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联网技术产业观察与分析:MRAG多模态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发展分析

作者:侯琪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5.08.27 16:58 来源:中移智库

MRAG(多模态检索增强生成)作为RAG的多模态进化版本,通过融合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模态的检索与生成能力,使AI不仅能“看见”更能“理解”,有效解决了大模型“幻觉”与多媒体检索效率低下的问题。2024–2025年间,业界在解析、搜索规划、检索、生成和评测等环节均取得突破,呈现系统化演进趋势。MRAG在视联网和泛视频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从智慧安防的实时检索与事件溯源,到城市治理的交通监测与态势感知,再到工业质检、数字文娱和教育服务的跨模态检索与知识交互。尽管面临算力成本、标准缺失、实时性不足和隐私合规等挑战,MRAG正逐步走向成熟。它不仅是一项技术升级,更是一种数据利用方式的范式转变——从“看见”到“理解”,MRAG正在重塑人类与视频、图像和声音的关系,成为智能时代的重要引擎。

MRAG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

MRAG (Multimodal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多模态检索增强生成可以理解为 RAG(检索增强生成)的多模态升级版。传统的 RAG 主要面向文本数据,它通过调用外部知识库进行检索,再与大模型的生成能力结合,以提升回答的准确性。而 MRAG 则将图像、视频、音频等纳入检索范围,真正实现跨模态的数据调用和生成。这意味着,MRAG 不再局限于“文字中的知识”,而是能够利用“视觉中的信息”、理解“视频中的事件”、感受“语音中的语境”。它既是大模型的“记忆扩展”,也是现实世界数据与智能认知之间的“桥梁”,赋能AI响应更加贴近真实。

MRAG 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检索效率。面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例如长时间的监控视频),MRAG 能快速定位目标片段,大幅减少人工翻查的时间;二是增强跨模态理解。它可以把视频、图像与语言统一到同一语义空间,使用户能够用自然语言查询复杂的视觉内容;三是拓展知识可信边界。通过融合外部知识库与多模态证据,MRAG 能在生成时减少“幻觉”,让回答更符合实际需求。

对于个人用户,这可能意味着更准确的问答体验;而对于行业与企业,它则是提升数据利用效率、推动业务智能化的重要抓手。

MRAG如何工作?

从技术实现上看,MRAG 的运行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一是数据预处理,对视频进行切片、语音转写、目标检测,提取多模态特征;二是多模态索引,将视频、图像、文本等映射到统一的语义空间;三是向量检索,利用向量数据库(如FAISS,Milvus)对海量向量数据进行高效相似性搜索;四是生成增强,大模型融合检索结果生成答案,并引用证据,提升可信度,避免模型凭空编造答案。

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跨模态表示与对齐、视频索引、检索优化、生成增强机制等,共同构成了MRAG的“底层引擎”,让它既能“看懂”多模态数据,又能“理解”复杂事件。

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方向

通过对2024-2025最新的技术进展扫描发现,MRAG技术在多模态解析与索引、多模态搜索规划、多模态检索、多模态生成和评测体系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

多模态解析与索引

这部分是MRAG系统的基础,负责将文档、图像、视频、语言等多模态数据解析为可检索的格式,并建立高效索引。

发展趋势:一是数据解析从静态图像处理走向视频流式分割与开放词表检测;二是文档侧处理从OCR+规则转向版面/语义一体化与OCR-Free;三是索引体系逐步向采用多向量/混合检索与边缘-中心协同演进。

代表性进展:一是视频解析方向,Meta SAM 2 引入流式记忆,实现图像/视频的实时提示分割,适合安防和工业场景中的目标追踪与片段切分;Grounding DINO 1.5 与 Grounded SAM 2 结合,实现开放词表检测与跟踪,支持可提示的细粒度索引。二是文档理解方向,DocLLM(ACL 2024)将版面几何信息直接融入语言建模,适合结构化票据/报告抽取;DocLayLLM(2024/08)和 TextMonkey(2024/03)分别代表多模态文档扩展和 OCR-Free 路线,在复杂版面与多语场景更稳健。三是索引与存储方向,Milvus 2.4 支持多向量与磁盘索引;Qdrant 1.10 提供 Hybrid Search API 支持稀疏/稠密融合;OpenSearch 2.16–2.17 增强 k-NN 与量化检索,提升大规模场景性能。

多模态搜索规划

搜索规划是 MRAG 应对复杂查询的策略核心,即如何将用户的自然语言需求转化为检索计划。

发展趋势:一是从单一相似度匹配升级为图结构+代理式多跳规划;二是重排序由单一模型走向企业级可部署reranker族;三是更加重视可解释日志与策略可视化。

代表性进展:一是图结构与多跳方向,微软GraphRAG(2024/04)将实体-关系-事件图嵌入 RAG,有效提升复杂问答与摘要质量;VideoAgent(ECCV 2024)将 LLM 作为调度代理,迭代检索视频片段并汇总证据,适合长视频取证场景。二是重排序方向,Cohere Rerank 3/3.5 在 2024 年升级,强调企业级 RAG 精排与云服务集成;学术界常用 BGE-reranker 系列在多项任务中成为基准。

多模态检索

检索模块是MRAG 的“引擎”,负责在不同模态之间实现高效搜索。

发展趋势:一是编码器朝着统一、可变分辨率、高精度方向发展;二是视频检索强调长时序与上下文建模;三是检索范围从“图↔文”扩展到图/文/视频/音频全模态互检。

代表性进展:一是高分辨率编码方向,Qwen2-VL(2024/09)提出动态分辨率与统一范式;LLaVA-OneVision(2024/08)实现跨图像/视频任务迁移;InternVL 2/2.5(2024)逼近商用模型性能;NVLM 1.0(2024/09)在多任务检索表现突出;SigLIP 2(2025/02)显著提升跨语种图文检索与定位能力。二是长视频检索方向,Video-RAG(2024/11)提出“训练-免检索增强”方案,利用辅助文本(语音/OCR/检测)与视觉对齐,在多个长视频基准上实现显著增益。

多模态生成

多模态生成依托大语言模型(MLLMs),将跨模态证据转化为可读、可信、可追溯的输出。

发展趋势:一是从简单的画面描述走向证据链生成与时间线叙事;二是商用多模态大模型成为“低延迟 + 原生多模态”的稳定底座。

代表性进展:一是商用底座方向,OpenAI GPT-4o(2024/05)支持语音/视觉/文本原生交互;Claude 3.5 Sonnet(2024/06)强化推理与视觉;Gemini 1.5 Pro/Flash(2024/02–05)提供百万级长上下文与高精度检索增强。二是开源模型方向,VideoLLaMA 2(2024/06)在时空建模与音频理解上升级,是开源端“检索+生成”的代表。三是检索增强生成方向,结合Video-RAG 或代理式管线,先聚合片段证据,再生成答案,并强制引用,降低幻觉风险。

评测(数据集及评估)

评测是MRAG能否落地的关键环节,它不仅衡量检索与生成的性能,还要关注“证据对齐”“可追溯性”和“幻觉率”。

发展趋势:一是从短视频/静态图文评测向长视频、多任务、多模态评测演进;二是评估指标从语言质量向事实一致性、证据引用、低幻觉转变;三是开始出现领域特定评测集(如文档、工业、安防),更接近真实应用。

代表性进展:一是长视频与多任务基准方向,Video-MME(2024→CVPR 2025)覆盖 900 段视频、254 小时内容,考察多模态 LLM 的视频理解、问答与推理能力;LongVideoBench(NeurIPS 2024)强调小时级长视频任务,测试跨场景上下文保持能力;MLVU(CVPR 2025):聚焦多任务视频理解,包含检索、问答、摘要等综合任务。二是MRAG专用与幻觉诊断方向,MRAG-Bench(2024/10)是首个面向视觉增强生成的系统评测基准,覆盖 9 类取证/对照场景,用于检验 RAG 在多模态任务上的增益;HallusionBench(CVPR 2024)针对多模态幻觉与错觉诊断,提供细粒度标注,可量化生成模型的事实错误与误导性描述。三是文档多模态检测方向,M3DocRAG(2024/11)提出多页、多文档的开放域 RAG 评测,用于检验复杂企业文档检索与问答;VisDoMBench(2024/12)覆盖表格、图表、幻灯片等复杂文档元素,评测多模态文档问答与检索增强效果。

应用场景

视联网及泛视频应用场景无疑是 MRAG 最具潜力的应用领域之一,在这些场景中,MRAG 不只是提升“效率”更在改变AI应用范式,AI成为认知和决策的核心,辅助业务和生产、生活。

智慧安防与公共安全场景,MRAG正在让“被动监控”转向“主动分析”。过去,安防人员往往需要翻阅大量录像才能确认某人是否进入敏感区域,如今只需一句自然语言指令,就能在海量视频中精准检索目标片段,并生成可供取证的完整事件链路。在火灾、踩踏等突发场景中,它还能即时整合视频、声音和传感器数据,自动生成多模态报告,大幅缩短应急响应时间。这种从“看见”到“理解”的跃迁,正在重塑公共安全体系的效率与可靠性。

城市治理与交通管理场景,MRAG的价值在城市治理中同样突出,交通管理部门过去依赖人工调阅或单一监测系统来发现问题,而现在可以通过自然语言直接提问,例如“近30分钟红绿灯口是否有逆行车辆”。系统会结合道路监控视频、无人机航拍画面和物联网传感器,快速给出答案并绘制态势图。这意味着,城市管理者不再只是“事后响应”,而是能够基于实时信息做出预判与决策,让智慧交通和智慧城管走向真正的语义级治理。

工业质检与生产监控场景,MRAG在制造业正在成为智能质检的“眼睛”。流水线作业中,零件瑕疵、设备异常往往需要人工抽查才能发现,效率低且容易出错。通过MRAG,系统能实时检索并标记可能存在缺陷的画面,甚至结合声学信号捕捉到设备的早期故障迹象。最终结果不仅是一个画面片段,而是一份自动生成的质检报告。这使得工厂能够从“抽检”走向“全检”,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智能化升级。

数字文娱与沉浸交互场景,MRAG为文娱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与互动体验。观众在观看体育赛事或演唱会时,不必再逐帧寻找想要的片段,而是直接发问:“帮我找出所有进球画面”或“定位某首歌的开场表演”。系统会立即呈现结果,并支持多角度回看与个性化推荐。在内容创作端,AIGC创作者也能借助MRAG快速检索视频素材或参考资料,从而更高效地进行二次创作。这种“语义级交互”正在让视频娱乐从单向播放变为智能对话。

教育与知识服务场景,MRAG正在改变学习方式,学生或教师在面对海量课堂录像时,不再需要快进、倒带寻找,而是可以直接提出问题:“老师在哪一部分讲解了这个公式?”系统会准确定位到对应的片段,并生成学习笔记或跨模态摘要。这种能力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还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帮助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快速获取所需知识,让教育资源的利用更加智能和公平。

挑战与未来

尽管前景广阔,MRAG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少瓶颈。一是算力与成本高昂,对长视频进行切分、索引与存储需要巨大的计算和存储开销。二是标准缺失,目前缺乏行业统一的多模态索引标准,不同系统之间兼容性差。三是实时性不足,在安防等高要求场景下,如何实现秒级响应仍是重大挑战。四是语义鸿沟,人类的自然语言与机器的视觉识别之间仍存在差距。五是隐私与合规风险,监控视频涉及个人隐私,数据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下一步,MRAG作为RAG的多模态进化版本,正引领我们从“看见”走向“理解”。随着技术成熟与规范建立,算力、标准、语义和合规等关键瓶颈将逐步被化解,MRAG会像今天的RAG一样,稳步融入公共安全、城市治理、工业质检等各类日常场景,成为社会数字化与智能化的重要推手。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