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2017展示内容陆续剧透:诸多黑科技演绎的不只是通信

作者:黄海峰 责任编辑:孟月 2017.02.22 07:53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消息(CWW)近期,业内有关MWC的新闻频现各大网站,这是因为MWC2017(世界移动大会)临近。MWC2017将在2月27日-3月2日继续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其是移动通信领域的风向标,备受业界关注。

11122.png

与去年相比,2017年将是转型大规模开展的一年。这一年,智能管道、IoT、云计算、视频等将依然是电信运营商工作重点,与2016年不同的地方是,运营商除了积极大投入到转型,还将更加关注商业成功,实现转型中的真正盈利。

MWC2017比去年更加精彩

去年MWC2016上,4.5G/5G、光宽带、IoT、云计算、视频、平安城市、AR/VR等成为展会热点。可见,电信运营商深切感受到传统话音业务的挑战,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新生态,实现新增长,赢在未来。

在这样的战略驱动下,2016年全球电信运营商除了继续精耕细作智能管道,还踏上了轰轰烈烈的转型之路。

如中国三大运营商陆续发布网络重构计划,引入云、SDN/NFV以构建随需网络;美国AT&T宣布854亿美元巨资收购时代华纳,布局内容产业、成图像时代标杆;各地领先运营商发力5G,意图构建大连接世界、改变社会;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等运营商踏足电信云领域,在政企云市场秀“肌肉”……

总结看,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多个热点话题:5G/4.5G如何演进;视频成基础业务,如何商业成功;如何让B2B成新增长点;如何构建“全面云化”的网络;如何实现敏捷数字化运营。

比如在5G方面,5G必然将是MWC2017最大的热点之一。2016年,日、韩、欧、美、中等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积极投入到5G研究,意图抢占未来移动通信领域战略高地,5G竞争加剧。

在此背景下,沃达丰、德国电信、NTT docomo、软银、KT、Verizon等运营商,均将在MWC2017上继续展示与华为、爱立信、诺基亚等设备商共同开展的5G样机测试情况。这些展示将包括高低频等不同场景的演示。

当然,5G是未来,4.5G是现在。4.5G是运营商从4G向5G过渡的平滑技术,也将是运营商5G成功的试金石。基于4.5G技术的NB-IoT(窄带物联网)在2017年就将商用,给运营商网络架构、运营能力、生态建设带来巨大提升,为5G发展奠基。

这些趋势将在MWC2017上精彩上演。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MWC2017将会是历史上参会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移动生态领域盛会,目前预计注册参会人数将达10.1万人,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超过2200家公司。

本届MWC一大亮点是为期3天的全球137国的部长级会议,有31个国际组织来参加峰会。本届MWC主题定是“MWC-The Next Element”,寓意“移动是下一个能改变人们生活的元素”。

GSMA大中华区战略合作总经理葛颀告诉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MWC除了有精彩的展示外,各国际组织与企业也将举办多个亮点活动,如位于第8号展馆的Next Tech,聚焦未来黑科技,包括无人机、AR、人工智能等;有面向年轻人的专区展示,预计会有约16000年轻人参与到现场活动中,活动涉及与通信相关的技术、设计、艺术等;面向500多投资者的4YFN,探讨4年后的产业机遇;GTI、华为等组织和企业将同期举办多个论坛。

中国移动五大展区继续领衔

尽管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等领域参展商的加入,MWC也是很多终端、移动互联网业务、未来智能趋势的展示平台。但电信运营商依然是MWC的绝对主角,运营商关注焦点将从转型理论研究到具体实践,从投入试水到求增长、求效益。

连续多年在MWC展会上我们都能看到AT&T、BT、NTT docomo、Telegram、Telenor、西班牙电信、沃达丰等全球主流运营商的身影。在MWC2017,国内运营商中国移动将继续重磅参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尽管没有专门展台,但他们也十分关注,通过参加展会以及各类峰会的方式,积极参与到全球移动通信发展探讨中。

据中国移动方面透露,中国移动MWC2017展台主要分为五个展区,分别是5G之路、万物互联、终端发展、数字生活和国际业务。

在5G方面,中国移动将展示Massive-MIMO和移动边缘计算(MEC)两大技术进展,他们是5G技术4G化的代表性技术,可实现4G到5G的平滑过渡。

针对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多样化需求,中国移动提出了一套基于5G网络切片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并设计搭建了服务于工厂自动化生产场景的Micssion Critical网络切片原型系统,满足工厂机械控制的低时延、高可靠的业务需求。在其他部署场景方面,中国移动挑选了5G医疗和联网无人机两个典型案例介绍给全球参观者。

在万物互联方面,中国移动将展示NB-IoT和eMTC(LPWA,低功耗广覆盖接入网络)这两大物联网中最具潜力的技术标准,展示eSIM系列产品以及OneNET物联网开放平台。

在终端方面,中国移动将展示与中国厂商合作推出的最新产品供各位体验。据介绍,2017年中国移动致力于在AND三个系列推出高性价比的终端产品,本次MWC将带来最新上市的A3以及马上上市的A3s、A3 note三款产品。

在数字生活方面,中国移动将带去5款产品,分别是咪咕音箱,咪咕手环、咪咕阅读器、魔百和及VR一体机。

而在国际业务方面,中国移动表示为更好的服务“一带一路”,助力全球大连接,中国移动将展示已制定的清晰全球战略规划。目前,中国移动已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四大设备商展示都将突出5G

除了运营商,设备商也是MWC的绝对主角。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中兴通讯等主流设备厂商均积极参与。

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透露悉,在MWC2017期间,华为将在五大展区(最大化网络价值、全云化支持5G发展、敏捷数字化运营、使能视频商业成功以及通过云重塑B2B)展示最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发布超过10款全云化解决方案,举办4场行业论坛,并与超过100多家合作伙伴携手进行多个场景的联合展示。据悉,华为继续强调致力于成为运营商的商业合作伙伴,使能运营商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成功,携手迈向价值驱动的新增长之路。

爱立信MWC2017将带来全新5G平台包括5G核心网、无线和传输产品组合,以及数字支撑系统、转型服务和安全系统,为5G做好充分准备将为运营商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爱立信在一项即将公布的研究中发现,对于运营商而言,制造业和能源及公用事业领域是5G创收入的最大市场。

而诺基亚将携云、物联网、超宽带和future X四大主题亮相MWC2017。此前诺基亚面向电信运营商的数字助手的MIKA、云化分组核心网、完成升级的面向所有连接设备的智能管理平台(IMPACT)将在MWC2017亮相。其中,IMPACT平台可以对任何设备、协议及应用的数据收集、活动执行、设备管理、数据情境化、数据分析及应用使能等功能进行管理。该平台还具备稳健的多层防护能力,对数据、身份及设备进行保护。

MWC开展前夕,中兴通讯公布了将在2017 MWC上重点展出的重磅产品。据悉,中兴通讯包括Pre5G FDD Massive MIMO基站、5G全系列高低频预商用产品、最新5GFlexhaul承载方案、光接入旗舰平台TITAN、全球首款最快的千兆手机等系列创新产品都将在本届MWC展上亮相,以及VR、智慧家庭、智能停车等多个创新方案也都将在现场演示。

GSMA创新城市将继续闪耀

另据记者了解,GSMA创新城市(Innovation City)将重返MWC,该展区再次邀请参观者探索城市般的环境,以及体验由当今世界最尖端的移动支持产品和服务的沉浸式演示。

创新城市将讨论一系列广泛的产业话题,例如5G、物联网(IoT)、安全和身份识别,进一步强调互动体验型沉浸式装置艺术,这些装置艺术将阐明移动如何影响运输、健康、家居和零售等人类生活的几乎任何方面。

创新城市是MWC的主要亮点展区之一,去年接待了近3万参观者,今年将迁至4号厅举办,可容纳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据了解,GSMA创新城市将以多个企业的展览为特色。如AT&T将展示其横跨娱乐、物联网、5G、安全等的最新创新;华为X Labs及其合作伙伴将演示其应用于大量垂直行业的创新移动探索;韩国电信将展现其全球5G领导力和创新技术;Cisco Jasper将让参观者能够在逼真的智能城市环境中体验物联网服务。

GSMA还将重点突出其互联生活(Connected Living)、托管服务(Managed Services)、移动互联(Mobile Connect)、移动促进发展(Mobile for Development)和网络2020 (Network 2020)等主要议程和计划,以及其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开展的工作。

当然,在智能终端方面,包括华为、LG、索尼、诺基亚等在内的众多全球主要手机厂商,都将在MWC 2017上发布其最新重量级产品,如华为透露将在MWC 2017上发布华为 P10手机的消息,中兴通讯也将亮出全球首款千兆手机,这些也是MWC2017的亮点。

此次MWC2017举办期间,通信世界全媒体三位记者奔赴现场,十多位记者、编辑驻守后台,将在杂志、网站、微信等全媒体平台呈现系列精彩报道,欢迎各界持续关注。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