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4G洞察:加快AI国际标准制定 弥合发展差距

责任编辑:王鹤迦 2025.09.03 10:53 来源:天翼智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25年7月8日-11日,联合国ITU“人工智能向善”(AI for Good,AI4G)全球峰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并于11日特设AI标准日活动,强调标准在AI治理中的作用。近一年来,从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G20峰会、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到巴黎AI行动峰会,国际层面就AI标准与能力提升达成多项重要决议。但同时,AI国际标准仍存在响应速度滞后、行业供给错配及国际协调机制效能不足等挑战,企业需积极行动,助力AI成为“弥合分歧、推动团结”的桥梁。

国际标准助力AI全球治理从对话迈向实践

一是加快布局面向AI智能体等前沿AI的标准研制工作。在安全方面,世界数字科学院发布《AI智能体运行安全测试标准》,填补了智能体安全测试技术标准的空白。在可信方面,ITU提出将加快制定面向覆盖跨代理通信、权限委托、日志可验证等提升AI智能体可信的国际标准。

二是推动面向多媒体、农业等典型垂直领域的标准落地。在媒体领域,ITU、ISO与IEC联合发布《AI与多媒体真实性标准技术白皮书》,提出涵盖“内容来源、信任与真实性、资产标识符、权利声明及数字水印”五大标准框架,并配套相关政策文件,为全球验证内容真实性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实施路径。在农业领域,智能温室、畜牧监控系统、农业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标准化工作提升了AI与农业系统的互操作性,为数字农业提供可验证的效率提升路径。

三是强化跨组织、跨国别的横向标准协作。峰会期间,ITU正式上线“国际AI标准交流平台”,整合了ITU、ISO、IEC、IEEE等国际组织超700项AI标准和技术报告,建立了全球首个集中化的AI标准资源库,有助于提升标准透明度与可及性,帮助政府、企业及研究机构快速匹配适用标准,降低技术部署成本,推动全球互操作性AI系统建设。此外,ISO/IEC下的AI分委会(SC42)已有超1/3的成员来自发展中国家,并持续面向发展中国家推出能力建设项目。

AI国际标准制定仍面临多重挑战

1.标准制定仍落后于技术发展和治理需求

一是响应速度滞后于技术发展。AI技术迭代周期已缩短至“月级”,而国际标准制定平均仍需24个月。峰会期间,联合国秘书长技术特使阿曼迪普·辛格·吉尔指出,探索更敏捷、更具针对性的制定形式,已成为国际标准的关键诉求之一。

二是应对AI带来的伦理和经济社会挑战的标准化工作不足。与通信标准不同,AI可做出影响人类生活的决策,这也意味AI标准必然承载价值选择。当前AI国际标准侧重数据结构规范、基础设施要求等技术实现,在伦理准则、经济社会影响评估等方面工作不足,难以确保技术发展真正造福人类社会。

2.行业壁垒制约场景化标准制定

一是标准供给与行业实际需求存在错配。在医疗领域,针对生物剽窃风险、数据基础设施薄弱等关键问题,尚未建立有效的国际标准体系。在农业领域,现有标准42%集中在基础应用系统,针对精准病虫害检测等AI深度应用场景的标准覆盖不足。在能源领域,尽管ITU已发布数据中心能效标准,但在环境指标测试验证、持续改进机制等环节仍缺乏产业实践支撑,导致标准落地面临“最后一公里”困境。

二是数字鸿沟阻碍AI跨行业赋能。各国在AI基础设施、技术获取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差距显著,导致AI应用效益在不同国家(地区)和行业间分化显著。此外,AI技术的“中心化本质”也加剧并恶化这一鸿沟,尤其在非洲等“全球南方”,缺乏AI能力的普通企业正被加速边缘化。

3.国际协调有效性不足

一是机构职能重叠导致标准重复建设。尽管ISO、IEC、IEEE、ITU等主要国际标准组织积极推动AI标准化进程,但因技术路径分歧导致关键领域难以形成统一规范,同一议题仍存在多套并行标准。如,2025年7月,ISO/IEC与ITU分别就AI环境影响,先后提出了两套评估方法,在AI生命周期界定、资源评估指标丰富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二是协调能力有限加剧治理碎片化。国际标准作为自愿性规范,实际效力受到各国政治理念、监管框架和技术能力的制约。如,欧盟与ISO/IEC对AI风险、透明度、鲁棒性等概念的分歧,或导致国际标准在各区域各行业的实施路径出现分化。

企业参与AI国际标准的建议

(一)加快电信运营商国际标准经验复制。从2G到6G的演进历程表明,全球统一通信标准已为行业创造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电信运营商可充分发挥在复杂系统集成、数据治理架构、隐私保护机制及网络安全防护等领域的实践经验,推动此类能力向国际标准转化。

(二)鼓励AI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合作。技术层面,鼓励开展产学研合作,聚焦算法、算力、数据等攻坚,积极引领AI国际标准制定。应用层面,鼓励跨行业、跨区域合作,营造更加开放、互联的产业应用协同发展环境,推动AI技术在垂直领域规范化应用和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AI能力全球供给,以智能化应用促进标准制定。鼓励企业构建AI能力全球供给体系,聚焦工业、医疗、农业、媒体等关键领域开展全球示范应用,通过典型应用场景的实践验证来反哺国际标准制定,将最佳实践转化为可推广的技术规范、伦理原则,实现技术普惠发展与标准制定的良性循环。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