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24年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900万架,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3.35%,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从规模来看,我们不缺算力;截至2025年一季度,我国“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全国总算力规模的比重达到70%以上,智能算力达174.11EFLOPS(FP32),占比达80.8%,就国家枢纽节点算力占比来看,我们尚待优化的是把算力用对地方。
一边是算力资源的闲置,一边是企业的“算力饥荒”,问题的根源就藏在“算力运营”里。
算力运营到底是什么?
在大多数人眼里,算力运营无非就是租服务器、卖算力,但在大模型训练推理需求爆发的当下,算力运营早已超越“机器出租”的原始形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算力中心服务商分析报告(2025年)》显示,2024年算力中心行业在政策驱动、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爆发的多重作用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已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算力布局呈现立体化协同特征,算力服务商全面迈入重经营模式。
由此看来,算力运营的内涵与外延伴随着算力需求正在不断拓展。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车凯认为,算力运营从整体上看是包括从算力规划设计、建设、经营到算力退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不仅要提供设备,还要帮用户算得快、算得省、算得对,做好全流程管控。
具体来看,一个完整的算力运营流程至少包含三个环节。一是需求诊断,不是用户要什么直接给什么,而是先问清楚具体工作需求,比如数据量有多少、是否需要兼顾推理等,全面客观地分析潜在需求。二是资源调度,企业了解需求以后,整合技术优势,通过算力池化等技术,把分散的GPU、存储、网络整合成“虚拟算力池”,进行资源匹配与调度。三是持续优化,不是用户租完、调用完就结束运营,而是考虑算力利用率、算力优化等持续性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上常见的“算力租赁”和“算力倒卖”,其实都算不上完整的算力运营。车凯介绍,算力租赁的重点是直接出租,与出租云计算资源类似,以标准化或定制化形式出租算力资源。算力倒卖则可以简单理解为中介行为,通过算力差价转售算力获利。
“其实,算力倒卖和房产中介一样,只要供需双方不能完全直接对接,就会出现倒卖的情况,有公司或者群体从中间挣差价。”车凯分析道,倒卖模式长期存在,恰恰说明算力还处于发展阶段,被市场看好。
具体到算力租赁与算力倒卖如何实现,记者通过采访《通信世界》特约撰稿人云晴了解到,目前来看,算力租赁主要是服务于一些初创公司,没太多钱投资大规模算力集群,但是又需要算力设备进行模型训练和推理。算力倒卖则主要是一些投资方将昂贵的算力设备从海外渠道获取,通过搭建算力节点,提供算力租赁服务,赚取长期稳定的服务费和政府的产业补贴。
竞争格局下的运营能力比拼
当算力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算力运营市场上也不再是一家独大,逐渐形成多极化竞争。结合当前算力运营模式主要是租赁裸算力、购买算力云服务或者购买AI应用服务这三种,当前算力运营厂商也呈现明显分层。
云厂商、AI创业企业、运营商这三类主体基于资源禀赋和能力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发展优势。
车凯认为,传统云计算厂商优势在全栈能力、框架适配强,AI创业企业一般在某一垂直领域能够实现极致优化,运营商的优势还是算网融合、自主可控和安全合规等方面。
结合相关专家观点以及网络公开资料,记者从核心优势、主要短板和未来机会三个方面梳理了当下云厂商、AI创业企业以及运营商的各自特点。
结合《算力中心服务商分析报告(2025年)》来看,算力中心服务商广义包含基础电信运营商、云计算服务商、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务商。具体到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务商,基于建设布局广度、技术创新高度、市场经营能力的三维评价模型,其已形成清晰的梯队格局。
领航者梯队以技术引领与全球化布局为核心优势,在引领行业战略决策方向上贡献突出。企业排序为万国数据、润泽科技、世纪互联、中金数据、普洛斯。
拓局者梯队的企业以产业链能力整合与规模化运营为先发优势,或深耕垂直领域并塑造差异化技术壁垒强化核心竞争力,企业排序为数据港、中联数据、有孚、浩云长盛、博浩数据。
稳进者梯队的企业则以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融合为突破口。企业排序为合盈数据、光环新网、奥飞数据、博大数据、尚航科技。
“倒算力”到“管算力”才是真运营
尽管算力市场火热,但算力运营也因需求增长面临“成长的烦恼”。这些难题不仅是某家企业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考验。
对此,车凯认为,算力运营最大的难点在于现阶段客户需求存在分散化、碎片化和个性化的情况,如何在满足不同时间、不同客户需求的前提下,通过运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综合来看,算力运营在技术、需求与人才上缺一不可。在技术层面上,硬件适配难题与分布式训练挑战亟待攻克;在用户需求层面,上文提到的需求诊断十分必要,保证高性能可靠算力的同时还要考虑成本控制;就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因为算力运营贯穿算力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云晴认为,算力运营领域需要更多细分领域的专业人才,包括算力网络组网人才、云底座运维运营人才、安全产品人才等。
面对这些难题,行业已经在探索行动。围绕“效率、协同、绿色”三大核心,算力运营商正在探索从“资源提供者”向“生态主导者”转型,不断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增值需求。
面向未来产业发展,有五大趋势热点值得关注。
算电双向协同成为破局能源约束的关键
当前能源供给与算力需求的动态博弈加剧,成为制约算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算力增长需要大量电力能源支持,能源电力系统转型也需要算力提升对新能源消纳的能力和比例,算电协同创新技术的突破成为算力与电力的一致需求。
智算池化破解资源效率瓶颈
AI技术迭代面临传统智算中心资源效率瓶颈,智算中心算力池化成为优化资源管理策略,全方位提升弹性切分、资源可控及投入产出比的关键发展方向。
软硬件协同加速一体化服务落地
由于当前国产高性能芯片受限、异构资源效率损失、智能算力建设及使用门槛高、智算中心上架率不及预期等原因,算力产业需建立从底层硬件适配到上层任务调度的贯通能力,一体化也成为AI算力集群的主流服务模式。
高速互联支撑万卡集群构建
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向万亿级演进,万卡集群训练系统承载的计算能力决定大模型训练性能上限,在此背景下,通过无损高速互联(DCI)构建“全域虚拟智算池”,成为突破算力资源物理限制、释放分布式协同潜力的途径。
算力调度平台打破资源孤岛
2025年工信部“联算成网”规划明确提出需以调度平台为核心抓手,推动算力资源跨域整合。当前中国算力平台正按照“国家-省级-城市节点”模式进行推广,山西、河南、山东、新疆等地分平台已启动建设和试运营。
记在最后
算力大热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看到算力运营中既有倒卖商的短期套利,也有开拓者的长期耕耘。随着算力运营向“体系化、融合化、生态化”逐渐深化,未来几年,那些能把技术做深、把服务做细、把生态搭好的玩家,有望在这场算力革命中笑到最后。毕竟,算力的价值从来不在设备本身,而在让设备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