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云尖信息总裁朱升宏先生:破局数智化,要做“实干家”

作者:王禹蓉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5.09.02 09:06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随着全球数智化转型“快马加鞭”迈入深水区,ICT产业作为数智化发展的“顶梁柱”,所肩负责任无比重大。而如今,数智化转型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单点突破,而是进入全链路协同的新阶段。如何降低转型门槛、破解融合难题、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成为行业共同探索的“核心命题”。

对此,工信智媒体记者专访云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朱升宏,看这家以“数字化产品一站式技术服务平台”为定位“黑马”是如何答好这道“核心命题”?

image.png

云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朱升宏

全面触达 

让创新不必从零开始

在ICT产业快速迭代的当下,如何明确服务型企业在产业转型中的核心价值、找到高效推动数智化落地的路径,以及如何将技术服务能力转化为可复用的行业经验,成为亟待解答的重要难题。

Q:云尖以“数字化产品一站式技术服务平台”为定位,在助力各行业数智化转型落地过程中,如何把握自身角色?又如何把握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切入点?

A:云尖信息始终明确自身的角色:我们不是简单的产品供应商,也不是简单的订单执行者,而是客户数字化转型路上的“联合创新伙伴”和“端到端交付专家”。我们的定位是“数字化产品一站式技术服务平台”,核心价值就在于降低数字化转型的复杂度和技术门槛。

对于核心切入点,我认为关键在于解耦共性难题,赋能个性创新。我们将共性技术难题抽象成可复用、可扩展的模块与平台,通过我们的十大实验室进行预研和验证,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这样,客户就能基于我们成熟的“技术积木”,快速、低成本地搭建起符合其独特业务需求的硬件产品,大大降低了数智化转型的门槛和风险。我们的价值,就是让创新不必从零开始。

除此以外,我们会深入客户的业务场景,找到那个最能快速见效、并能持续产生价值的痛点作为突破口。我们先帮助客户在小范围内验证价值,再逐步扩展至全局,确保每一步转型都脚踏实地,有的放矢。客户至上,为客户创造价值也是我们的核心考量之一。

image.png

云尖信息杭州总部基地研发大楼

Q:云尖在提供数字化产品一站式技术服务上有哪些经验和见解?特别是进入AI时代,是否已经探索出了一些可规模复制的经验?

A:“中国智造”的核心是以知识和数据驱动研发与制造的全过程。我们在提供数字化产品一站式技术平台能力上的经验和见解,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核心层面:

第一,做客户“最专业、最可靠的支撑伙伴”。我们的经验首要在于打破了传统“设计”与“制造”割裂的模式。我们不是被动的代工厂,而是主动的协同创新伙伴。

第二,构建了以“全栈式”能力为基石的一站式技术服务平台。这可以说是我们最核心的经验。这个“一站式”绝非简单的环节拼接,而是通过自研和整合,形成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深度能力矩阵,例如高端设计与仿真能力、工程与制造的无缝衔接等等。

第三,打造端到端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实现柔性敏捷制造。“智造”的核心是数据驱动。我们与顶尖伙伴合作,部署一体化系统,通过透明化、敏捷化、可追溯,实现了从“客户订单输入”到“产品交付签收”的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

第四,将质量视为智能制造的生命线,贯穿始终。我们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将质量文化融入企业基因。通过AI视觉检测、大数据质量预测等技术,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构建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质控体系。

云尖信息的角色,就是通过自身的一站式技术服务平台,成为这个生态中的关键赋能节点。我们不仅用自己的经验为客户降本增效,更希望将这种“协同创新、数字驱动”的模式和能力向外赋能,助力更多企业客户成功,推动整个行业的整体升级。

破局与深耕

如何打通一条自主之路?

image.png

近年来,我国正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将“自主可控”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在此背景下,技术服务商如何发挥更大价值、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强化核心能力,从而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Q:在您看来,推动传统行业“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作为技术和产品的提供者,云尖如何超越“供应商”角色,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

A:在我看来,推动传统行业“数智化”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并非单一的技术或资金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融合”难题,他具象在三个层面:

一是“认知”与“业务”的脱节。传统行业的Know-how往往深藏在生产线里,而技术提供者的算法和模型飘在云端,两者缺乏深度融合的“翻译官”和“连接器”。

二是“数据”与“决策”的隔离。许多企业积累了海量数据,但这些数据散落在不同系统中,形成孤岛,无法转化为驱动业务优化和智能决策的有效洞察。

三是“传统基因”与“数字文化”的冲突。如何培育企业的“数字基因”,让创新思维贯穿从研发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是最深层次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云尖信息绝不甘于只做一个被动的“供应商”。云尖超越供应商角色的关键,是从“交付硬件”到“交付能力”和“交付价值”。我们卖的不仅是盒子,更是装在盒子里的“新质生产力”。

image.png

云尖信息杭州总部基地智能制造中心

Q:据悉,云尖拥有两大研发中心、十大专业实验室,目前云尖在研发投入上有哪些进展?自主研发方面投入占比有多少?在创新研发方面云尖有哪些战略布局?

A:自主创新始终是云尖的基因和发展的“压舱石”。截至目前,公司在杭州、北京两地建立了研发中心,并配备了包括信号完整性、热仿真、可靠性测试在内的十大专业实验室。我们始终坚持“研发先行,重仓未来”的路径,将研发视为核心驱动力坚定不移地投入,公司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持续保持高位,并逐年增长,绝大部分都聚焦于下一代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AI加速与推理、先进液冷技术等前沿方向和自主核心技术攻关。

我们的战略布局奉行“应用牵引、软硬协同”的创新路径,不以发表论文为导向,而是直面客户最迫切的应用挑战,以此倒逼底层硬件架构和核心算法的创新,形成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的闭环。主要可以围绕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就是前沿技术驱动;第二也要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最后也要拥抱智能化与大模型安全。

登峰造极境

未来步子该“迈”多大?

AI时代,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推动ICT产业进入生态协同的关键阶段,同时产业发展也面临从传统基础设施向智能化、一体化认知计算体系跨越的新命题。如何选择生态伙伴以构建高效协同机制、如何应对产业升级新挑战并明确未来布局,值得技术服务商进行深入思考。

Q:云尖选择生态伙伴、构建协同机制的核心判断标准是什么?除了ICT领域的合作伙伴外,对于垂直行业的合作伙伴有哪些不同的合作模式?

A:在选择生态伙伴上,三观一致是前提,能力上要强强联合推动规模落地,而非同质内卷,最终要能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在存量市场中互相争夺。我们始终坚持三个核心判断标准:

第一,技术能力的深度互补与战略前瞻性的高度契合。我们不仅仅是在寻找一个供应商或客户,而是在寻找能够共同定义未来的“同路人”。因此,我们会重点关注伙伴是否具备业界领先的核心技术能力,特别是我们在硬件工程、制造和系统集成之外所需要补充的关键能力。

第二,产品化与商业化落地的强大执行力。在“实验室”里实现技术突破固然重要,但能将创新技术转化为稳定、可靠、可大规模交付的产品,并成功推向市场,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们选择的伙伴,必须能和我们一样,做到“言出必行,成就客户”。

第三,开放共赢、共生共荣的生态理念。我们坚信,未来的竞争是生态与生态之间的竞争。因此,我们极力避免零和博弈的合作模式,转而寻求与伙伴共同创造增量价值。我们愿意与伙伴共同投入资源,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一起开拓新市场,服务新客户,最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对于垂直行业伙伴,我们的合作模式更为灵活和深入,核心就是“共研、共创、共建”的路径。一是联合开展解决方案开发与深度定制;二是共建一体化交付与联合品牌推广;三是共创行业标准与赋能生态。

总而言之,云尖信息的目标是成为各行各业客户最值得信赖的“底座”型伙伴,聚焦客户需求,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成为客户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这就是我们不变的使命。

Q:展望未来,您认为ICT产业发展需要攀登的“下一座山峰”是什么?云尖又为此做好哪些准备?对于未来发展布局有哪些战略考量和规划?

A:云尖信息用了五年时间,完成了从“不可见”到“可见”、从追随者到并行者的跨越。展望产业未来,在我看来,ICT产业需要攀登的“下一座山峰”,是构建真正意义上的融慧一体(Integrated Cognitive Infrastructure)的认知计算基础设施。这意味着算力基础设施将完成从“传统的、被动的资源供给型”向“智能的、主动的感知决策型”的根本性跃迁。

为此,云尖信息已经从战略维度做好了以下准备:

一是在全栈技术纵深上,我们正从“硬件定义”迈向“软硬协同与系统级创新”。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攻关如何让硬件基础设施“更懂”AI与数据负载,实现从芯片级、板卡级到数据中心级的全局能效最优和智能调度,为“融慧一体”打下坚实的物理底座。

二是在生态构建上,我们坚持“开放共生”,做最懂行业场景的“赋能者”。我们正在成为一座桥梁,一边连接着澎湃的通用算力进步,另一边连接着千行百业纷繁复杂的智能化挑战,让最先进的技术能最快地在最需要的场景中落地创造价值。

三是在自身组织与制造能力上,我们正将自身打造为“智造”实践的样板间。我们打造AI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全面实践“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经验积累,反哺我们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使其更具竞争力。

我们的战略规划非常清晰: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产品一站式技术服务平台。未来,云尖信息将继续向下扎根,苦练内功,把硬件做到极致;同时向上生长,拥抱生态,让我们的硬核能力成为无数客户和伙伴创新大厦中最坚实的地基,帮助客户翻越一座座高峰。我们甘做基石,但求通往未来的每一步,都有云尖信息的支撑。

记者手记

站在数智化转型与“中国智造”跃迁的时代关口,ICT产业既是技术创新的“试验田”,更是实体经济升级的“动力源”。通过与朱升宏的交流,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争先”的云尖信息,一个正以“数字化产品一站式技术服务平台”为锚点,以“全栈式能力”的硬实力降低发展门槛,凭“自主研发”的韧劲夯实产业根基,全力推动ICT产业向上突破的云尖信息。

未来,随着融慧一体的认知计算基础设施加速落地,ICT产业将迎来更深刻的系统级变革。相信扎根硬件创新、拥抱生态协同的云尖信息,必将以更极致的技术、更开放的姿态,持续为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注入“新质生产力”,既做产业升级的“坚实底座”,又当技术突破的“开路先锋”,与行业伙伴共绘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为建设数字中国贡献更多“云尖力量”。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