-Fi 7网卡。

运营商基础网络的限制

即便是手机和路由器都支持WiFi 7,运营商基础网络的局限性依旧是Wi-Fi 7商用普及的主要瓶颈。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虽然2024年底我国千兆以上宽带用户已经突破2亿户,但是大量家庭用户的光猫和路由器仅配备千兆甚至是百兆网口,无法实现更高的网络速率。虽然在理想状况下,Wi-Fi 7手机和路由器之间可以实现2882Mbit/s甚至更高的协商速率,但是千兆网口的限制还是成为WiFi 7商用的瓶颈。实际上即便是Wi-Fi 6路由器,在电脑和手机上也可以实现2402Mbit/s的协商速率。千兆宽带搭配千兆网卡,无论是Wi-Fi 6还是Wi-Fi 7设备,实际体验到的网速和时延并不会有太大区别。运营商若要释放Wi-Fi 7潜力,则应加速部署50G-PON万兆光网络与2.5G/10G网口设备,这显然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用户体验的不足

除了运营商基础网络的限制,WiFi 7在实际体验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Wi-Fi 7引入的4096-QAM调制,理论上可以比Wi-Fi 6的1024-QAM提升20%的传输速率。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一优势往往受到信号质量和环境距离的限制。只有在信号极强且干扰极小的情况下(一般是距离Wi-Fi 7路由器50cm距离以内),Wi-Fi 7才能实现协商甚至更高的速率。一旦信号减弱或受到干扰,Wi-Fi 7设备就会自动降低调制方式,导致协商速率和实际传输速率都随之下降。而众多厂商在产品宣传中均未提及这一限制,造成宣传与用户实际体验严重不符。

而被当作Wi-Fi 7宣传重点的另一项技术——多链路操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也并不稳定。尽管多链路操作技术旨在通过多频段同时连接提升网络性能,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网络连接断开或速度异常缓慢的问题。特别是在Wi-Fi 7标准冻结前推出的部分路由器和终端产品中,这一问题更是时有发生。这是由于2024年Wi-Fi 7标准才全面冻结,而各大厂商为了抢占Wi-Fi 7市场份额,仅基于W i-Fi 7标准的草案就提前推出了各种产品。因此,各家厂商对多链路操作协议的适配存在很大的区别,造成不同厂商的Wi-Fi 7路由器和手机终端之间无法兼容,极大影响了用户体验。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厂商们通过发布补丁等方式修复了相关问题,但是多链路操作的糟糕体验还是影响了Wi-Fi 7设备的口碑。不少消费者更是“用脚投票”,不是选择更便宜的Wi-Fi 6设备,就是直接关闭Wi-Fi 7设备中的多链路操作功能,Wi-Fi 7的商业化进程也由此受到影响。

Wi-Fi 7商用的未来

争取新频段的支持

随着50G-PON等下一代PON技术的成熟,万兆光网将在不久的未来走入我们的生活。为了推动万兆光宽带普及,许多地方政府发布了指导方案。如北京发布《“光网之都,万兆之城”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全国率先以政策措施的方式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向“万兆光网”升级;而上海发布的《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更是明确提出,到2026年底初步建成以5G-A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

有了基础网络的支持,6GH z等新频段的授权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所使用的Wi-Fi频段仅有2.4GHz频段(2.4~2.4835GHz)、5.1GHz频段(5.15~5.35GHz)以及5.8GHz频段(5.725~5.850GHz)三部分。这些频段不仅干扰严重,而且仅有5.1GHz频段可提供连续160MHz的频率。由于频谱资源稀缺,Wi-Fi 7尚不足以支持万兆宽带等业务的发展。只有尽快开放6GHz等新频段的授权,才能助力提升万兆宽带的使用体验。目前国内6GHz频段中还有5.925~6.425GHz尚未完成划分,如果国家有关部门未来可以统筹规划,那么理想情况下仍有1个320MHz或3个160MHz频段的使用空间。

合理的宣传口径

虽然从理论上看,Wi-Fi 7技术相比前代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Wi-Fi 7的实际体验并没有厂家宣传得那么好,宣传与体验之间巨大的落差严重影响了Wi-Fi 7产品的口碑。随着网络和自媒体的全面普及,Wi-Fi 7产品的各种优缺点都暴露无遗。芯片和终端厂商更应该苦练内功,提升产品性能,避免出现宣传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只有如此,Wi-Fi 7商用的加速度才会继续增长。

做5G/6G的好搭档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虽然6.425~7.125GHz被划为IMT频段,用于5G/6G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Wi-Fi 7与5G/6G是竞争关系。恰恰相反,两者如同“一双筷子”缺一不可。由于国家对Wi-Fi设备功率的限制,Wi-Fi 7设备的覆盖范围不可能像移动通信网络那么广。而频谱资源的稀缺和4G/5G网络的巨大投入,又让运营商无法进一步降低流量资费。只要Wi-Fi 7摆正自身定位,做好5G/6G的搭档,就很容易实现“1+1>2”的效果。在家庭、办公室等室内场所,Wi-Fi 7能以极低的成本满足用户大流量、低时延的使用需求。而在户外等公共场所,5G/6G可以提供较好的网络体验。在频谱政策明确之前,芯片和终端厂商应该更加关注Wi-Fi 7与5G/6G间的无缝衔接,确保为消费者提供稳定且安全的网络服务。

结语

虽然受缺少6GHz频段支持等客观因素影响,Wi-Fi 7的实际体验并没有宣传得那么好,但随着标准的全面冻结,Wi-Fi 7的商业化趋势已不可逆转。Wi-Fi 7不是第一个遭遇商用困境的技术,回望从Wi-Fi 5到Wi-Fi 6的过渡,今天的困境或许只是技术爆发前的阵痛。如果说2024年是Wi-Fi 7发展的元年,那么2025年将是Wi-Fi 7商用加速的一年。各大厂商需要减少不切实际的参数宣传,多听听用户的声音;政策制定者也要面向未来,在频谱分配上展现更大魄力。没有一场技术革命是一蹴而就的,在数字基础设施“双万兆”战略的推动下,Wi-Fi 7不仅意味着宽带体验的全面升级,也将与5G-A技术一道改变我们的生活。

*本篇刊载于《通信世界》2025年7月25日*

第14期 总972期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