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尚未成功 中移动需补齐固网能力“短板”

作者:舒文琼 责任编辑:舒文琼 2016.06.08 09:33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 中国的固网宽带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数据显示,2016年4月中国移动固网宽带用户净增113.6万,累计达6172.1万户;中国联通固网宽带用户数净增11.7万户,累计达7352.2万户;中国电信固定宽带用户月增66万户,达到1.1683亿户。按照这一增速,中国移动固网宽带用户超过中国联通指日可待。

中国移动固网宽带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给竞争对手带来了什么影响?如何看待中国移动固网宽带ARPU值较低的现象?《通信世界》对话业内专家,邀请其为中国移动发展献计献策。

对话:

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分析师  杨光

茁思迅行咨询公司咨询总监  金峰

 

激进策略促使用户快速增长

《通信世界》:中国移动固网宽带用户数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带来了什么压力,对我国固网宽带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杨光:中国移动固网宽带用户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积极的市场策略。作为固网宽带市场的后进入者,中国移动可以利用后发优势部署最新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中国移动借助在移动市场上的巨大领先优势,可以在固网宽带市场采取更为激进的价格和市场营销策略,这些都推动了中国移动固网宽带业务的发展。中国移动在固网宽带市场积极进攻的策略,已经对传统固网运营商产生了巨大压力,不但用户数量迅速接近传统固网运营商,而且其激进的价格策略也必然推动固网宽带市场整体价格的下降。这当然将使广大消费者受益,而且也证明了惟有充分竞争才能真正实现“提速降费”的目标。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固网宽带市场格局的变化将可能对我国整个通信市场格局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金峰:超低的资费,甚至采用向现有客户直接赠送的方式发展,是中国移动固网宽带迅速发展的原因。给竞争对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带来的压力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用户增速显著放缓;二是中国移动成为宽带拆机用户的主要流向;三是资费压力显著,在损失用户与降低用户ARPU值之间需要寻找一个平衡。随着中国移动固网宽带的崛起,目前我国公众宽带服务市场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面向未来,中国移动如果要继续发展固网宽带,包括拓展企业服务市场、提升公众服务质量等,则有待有赖于骨干网、IDC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以及专业运维能力的提升等。

《通信世界》:您认为中国铁通对于中国移动的固网宽带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杨光:中国铁通关于固网宽带的运营经验和渠道力量,一定对中国移动拓展固网宽带市场有所帮助,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近来中国移动在固网宽带市场上的迅速扩张主要还是得益于其强大的市场攻势。

金峰:中国铁通给中国移动有线宽带发展提供了种子级的资源,包括网络及附属设备(主要是接入网资源以及部分的全国干线资源)、安装与运维团队资源,最重要的,是近千万的现有用户。

政府监管与其抑强不如扶弱

《通信世界》:中国移动在移动业务方面领先优势明显,现在在固网宽带方面也在迅速成长,您认为日后是否会形成固定、移动“双垄断”的格局?如果出现这样的格局,对中国移动有利还是有弊?是否会引起监管部门调整相关政策?

杨光:中国移动在固网宽带市场上的积极进攻,不但扩大了自身市场规模,而且削弱了竞争对手的盈利能力。随着4G业务的展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移动市场上已经几乎完全被中国移动压制,如果无法维持固网宽带业务的盈利能力,其综合竞争能力将会被进一步削弱。受“最后一公里”接入能力的制约,固网宽带市场格局的变化周期相对较长,但其对移动市场的影响可能会很快显现出来。中国移动能否实现固移“双垄断”还是个中长期的趋势问题;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综合竞争力被进一步削弱,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的局面,则可能是这两个运营商近期内就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目前这种局面的出现并不令人意外,通信行业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中国移动统治利润丰厚的移动市场已有多年,具有远超竞争对手的财务实力,一旦能够进入固网市场,必然会采取激进的竞争策略。这也就是为何中国移动固网宽带ARPU值偏低的原因。中国移动就是要用激进的价格策略抢占市场、削弱对手竞争能力。从纯粹市场竞争的角度看,中国移动应该远没到需要提高资费标准或者增加附加值的时候,这应该是在其建立了相当市场规模,并极大地削弱竞争对手实力之后才会采取的策略。

当然,主管部门不会坐视这种“双垄断”局面的出现,很可能会有相应的管制政策出台,以调整市场格局。但是在移动通信市场,主管部门也曾多次试图调整市场格局,不过总体成效并不明显。虽然在3G时代,移动市场曾出现了缓慢趋于平衡的迹象,但这一趋势很快就被4G牌照的发放所打破,中国移动重现“一骑绝尘”之势。面对当前通信市场失衡局面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主管部门似乎应该在非对称管制、帮助弱势运营商提升竞争能力等方面采取更为大胆的策略。具体对中国移动是利还是弊,则取决于管制政策的力度,中国移动的应对措施也需要看具体的管制政策。

在加强对领先运营商的管制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向,就是为弱势运营商创造更为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鼓励其模式创新、提高竞争能力。这样不但能够缓和市场失衡的局面,还能提升运营商整体服务水平,使全体消费者受益。

金峰:固定、移动“双垄断”格局暂时不会形成。要形成固定的垄断,除了公众市场的用户数外,中国移动必须在骨干网、IDC、国际光缆、专业运维等方面均具备良好实力,进而吸引政企用户的宽带使用、CP/SP的资源部署等,而上述能力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并非单独依靠资金就能够完成建设的。

监管层可以允许中国移动在用户层面不断拓展,进而体现降费的成效,但必须通过网间结算等形式保证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有生存空间,因此若中国移动在骨干网等基础网络设施层面拓展太“狠”的话,将会引来监管的干涉。

《通信世界》: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固网宽带ARPU值仅为32元,低于中国电信的56.3元和中国联通的63.6元,您对此有何看法?

金峰:中国移动暂时不会提升现有资费,否则将与市场法则违背,也与“提速降费”的政策违背。中国移动若想在固网宽带层面获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提供价格相对较高的带宽接入产品,例如1G宽带;第二,提供数字家庭服务,从数字内容与应用的分发中获利;第三,基于扩大的用户群基础,可以在后端IDC等业务中获利,如IDC移动网内镜像、CDN租用等。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