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11月14日,在2025年6G发展大会“北京6G产业发展论坛”上,“北京6G实验室十大进展”正式发布,中国移动联合中关村泛联院研制的“智简内生6G无线编排系统”和“6G云化通感一体基站原型”两项创新成果成功入选。
“智简内生6G无线编排系统”是6G智简内生网络体系的核心,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的感知、学习与决策能力,实现以任务为中心的多维资源融合调度,突破了传统分层协议架构的固化模式,显著提升了网络灵活性与服务响应效率,推动网络从“静态管道”向“智能平台”演进。
该系统基于6G智简内生网络架构,构建了包括网络知识库、意图解析与转译、服务编排与资源分配、实时监控与质量评估四大关键模块的协同架构,能够实时感知网络状态、理解用户意图,并动态调整资源与功能链,支持云原生及服务化无线接入网(RAN)、内生AI及网络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的验证。目前,该系统已完成裸眼3D通信、全息通信等典型6G应用的系统验证,为未来多样化业务的承载奠定基础。
“6G云化通感一体基站原型”是中国移动在网络协作通感技术领域的系统性工程实践,以云化算力资源池为底座,以通感功能池为内核,有效应对6G多场景下的通感融合挑战,实现网络能力的按需定制与敏捷服务。
在云化平台方面,该基站原型突破了无线云化资源调度与超高实时响应等技术瓶颈,研制出支持通感一体能力的6G无线云平台,实现了通感功能与智算边缘算力的统一纳管和灵活调度,为大带宽、多通道、超大规模MIMO通信与协作感知提供了无线云化算力底座支撑。
在通信和感知能力方面,该基站原型具备128通道、单载波400MHz带宽的8流数据传输能力,单用户单载波峰值速率突破9Gbps,可支持高速率沉浸式业务的测试与验证;在感知层面,基于多点协作的通感融合内生架构,突破500米探测距离与亚米级感知精度,并依托“一发多收”的协同感知数据融合、杂波消除与轨迹跟踪技术,完成对移动目标的连续精确追踪,为低空经济、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场景提供了精准感知解决方案。
未来,中国移动将持续联合产学研合作伙伴,构建“通感算智+X”融合的开放试验平台,在北京打造自主、众创、开放的6G研发试验环境,服务于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助力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