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最近,智能机器人领域十分热闹。各类智能机器人大会、机器人运动会纷纷举办,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等赛事层出不穷,而8月在京召开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更是将这股热度推向高潮。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智能机器人也极为追捧:2025年以来,全球人形机器人相关投资金额大幅增长,已超过2024年全年数据;国内投资金额同样呈现这一趋势。在此背景下,频繁参赛的机器人,不只是“摔跟头、博眼球”,其背后更多的是技术迭代、资本博弈,是产业前进的助推力。
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机器人参赛是对其自身技术的全方位检验。以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为例,21千米的赛道存在坑洼裂缝、陡坡转弯等复杂情况,机器人完赛需要完成约25万次精密关节运动,这对其环境适应性、运动控制精度、续航能力及抗通信干扰能力等是极限测试。在比赛中,机器人的奔跑速度、避障灵活度,以及换电频次和效率等指标,能直观反映出技术成熟度。例如,比赛中机器人出现跌倒后爬起的情况,看似尴尬,实则暴露出运动控制算法在应对复杂地形时的不足,为后续改进提供明确方向。这就如同汽车发展初期的比赛:在1894年法国人举办的汽车比赛中,参赛汽车的稳定性和速度均不及马车,但这些早期比赛直接推动了汽车技术的持续进步。如今机器人参赛,同样是在不断试错中促进自身技术迭代升级,从“蹒跚学步”逐渐走向“健步如飞”。
对于产业发展而言,机器人频繁参赛带来了多方面积极影响。一方面,赛事吸引大量关注,提升了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为机器人日后进入千家万户奠定基础。机器人在赛场上展示各种技能,无论是跑步、格斗还是足球比赛,既打破了大众对机器人“仅存于科幻片”的固有印象,也让人们更直观地看到其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赛事为参赛企业带来了实际收益。例如,马拉松比赛亚军企业松延动力,在比赛结束次日,其参赛同款机器人便在京东拍卖平台吸引近4万人围观,最终溢价成交;比赛结束近一个月后,该款机器人大定突破1000台。季军企业卓益得也成功牵手资本,签约具身智能产业重点项目。这些案例表明,赛事不仅带动了市场关注,还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进而刺激产业快速发展。
在资本层面,机器人参赛热潮进一步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赛事让资本直观看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潜力与前景,促使大量资金涌入,为相关企业的研发、生产、市场拓展等环节提供资金支持。企业获得资金后,可加大研发投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而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例如,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中国移动、腾讯、阿里等产业巨头入局,融资后公司估值达120亿元,这为其后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不过,机器人频繁参赛也并非一片坦途。尽管机器人在赛事中不断展示性能进步,但距离真正的实用阶段仍有差距。目前,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决策能力、通用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在不同场景下的任务切换,仍难以高效完成。此外,赛事的火爆也可能催生一些短期投机行为,部分资本仅盲目跟风,没有真正关注技术突破与产业长期发展,这或将为产业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智能机器人频繁参赛,是技术发展、产业进步与资本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为机器人技术提升提供了实践检验平台,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市场机遇,也吸引了资本的关注。但我们仍需保持理性,清醒认识到当前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不足,避免盲目跟风投资。只有这样,才能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浪潮中,真正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让机器人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造福人类社会。
*本篇刊载于《通信世界》2025年8月25日*
第16期 总9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