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近日,以“全域互联 创变无界”为主题的2025(第二届)空间技术融合应用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博鼎实华无线网络部主任金舰发表主题演讲,从产业动态、发展趋势、空间融合技术应用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委会”)实践三大维度,深入解读我国空地融合应用的最新进展。
卫星互联网多点突破,民航应用与低空经济红利凸显
当前,我国卫星互联网领域呈现“多主体推进、高节奏布局”态势,成为空间技术融合的核心赛道之一。
金舰分享道,当前低轨卫星蓄势待发。截至2025年8月26日,中国星网已完成10次批量组网发射,预计2025年底在轨卫星数量将达到100颗。上海垣信千帆星座在轨卫星达90颗,不仅完成5批发射,还在巴西、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实现合作突破,并启动2025年运载火箭发射服务采购,加速发星节奏;吉利旗下的时空道宇“未来出行星座”聚焦出行场景,截至8月份已完成4个轨道面部署,在轨数量41星,还与中国联通合作将“联通星系”01星-04星送入预定轨道,并且积极推进海外布局。
三大运营商在卫星技术融合上持续发力。中国移动推进推动手机直连低轨卫星技术发展,7月公示了存量手机直连透明转发试验星地面基站原型样机及配套服务项目公示中选结果;中国联通8月与时空道宇合作完成卫星入轨;中国电信去年底成立天通卫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今年1月再设立应急通信公司,整合高轨、天通、北斗等资源强化应急服务。“2025年,国内外运营商与商业航天企业的核心关键词就是‘融合’,合作已成行业共识。”金舰强调。
在民航应用领域,空间技术落地成效显著。金舰介绍,今年1月全国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议明确积极稳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强高级场面引导系统、5G AeroMACS、北斗等新技术推广应用。3月虹桥机场飞行区域已实现5G-AeroMACS全覆盖,具备航空器引导与防跑道车辆侵入能力,工委会也深度参与该技术建设。
5G空地宽带网络(5G-ATG)领域同样迎来政策与实践双重突破,中国民航局2024年推出5G-ATG的CTSO草案并批准其应用于C909,工信部早在2021年启动ATG频率规划,2023年批复中国移动4.9G部分5G频率资源用于民航实验,中兴通信已完成中移动西部航线2400km航路ATG实验网建设和商业航班飞行验证,华为也持续布局该产业。
低空经济作为另一核心赛道,政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2024年工信部召开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2025年6月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针对空域管理、安全监管等行业痛点出台整合性举措。金舰表示,上述新成立的政府部门将通力合作,协同各环节资源推动产业发展,解决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如空域管理、安全监管、技术标准等,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空间技术融合的七大发展趋势
面向空地融合向多维度拓展的发展态势,金舰从技术、应用、产品、测试、监管、标准、政策七个方面分别总结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技术融合方面,一方面传统卫星技术与地面融合,例如过去依赖私有通用技术的领域,如今逐步融入OFDM等地面移动通信技术;3GPP从R15到R19标准版本也持续强化并完善非地面网络(NTN)能力,为技术向6G演进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私有通信技术仍在关键领域仍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无人机的信标、控制及点对点通信,采用的还是私有通信技术,乃至5G-A通感一体基站的感知部分,目前很多仍采用私有波形与调制方式,成为技术落地的重要补充。
应用趋势方面,应急场景成为典型场景。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低空经济与应急管理工作融合发展,近年来大力加强低空航空器体系建设,设立无人机应急救援技术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航空应急救援联合创新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推动低空航空器救援实战效能。
产品趋势方面,越来越多的融合设备出现。便携式背包站已进入运营商招采序列;“无人机+北斗”“机器人融合卫星”“天通+北斗+融合终端”等多种混合终端,实现了技术与场景的深度绑定。
测试趋势方面,混合终端的出现带来了相应的测试难题。一是部件与器件测试缺乏标准依据,高频通信技术引入后,高频器件、载荷、天线及新型中频基带、芯片等的测试需求激增,但当前无明确标准与测试方法,需产业链主单位联合推进标准化;二是新型融合终端测试质量难保障,这类终端多依赖通用仪表测试,部分需定制仪表,但定制仪表样本量小,导致测试结果准确性存疑,亟待建立系统认证流程;三是复杂应用场景增加测试与监管难度,车/船/机等多样卫星通信场景结合公网专网的通信技术,形成了复杂测试环境,对监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监管趋势方面,需要明确范围适配目录。例如:移动用户终端包括无线数据终端:4G/5G手机、无线数据终端等;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天通终端、海事终端等。金舰介绍,博鼎实华作为工信部检测支撑单位,已经明确后续任务方向:将新型融合终端、新技术终端与工信部电信设备目录进行适配。
标准趋势方面,“联合创新”与“各司其职”成为核心原则。一方面,技术标准推进模式更趋于协同,例如标准研制将不再局限于CCSA某个工作组内开展讨论,而是通过A类联合、B类联合、创建子组等多种方式,组织相关行业企业技术代表共同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另一方面,多种形式标准演进:除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外,团体标准凭借“灵活、快速迭代”的优势,成为新型技术与融合终端标准化的重要起点。
政策趋势方面,工信部最新发布的《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其中四大重点与当前趋势高度契合。一是强化融合创新,重点联动航空机载通信、低空智联网等产业;二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卫星通信、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互融;三是培育互利共赢生态,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培育开放协同、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四是加强卫星通信监管,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设备进网等许可审批工作。
最后,金舰强调,工委会的工作方向与上述政策要求完全一致,未来有待形成从政策引导到组织落地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