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巴塞罗那 AI战略支点重构全球产业增长范式

作者:舒文琼 责任编辑:王鹤迦 2025.03.11 13:49 来源:通信世界杂志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备受瞩目的MWC25(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日前落下帷幕。十九载春秋更迭,MWC早已成为移动通信产业的“风向标”、企业比拼实力的“竞技台”、专家分享观点的“大讲堂”。如今随着AI的到来,MWC更以先锋姿态串联起人类对未来的无限想象。

“Converge. Connect. Create.”(融合、连接、创造)——围绕这一主题,全球205个国家和地区的2700多家参展商共赴MWC25的科技盛宴,人工智能(AI)、5G-A、商业模式等成为最热点的话题。在展示技术创新成果的同时,业界也在思考困扰已久的难题——如何破解“增量不增收”的魔咒、突破增长的“天花板”?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商业密码究竟何在?

AI无处不在:从技术亮点到关键变量

2025年初DeepSeek火爆出圈, 强势搅动全球AI风云,让本已火热的AI更是热度爆棚。这股风潮,也刮到了地中海畔的巴塞罗那。在MWC25上,AI走到聚光灯下,成为“重头戏”和关键词。“我们在移动产业发展中看到的颠覆性能量在AI时代再次出现。”GSMA会长葛瑞德(Mats Granryd)说。

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唐珂介绍,中国电信构建起“1+1+1+M+N”的人工智能体系,已在政务、医疗、教育等50 多个行业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赋能全球600多个项目,服务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在MWC25期间,中国电信举行AI生态能力发布仪式,发布的AI生态能力涵盖智算云底座、星辰大模型体系、端云协同AI应用等核心技术。

“中国移动大力实施‘AI+’行动计划,勇当‘AI+’新时代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场景应用汇聚者、技术算法驱动者、智能生态构建者。”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宣布了中国移动在“AI+”时代的“四者”定位。据悉,中国移动已构建全栈自主可控的九天多模态大模型基座、“1+N”通专协同的模型矩阵,打造了40多个高水平行业大模型。面向公众市场,推出20多款AI应用;面向政企市场,落地4万多个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在MWC25上全面启动了AI全融通计划(AI Unites All),旨在推进技术与AI融合创新,让科技引领未来生活;推进服务与AI融合创新,让智慧赋能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此外,中国联通还正式推出首款自研AI文创终端——“通通AI”智慧终端,实现品牌IP 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三大运营商之所以集体关注AI,是 因为AI已经从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工具,跃升为全面使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正如何飚所言:AI大模型已经快速逼近通用人工智能的“奇点”,赋予人类前所未有的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

除了运营商,厂商亦全面拥抱AI,在大模型、自智网络等方面可圈可点。

“AI未来演化路径逐渐清晰,智能体被认为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径。”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企业销售总裁陈雷指出。在MWC25上,华为发布了最新研发的AI-Centric Network(以AI为中心网络解决方案),旨在通过AI技术提升网络连接效率与智能化运维能力,应对智能终端普及带来的网络需求变化。

业界专家认为,优秀的大模型之间不应彼此隔绝、各自为战,而应像一个由各类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共同为用户提供AI服务。因此,中兴通讯提出“AI Together”的理念,通过星云引擎智能调用多种专家大模型,包括星云、豆包、DeepSeek等,实现AI大模型的系统级整合,让手机自动选择最合适的专家来解决问题。

产业链伙伴利出一孔,力出一孔,努力促成AI从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到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的关键一跃。

5G步入“A”时代 “化学反应”激活产业动能

从5G到5G-A,再到5G-A×AI,数智化浪潮奔涌而至。

作为5G的演进版本,5G-A通过提升网络速率、降低时延、扩展连接能力,为AI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底层支撑;而AI的智能化赋能,则让5G网络更加灵活、高效。二者协同不仅推动了通信技术的革新,更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低空经济等领域催生出一系列颠覆性应用,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

“5G-A和AI的碰撞,将引发新一波‘化学反应’。”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表示。本次展会上,实现5G-A与AI的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成为了通信行业下一步发展的共识。

在以“5G-A×AI”为主题的2025 年GTI国际产业大会上,中国移动依托GTI,联合30多家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布“GTI 5G-A×AI百大商用计划”,包括汇聚100家合作伙伴、开放100个能力API、打造100个标杆项目、覆盖100 个商用城市,旨在加速5G-A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商用化进程,赋能移动信息产业,开创数字智能和卓越用户体验的新时代。在展区,中国电信全球首发5G-A全域覆盖网络,在低空通信领域实现无人机物流毫米级精准管控,并借力“5G-A+8K-VR”低空直播系统革新应急救灾指挥模式。中国联通则聚焦“AI to X”生态,其智慧农业解决方案通过土壤AI分析实现灌溉精准度提升90%。

深挖市场价值,华为重磅发布“AI-Centric 5G-A架构”,通过通信大模型实现网络规划、运维全流程智能化,故障预判效率提升30%,并推出AI WAN 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降低30%的网络运维成本。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共同举办5G-A×AI成果发布会,发布“通感算智”和“无源物联”两大创新成果,进一步提升网络运行效率,助力实现全场景“零功耗”连接革命;推出全球首款AI 驱动的5G-A旗舰级FWA(固定无线接入)设备中兴G5 Ultra,峰值速度可达19Gbit/s。爱立信在展台设置5G-A 展区,搭建玻璃投影隧道,让观众沉浸式体验5G-A各方面软件的增强功能,感受5G-A技术带来的全新体验。

5G-A和AI的碰撞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支持。在MWC25上,联发科推出最新发布的5G-A调制解调器,传输速度高达12Gbit/s,与前代相比平均功耗降低18%;高通发布了首个在Sub-6GHz 频段支持400MHz上下行链路载波聚合的5G调制解调器及天线解决方案,并带来全球首款5G-A FWA平台跃龙第四代固定无线接入平台至尊版。

AI产生的“新应用、新场景、新体验”,与5G-A的“全频段、全场景、全连接”的“六边形能力”相协同,正在创造更加多元的发展价值。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表示:“5G-A×AI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社会生产力的重构。”

5G-A加速落地,AI稳居“C位”,两者叠加产生的5G-A×AI,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也将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技术到商业:行业增长密码何在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通信业发展增速普遍放缓。为此,全球运营商纷纷探索多元化业务模式,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毋庸置疑,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在MWC25上,从速率到功耗,从容量到算效,技术能力边界的再次突破,为产业带来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业界也相信,以AI、5G-A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持续释放乘数效应,驱动社会生产力跃升。

然而,从技术成功到商业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技术创新要想取得商业成功,还需要经过产品落地、市场检验等阶段,面临重重考验。为此在MWC25 上,产业界展开了关于商业增长密码的探索。

在相关论坛上,华为运营商业务总裁陈浩发表题为《以AI创新,助力Techco价值创造迈向新高度》的主题演讲,引发行业强烈共鸣。“转型不是目的,价值创造才是追求。运营商向Techco转型,AI将助力运营商加速重构商业模式、运营运维及基础设施,不断创造更大价值。”

根据相关机构测算,全球电信市场成长空间将持续向上打开,但增长动能已发生根本转变。传统语音业务收入增长面临瓶颈,而5G、云计算、AI等数字业务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攀升。运营商必须从“连接提供者”蜕变为“价值创造者”,这正是华为提出“Techco转型”战略的行业背景。

从专注通信领域的Telco,到覆盖变现模式、服务入口、云平台、通信大模型和协同架构的Techco,华为的观点为运营商业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当前行业处于极为重要的转折期。”爱立信中国区技术部副总经理张永涛指出。一方面,全球范围内部署了大量5G网络,不过各地进度并不统一,且尚未促进运营商收入的整体增长;另一方面,新技术层出不穷,AI大模型铺天盖地,6G前沿技术进入视野,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从运营商角度而言,其最关注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感知,二是解决日益增加的网络复杂性问题,三是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整个行业既处于重要转折期,也处于发展平台期,亟需新的方式实现突破。”张永涛表示。

爱立信早已开始了新模式的探索,于 MWC24上重磅提出了可编程网络的概念,以期通过差异化模式推动业务增长。一年来,爱立信发布多款软件、提升硬件产品能力、成立致力于网络能力开放的Aduna公司,在可编程网络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在MWC25上,可编程网络依旧是爱立信不变的核心。不同之处在于,其重点从一年前的理念层面,转向具体实践以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在MWC25上,爱立信全球网络业务战略负责人Hans Hammar向运营商提出了实现网络价值变现的三种模式。第一,在特定垂直领域(如联网摄像头、移动POS机等),商家对网络性能有特定需求,运营商可与其签订合同,提供特定连接服务。第二,在以连接为中心的应用场景(如手机视频会议和视频通话),运营商可通过动态网络切片为用户分配更高网速和更优性能,用户为此支付溢价。第三,在网约车、手机银行等场景,运营商与出租车公司或者银行等合作,为其提供更低时延或更高吞吐量的网络服务,由其提供给最终用户,显著改善服务质量。

众多产业伙伴献计献策,助力运营商早日找到商业成功的密码。

中国力量:从规模优势到创新引领

在MWC25的舞台上,中国力量正熠熠生辉,彰显着从规模优势向创新引领的华丽转身。

虽然远在巴塞罗那举办,但是在MWC25上中国厂商已经占据绝对优势:MWC25吸引了2700多家企业参加,其中中国企业达344家。除了华为、中兴通讯、中国信科、科大讯飞等通信行业面孔外,还有众多IT企业也在MWC舞台上展示自身实力。

AI领域新秀宇树科技携机器人和机器狗亮相MWC,虽然展台面积并不大,却引发了大量中外观众驻足围观。在展台上,宇树机器人现场表演行走、打招呼、握手、转身等动作,甚至还能鲤鱼打挺——在平躺的状态下可以直接自主起身,吸引众多观众拍照。

小米不久前在国内发布的小米SU7 Ultra也亮相此次MWC。该车搭载了小米超级三电机系统,最大马力高达1548ps,零百加速仅需1.98秒,实测最高速度达359km/h。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展会上表示,希望2027 年小米汽车“正式出海”。

星纪魅族带来了MEIZU Mblu 21、Note 21、Note 21 Pro等出口手机产品,以及多款联名的智能手表,同时新品矩阵Mblu22系列、Note22系列首次曝光。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腾讯云也首次参展。阿里云展示了以通义系列大模型为底座的AI产品,腾讯云推出SuperAPP(超级应用)解决方案。

MWC25的大幕虽已落下,但这场科技盛会所掀起的创新波澜仍在持续激荡。AI作为贯穿全场的核心力量,与5G-A深度融合,有望成为行业未来增长的新引擎,而实现从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到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的关键一跃,行业还需要在商业模式、合作模式上进行更多探索。

*本篇刊载于《通信世界》2025年3月10日*

第5期 总963期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