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针对低空智联网基站覆盖高度难以大幅提升的重要挑战,中国移动研究院创新提出纵横双向广角、超高立体覆盖射频架构,提升通信覆盖高度数十倍。2025年10月,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中兴通讯,在广州市全运会场馆区域完成针对该架构的外场测试,验证了该创新架构下的数模混合多级移相等核心技术。实测验证无人机通信覆盖高度至少达到500米,支撑全运会重大活动期间无人机巡检及图像回传等业务需求。该创新架构有效解决了低空网络立体覆盖的全新挑战,突破性实现了单基站空地一体覆盖能力,打造服务低空经济的高质量信息基础设施。
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培育阶段,产业环境持续优化,产业链基础良好。但同时,低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关键核心技术仍较薄弱等问题。对此,发改委等国家部委提出,应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夯实低空服务基础设施支撑,强化低空经济核心技术攻关,带动技术突破和应用迭代发展。

过去数十年来,传统移动通信网络所服务的绝大部分用户都位于地面,因此仅需部署二维平面结构下的广域通信网。但各种低空飞行器的飞行高度可能达到300米及以上,因此低空网络必须在垂直维度上大幅扩展,形成三维立体式通信业务全覆盖。为实现该能力,常规方案是在垂直维度上增加大量数字通道,这将导致基站硬件成本、功耗、复杂度均提升数倍,工程上不具备可行性。
针对上述难题,中国移动创新提出低空智联网纵横双向广角、超高立体覆盖的射频前端架构,引入数模混合多级移相等关键技术,既显著降低数字通道数量,又降低模拟移相器的bit位数需求,巧妙解决高bit位数器件尚未成熟商用的障碍。基于该创新架构,联合产业伙伴开发样机,成功研制适用于低空智联网的超高覆盖基站产品。通过外场实测验证,在无人机终端接入该基站后,在500米飞行高度下的上行速率达75Mbps以上、下行速率达200Mbps以上。受限于空域管制要求,本次测试仅允许500米飞行高度,但理论计算表明该基站实际可覆盖至1000米以上。

未来,中国移动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力度,带动产业链取得技术发展和突破,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推进低空经济信息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助力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