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高翔:运营商数字转型浪潮来袭,ICT运维需先行一步

作者:黄海峰 责任编辑:黄海峰 2016.04.20 15:13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当前,许多运营商网络运维工作,关注从网络为中心到业务为中心。与此同时,在运营商数字化转型浪潮下,运营商网络管理服务工作开始遇到困难。

随着OTT业务不断冲击,运营商不得不在发展话音、宽带业务之余,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力视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不同创新业务以增收。但这需要网络拥有更灵活的业务支撑能力,需要CT(电信网络)网络向IT转型——引入虚拟化、云化等技术,最终实现敏捷运营。

具体而言:运营商希望在任何地方、几天之内、低成本地为其消费者和企业用户上线任何新业务(过去需几个月)。除了提供基础的电信业务外,运营商还希望转型后的网络能够管理更多的创新业务,如VoLTE等。

要知道,IT技术引进不是简单叠加到CT网络,而是整个架构的重构,难度可想而知。

在此背景下,ICT运维外包服务模式开始流行。运营商在寻找懂行的ICT合作伙伴,实现服务管理赋能。而在传统运维服务领域目前排名第一的华为,已成业界领先的ICT管理服务提供商,是运营商的首要管理服务战略合作伙伴。

据悉,2015年科威特Ooredoo、VIVA等开启了ICT运维项目,走在行业前列。作为这些运营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华为在项目中表现出色。

“运营商数字化转型要开展起来,网络运维需先行一步。”华为全球技术服务部管理服务与网络保障营销运作部部长高翔近期告诉《通信世界》记者,华为管理服务保持领先是因为一直在“革自己的命”,除了帮运营商打造卓越运维,还在面向未来不断投入,如针对ICT管理服务诉求推出了创新软件定义的智能运维平台Operation Web Services (OWS)。

在今年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提出了华为公司新战略发展方向,即“全面云化”,即实现云架构的基础设施、分布式的软件架构、全程自动化。高翔介绍,华为“明星方案”OWS是就是“全面云化”在运维层面的落地。

一、运营商面临ICT挑战,外包成趋势

运营商到底面临怎样的ICT环境?据悉,新技术及经济模型侵蚀着传统的电信业务。运营商重塑新商业模型,实现成本优化及快速增收,迫在眉睫。所以,电信运营商必须以ICT的视角来看待自身,来寻求市场份额、新经济模式下的收入及利润,并进行基础设施的演进。

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不同,运营商已经对网络投入亿万资金,其ICT转型要考虑原有网络投资保护,因此包袱不小。而且,基础设施演进让运营商运维人员很头疼:面对CT网络IT化后运维,没有太多人;ICT融合架构很新,需重新学习技能;引入IT也增加运维工作复杂度。

该状况促使运维外包业务快速发展:运营商在进行基础设施演进时,意识到进行基于商业成果以优化投资的独特价值。在寻求与供应商的新的合作关系过程中,催生了一个新的外包浪潮——将整个业务领域,如IT、移动网和固网都交给供应商。

据悉,这一变革的目标可以称之为“资源重新配置”,通过改变自身的运维模式,在转型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灵活性,也由此激发供应商的持续创新能力。

也就是说,ICT运维是ICT转型基础和前提条件,很多运营商无法驾驭ICT运维,供应商也需要更多自主权进行创新,因此运营商选择将运维方面工作外包给供应商。

新时期,运营商需要的运维供应商不再是纯IT或者纯CT企业,必须是在这两方面都实力强劲,能够驾驭ICT运维的企业。而且,运营商运维转型,依然将业务安全、可靠摆在第一位,也就需要对电信级网络安全保障十分了解的供应商。

立足CT,并很早就投入IT的华为脱颖而出。目前华为已累计签订ICT管理服务合同超过450个,2015年新增34个,处于领先地位。

华为对ICT管理服务有着深刻理解。高翔表示,在华为看来,运营商网络转型加速网络和IT外包的趋势,管理服务业务也将从传统的网络运维延展至ITO(IT运维外包,T Outsourcing),并覆盖网络虚拟化后的NFV运维,走向ICT融合,并向“监、管、控”的全程自动化及软件定义的运维模式转变。

新的平台必须是支撑运营商向ICT融合运维转型的使能平台,可支撑快速构建智能化规则,自动化流程、以及APP和API快速开发的能力,向DevOps(开发与运维两部分协作的方法)等互联网模式转变,不断创新,实现效率提升和运维敏捷。

二、ITO和NFV运维工作首当其冲

ICT管理服务转型方向明确,又该如何实践?一方面运营商数字化转型在进行中,需要考虑到万亿网络存量。运营商的网络运维及IT运维都面临转型的压力与动力,需要考虑如何“下手”,包括选择转型时机、转型业务等。

据悉,很多运营商的CTO/CIO正在评估技术架构,以此来实现覆盖网络及IT转型的全业务的收益最大化,转型的时机至关重要,也是实现业务灵活性的关键。而且,CTO/CIO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持续的能力交付以支撑不断增加的数字业务需求,并实现来自成本及现有解决方案的优化。

对此,运营商需要向合作伙伴“问计”。据高翔介绍,华为可帮助CTO/CIO选择最佳的技术运营模式、技术架构及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帮助其抓住转型的重要机会窗。华为ITO解决方案包括IT运维及IT转型,可帮助运营商管理IT转型复杂度、实现E2E(端到端)的业务质量保障以及使能灵活的业务上线。

另一方面,NFV维护是运维转型最热门话题。运营商NFV发展很快,让NFV运维需求凸显。

NFV领域的投资是为了降低网络的复杂度,提升业务灵活的等级以及通过基础设施虚拟化和软件驱动设计以降低运维成本。目前亚洲和北美运营商NFV发展迅速,中国三大运营商也在初步使用。

但NFV的到来势必会对运营商现有的工具架构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物理及虚拟基础设施的互存促使运维与软件功能的密切关联,以推动自动化业务交付。

与NFV的成功密不可分的是,运营商需要聚焦于面向DevOps的网络及IT架构能力及组织的调整,这将会对运营商的角色、职责以及技能的建立具有特殊的意义。可惜,一些运营商IT团队尚未转换理念,对NFV理解还不够。

总结而言,NFV运维面临四方面挑战,NFV四个挑战:一是实现跨层业务实时恢复;二是实现跨IT、CT端到端的问题定位;三是在NFV网络上面实现电信级的SLA保障;四是实现多厂家的互联互通。

对此,高翔介绍,华为NFV运维解决方案已经做好准备。其方案涉及运维模型的转型、运维流程的重构、运维组织的转型以及运维工具架构的调整,可以帮助客户实现零误差的客户体验、故障的实时恢复、快速的问题定界定位以及多厂商合作。

三、软件定义的运维成行业亮点

软件定义的概念正在流行,但其不仅可应用在网络层面(SDN,软件定义网络),还可以应用到企业IT环境的很多方面,广义的讲是SDX(X可指代很多),Software Defined Everything。

随着对于IT基础设施需要更灵活,并降低前期投资的要求,基于云定义的软件正在改变着投资及消费的方向。而又随着企业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传统的IT架构已经不足以灵活的支撑需求的增长及弹性的需求,由此催生了基于云的软硬件的产生。

“云化”势必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举例来说,相对于那些仅能实现本地IT基础设施管理的工具,那些免费、开源的软件更为重要。

高翔介绍,软件定义SDX并不是指市场本身,而是一种技术架构,适用于现有的和新兴的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在管理服务领域,华为聚焦软件定义运维Software Defined Operation。

因此,华为投入巨大力量推出了软件定义的ICT运维平台Operation Web Services(OWS)。在2016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对外重点介绍了OWS。

高翔表示,OWS是支撑向ICT融合运维转型的使能平台,支撑“监、管、控”和全程自动化—即软件定义的运维模式。OWS具备5方面特性,即微服务的架构,具有微服务单元复用;IT和业务解耦、灵活/开放、高可用性;使能业务快速创新;在线开放及自动化部署;DevOps、低门槛、自开发\自编排以及开发者生态。

此外,OWS业务可为运营商提供三方面的价值:一是实现透明化管控:二是提升自动化水平,规则+引擎+APP/微服务 =自动化网络运维;三是快速复制全球最佳实践。

“OWS是基于云化、分布式模式,不是传统软件OSS套件,而是解耦成微服务化。”高翔表示,微服务化就能实现把传统运维套件分解成一个个的微服务架构,运营商的运维人员、程序开发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对运维业务的理解,高度复用这些运维业务。

“先革自己的命,再谈帮助客户转型。”高翔表示。华为推出OWS并不容易,也可能会对华为传统管理服务模式带来冲击,但这是运营商需要的,也是发展趋势,华为投入主要资金和人力进行OWS的开发。

光说不练假把式。华为与科威特运营商VIVA合作,解决了VIVA运维的多个痛点,包括派单时间长、OSS系统无法通过流程优化快速升级、无数据支撑持续改进。高翔介绍,华为OWS方案实现了WFM@OWS支撑智能派单、WFM@OWS定制化网页APP/手机APP、OI@OWS数据库支撑持续改进。

“此次交付,华为帮助VIVA提升管理水平,支撑高效运维;平均工单处理时长降低18%;维护报告合格率提升32%;站点Outage降低19%;人均每日工单量提升33%。”当被问及如何量化此次合作价值时,高翔如此介绍。

可见,OWS给予了运营商运维实实在在的好处,未来前景广阔。

四、华为已成ICT管理服务领导者

机器人在运营商机房巡守,24小时无缝智能监控;无人机飞升基站高塔检修,高空作业无需工程人员爬塔……这种科幻小说中的畅想,已被华为网络管理服务业务实现。华为正在通过ICT管理服务,在全球各地支撑运营商数字化转型。

数据显示,2015年,华为累计签订ICT管理服务合同超过34个(累计合同450+),服务全球排名前30运营商中的23家(GSMA排名),管理超过85+个国家的150多张网络,覆盖全球30%的市场份额(ABI提供),IT管理服务复合增长率75.6%,突破MTN、Telefonica等价值大T。

谈及为何华为管理服务十多年一直保持行业领先,高翔表示,首先华为在运维管理领域采取聚焦和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战略。“聚焦”即帮客户实现网络管理的卓越运维。为此,华为进行了持续的聚焦研究,包括运维流程、工具平台、本地化交付平台的搭建、全球交付平台的搭建等。

“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文化的一脉相承。“华为的解决方案开发,是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需要就是华为研究的方向。华为的解决方案要匹配客户的实际诉求,甚至提供定制化方案,帮助客户效益最大会,这样客户才会认同。”高翔表示。

其次是华为在管理服务方面拥有深厚积累,给运营商信心。从2005年开始管理服务业务,华为在网络管理服务领域逐渐奠定其行业领导者的地位,ICT行业咨询机构ABI认为华为已成为网络管理服务行业领导者。

在2014年底ABI research发布报告“管理服务供应商竞争分析”中,ABI research评估了华为、爱立信、诺基亚和阿尔卡特-朗讯4家管理服务提供商的能力,通过分析发现华为在所有主要的对比项目处于领先或极具竞争力的地位。

最后,面向未来数字化转型的运维新诉求,华为投入巨资,发力IT。“传统运维聚焦在运维效率的提升,但仅这样不够。”据高翔介绍,华为运维服务有着清晰定位,一是帮助运营商实现卓越运维;二是帮运营商在转型期做好复杂度管理,三是帮运营商实现ICT端到端的运维保障。

高翔表示,从2013年开始,华为管理服务部就开始提出在CT能力上构建IT能力,最终实现ICT的端到端的运维解决方案。

在研发领域,华为投资开发新一代软件定义智能运维平台OWS。借助OWS,华为希望在未来的运维里,在站点侧通过机器人、无人机实现无人上站的管理,即安全、智能、零接触。在网络侧,通过OWS自动调度安排,运营商可实现网络运维中心的全程自动化,甚至进一步就向人工智能演进。

在交付领域,华为把全球原来的三个全球网络运维中心(墨西哥、印度、罗马尼亚)升级成全球服务交付中心Global Services Delivery Center(GSDC),覆盖CT和IC运维。

在人才储备、人员技能的转型方面,华为在迪拜建设能力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COE)。再加上深圳的能力中心,华为吸收了200名以上具有CTO、CIO背景的专业的高端人才,重点匹配IT、CT的运维专业,以及自动化、流程管理、流程、质量标准领域专家,加以支撑华为运维创新。

在最佳实践的创新和探索方面,华为联合产业、联合客户群开展联合创新Joint Innovation Program(JIP),这种创创新覆盖端到端,将运维创新进行拉通。高翔表示,华为除了自身不断结合客户诉求研究,也会和互联网企业、院校交流合作,博采众长,如智能运维平台的管理就是华为与中科院合作实现。

当然,针对不同的运营商运维工作可能处于不同阶段。高翔介绍,在运维1.0阶段,华为建议运营商实现CT领域的卓越运维,即标准化、运维集中以及自动化。在运维2.0阶段,运营商可以实现从面向网络运维到面向业务的运维;在运维3.0阶段,面向ICT转型,运营商需要实现ICT网络的拉通管理、端到端的视角和管理。

综上可以看出,管理服务领导者华为,正在把运营商运维工作,转变成利润获取工作,在为运营商ICT管理保驾护航的同时,也将助力电信产业全面升级。

链接:华为ICT管理服务样板

2015年9月,华为与科威特运营商Ooredoo的合作是华为管理服务领域发布标志性大事件。它标志着华为管理服务在IT领域的快速发展,华为已经成全球运营商战略外包伙伴,帮助客户应对数字化转型。

Ooredoo合作已成华为ICT管理服务样板点。通过该项目,科威特Ooredoo所提出的三个ICT运维需求得到满足,包括加快上市时间、IT与CT高效运维、网络及业务质量保障。华为解决方案帮助Ooredoo实现48个商业流程重构、统一的IT/CT监控管理以及基于云的运维平台。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CWW视点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