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联网 >> 物联网 >> 正文
物联网年产值 11 兆美元,为何市场杀声震天至今却仍未成气候?
物联网智库
作者:       2016年8月12日 14:30
物联网 商机

2025年,麦肯锡预测物联网产业每年产值将达11兆1千亿美元,但到目前为止没人说得准物联网在做什么,也无法确切掌握商机在哪,总归一句话「未成气候」。

640.webp.jpg

现代社会信息流通快速,“物联网”、“大数据”等名词口口相传。

但就像网络上盛传的那样:人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想做却不得其门而入,可是又很担心别大有斩获,所以都号称自己正在做。这段名言不只适用在大数据,如果将主语换成物联网,相信心有戚戚焉的朋友也不在少数。

为什么物联网这个名词这么有魔力,因为各家研究机构都大胆预言物联网未来产值惊人。举例来说,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Analysis 2015年发表报告,预测2025年物联网产业每年产业产值最高可能达到 11 兆 1 千亿美元。这个数字有多大呢?以公认的台湾之光台积电营收做个比较,即便以台积电在全球的辉煌成就,2015年营收达新台币8,434.97亿,换算起来仍尚未超过300亿美金。也就是说即便台积电的营收全部来自物联网,也仅占总产值的不到0.3%。因此,全球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虎视眈眈冀望在这个产业占有一席之地。

只是各路英雄逐鹿中原已经几年了,虽然不时听到台湾个别硬件厂商宣布跨入物联网,股市甚至出现所谓「物联网概念股」,也有公司因此股价翻了两、三倍,至今却仍未听闻物联网已经成为任何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而且这个现象不止发生在台湾,国际上也是如此,甚至不少人据此开始宣称物联网只是一个假议题。探究物联网尚未爆发的原因,应该先从几个物联网特性谈起:

物联网不是肇因于特定软件或硬件科技的突破性发展

与人类发现硅的特性,发明晶体管,从而带动了电子工业与计算机产业,继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或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食、衣、住、行不同。物联网的应用多筑基在既有的通讯科技、软件开发上,它的出现更多是因为互联网过去着重「人」的沟通与互连,当通讯电信基础建设使得带宽进一步提升,我们开始有余裕转向「物」与「物」的沟通与互连。

还有就是云计算产业的蓬勃发展,让物联网发展所需的庞大数据收集与计算有更好的基础设施,让过去行之有效的数据分析不管是针对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计算分析能力大幅提升。简单来说,物联网是许多现有的软、硬件科技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集合应用。这个特性与过去因为特定科技的进展可以透过专利筑起高墙保护迥然不同,所以过去科技厂商擅长的透过技术投资、累积知识产权,从而领先对手的策略模式,在新的领域里不再适用。

物联网是个破碎的市场概念

台湾过去在电子业蓬勃发展的时代,靠着对电子科技的大量投入与优异的管理技术,又因为不管是PC、Notebook、手机等产品的需求量均巨大无比,所以我们大量生产物美价廉产品的专长恰恰可以获得展现,所以造就了一代的辉煌。然而物联网虽然将适用在许多产业,但从硬件装置制造的角度来看,其最基础构件多是sensor、gateway,从产值来看远远比不上PC、Notebook或手机;从市场应用端来看,推向需求端时通常会以系统或应用方案(solution)的方式交付,客制化程度与过去消费性电子的一支iPhone卖遍全世界相比高了许多。

所以,台湾厂商为大的需求市场大量生产,获取微利的竞争优势在物联网这个领域很难套用。

物联网的本质是软件与服务

物联网的edge tier虽然仍然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硬件:sensor、gateway、结合这些装置的设备(equipment)等等,但如前所述,这些硬件装置并没有革命性突破,所以真正让这些装置发挥加值效果,还是因为物联网平台(device management/data analytics/prediction analytics, DM/DA/PA)以及为了特定服务目的开发的应用软件(application)以及让service provider管理这些应用的business domain软件(类似现有的ERP)。

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智能型手机如果是物联网生态圈里面的edge tier,物联网平台比较接近OS,而应用软件就比较像是App Store或Google Play里面的数以百万计的app。因为有这些app,你我才值得花高价买一支智能手机使用。同样的,物联网的应用软件开发以及因此带来的便利服务与否,决定了企业或消费者是否愿意掏钱投资在物联网应用方案及搭配的硬件装置。

物联网需要垂直的产业知识

物联网既然是服务导向,自然必须向被服务的产业积极靠拢。正如同一个好的游戏玩家最了解其他玩家的需求与使用心态,一个好的游戏开发商往往不是自己就是玩家,就是早期就邀请玩家参与开发。物联网应用方案(solution)的开发,必须深度结合目标产业的专业知识,开发出来的应用方案才能切中要害,真正解决客户的问题或满足客户的需求。

因此,与过去的经营型态相比,芯片设计公司只要专心让芯片效能做到极致、手机只要硬件功能酷炫、指令周期快又流畅,自然就能无往不利的型态相比,国内厂商如果想要转型投入物联网开发应用方案,不能只是专注在自己的本业知识,还必须跨出舒适圈,学习掌握通讯相关技术的应用以及目标产业的domain knowledge。

物联网需要跨产业协作

因为物联网里面包含了「网」,将物链接在一起的通讯技术与物联网平台就是基本的配备;为了服务特定产业的客户,找到合适的装置或设备并将之整合,也是基本元素。如果是硬件厂商寻求转型,找到适合自家装置或设备发挥的使用场景(user scenario),必定要结合有垂直产业知识的伙伴,甚至找到愿意采用相关方案的service provider也是能否实际获利的关键。

凡此种种都与个别科技公司过去的管理架构或经营专长大不相同,也实际的影响到了真正有市场价值的物联网应用方案的开发时程,因此导致目前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状况。要解决上述的物联网开发难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纳入与其他伙伴协作的基因 

正如上面的分析显示,物联网应用方案的开发需要不少的软硬件伙伴一起合作。即便是打算坚守硬件装置开发的厂商,都必须积极寻求其他产业的知识结合。举例来说,农业物联网需要的传感器大大异于工业用传感器,即便是同样的环境监控目的,因为适用的场域不同,生物的特性与工厂内的无机物特性必然差别甚大,勉强使用工业用传感器往往有成本或效能上的问题。

更别说笔者已经看到一些有远见的厂商,已经主动的设定使用场景,从而在既有的产品中加入不少额外的功能,一旦搭配使用的设备或应用方案启动时,自然而然这些装置或设备就具备在物联网架构下提供特定服务的能力。简而言之,有志于物联网的厂商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开始调整组织,改变过去的运作思维,主动在内部创造跨产业合作的环境。

找合适的协作平台协助

个别厂商虽然希望投入物联网产业,隔行如隔山却是一个恼人的限制。规模较大、资源较多的公司固然可以多方索求,找寻合适的合作伙伴,但实际执行上是否是最有效的运作方式,实在有待商榷。国际上目前有许多的物联网组织,除了一类是为了标准制定而聚在一起,还有一类则是为了在同一个平台上讨论可能的应用领域、找寻适当的合作伙伴。笔者成立的物联网组织也是为了相同目的,便利有志于物联网产业的各国厂商相聚讨论交流,拓展厂商的视野,加速找到合适的应用产业或使用场景。

与适当的物联网平台分工合作

物联网可以应用的产业千续万端,个别公司能够深刻投入的产业有限,除了优异的战略眼光选定规模较大的产业优先投入外,搭配一个通用性高(或者说interoperability高)、具备连接大量装置与处理巨量数据能力的物联网平台(DM/DA/PA),可以有效节省物联网厂商的研发资源,专注在开发搭配使用场景的硬件装置。

而且这样物联网平台,还具有串联复数以上应用软件的能力,同时支持更多的应用服务,无形间让装置厂商的产品通用性跟着提高。反之,应用软件的开发团队也会因为采用同样的物联网平台,有机会让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互动,不但相互之间数据可以流通运用,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也可以在单一平台上操作使用不同的物联网应用,不至于发生烟囱效应(chimney effect),大幅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专业的DA/PA平台更是一般硬件厂商不需要重复投资的领域,盖以这部分的核心能力通常可以独立于硬件装置或应用服务软件以外,让更专注投入的厂商用心将数据处理(存、管、用)做得更精致有效率。

找到先期的试验场域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个别厂商推出压倒性应用方案的情形尚未出现,因此加速投入开发适切物联网应用方案,及早问世抢占市场口碑有极大的商业价值。然而,个别的使用场景定义及方案的使用经验累积,都需要产业伙伴的配合,提供试验场域供开发团队着手于方案开发与改进。

所以笔者日前才以其他文章支持新政府在亚洲硅谷 ,以更简便的行政手续,提供相关团队试验场域,加速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当然,不同的产业需要的场域不同,例如农业物联网需要的场域就不见得能在亚洲硅谷落地。不过,试验场域仍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推动因素。通信世界网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蓝戈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