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国联通在合作伙伴大会上,联合产业合作伙伴正式发布《中国联通自智网络白皮书(2025)》。联通集团网络运营事业部运营管理室总监张沛在会上对白皮书做了解读,系统阐述了中国联通以智能体为核心,全面迈向L4高阶自智网络的战略蓝图与实施路径,标志着中国联通的网络智慧运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加速发展阶段。
在人工智能技术与通讯网络深度融合的趋势下,自智网络已成为全球运营商战略转型的焦点。白皮书指出,行业在迈向L4高阶自智的进程中,全面引入以智能体(Agent)为代表的Agentic AI技术已成为产业共识。中国联通紧抓机遇,将自智网络作为网络发展核心战略,旨在通过全面激发智能体生产力,实现网络运营的颠覆性变革。
承接“四零四自”愿景,定义L4高阶自智新目标
白皮书明确,中国联通自智网络的终极愿景是实现面向用户的“四零四自”——“业务开通零等待、业务体验零故障、业务服务零接触、业务安全零风险”,以及面向运营的“网络目标自规划、网络建设自配置、网络故障自修复、网络质量自优化”。
为实现这一宏大愿景,中国联通在2025年提出了清晰的L4自智目标:实现“无人化极简运维”,核心是实现无人、少人的极简运维:端到端闭环自动化、NOC操作无人化、现场操作一次上站。达成“三个一”极速处置:1秒感知、1分钟分析、1刻钟执行;推动“三向新”极智运营,实现服务向新、运营向新、网络向新的全面革新,将网络运维从传统的“经验依赖”彻底转向“智慧驱动”。
以智能体为中心,重构L4技术架构与运营模式
发布会重点介绍了白皮书的核心亮点——以智能体为中心的全新L4技术架构。该架构旨在驱动三大根本性模式转变:
交互模式之变:从传统的“人+平台”转变为“人机协同(Copilot/Agent)”,让一线人员拥有强大的智能助手。
应用形态之变:从“应用+工具”的烟囱式架构,转变为“多智能体协同”的集群式智能。
开发模式之变:从传统软件开发,转变为依托“智能体工厂”的低代码、可编排的智能体开发新生态。
这一架构由网络层、服务层、业务层逐级构成,形成了一个从底层智算基础设施,到上层价值流场景应用的完整体系。其中,“元景”网络大模型、网络数字孪生底座和网络资源中心共同构成了坚实的数智基础,为上层智能体的构建与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
聚焦价值流场景,体系化推进L4落地实施
白皮书强调,L4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以价值流为驱动,分阶段、体系化地推进。中国联通以综合业务价值与运营价值,遴选出未来三年的26个L4高阶价值场景,覆盖了从业务开通、监控排障到网络优化、绿色节能等核心领域。
为确保成效,中国联通凝练了“L4目标态设计-场景级解决方案-试点推广”三步落地法,并建立了“KBI-KEI-KCI”三层价值指标体系,以科学量化自智网络带来的商业价值与运营成效。
在实施层面,中国联通将聚焦安全保障、网络提质、效能运营、业务协同四大方向的8大价值流,构建15个核心智能体。例如,面向故障处理的“全网故障智能识别和监控调度Copilot”,面向网络变更的“高危指令全时段智能管控Agent”,以及面向一线施工的“传输网智能割接机器人”。相关创新应用案例在白皮书中详细呈现,展示了智能体在降低人为风险、提升运营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产业协同与开放共赢,共同构建自智网络新生态
发布会的最后,中国联通发出了“聚焦高价值场景、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共建标准体系、完善测评体系”四点产业倡议,诚邀所有产业伙伴携手同行,共同构建开放共赢的自智网络新生态。
此次白皮书的发布,不仅是中国联通自身数智化转型的里程碑,更为产业伙伴共同探索L4级自智网络的落地路径,提供了清晰的目标指引与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