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四五”规划 | 中国联通夏俊杰:以城市微单元逐步贯通全域,打造融合应用型智慧城市

作者:朱文凤 程琳琳 责任编辑:朱文凤 2021.12.03 10:05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如今,智慧城市已然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城市运行的新模式、城市管理的新方式和城市建设的新机制。从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诞生到如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写入《“十四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我国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并取得显著成效。

为了解如何加速智慧城市建设,中国联通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夏俊杰在接受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要紧抓智慧城市发展突破口,以加强新技术实践、促进数据融通、推广融合应用示范、建立健全安全框架四个方向作为建设重点,推动智慧城市的“智能化”应用深度覆盖。

面向2025,智慧城市发展仍要跨过三座“大山”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数字服务从“能用”向“好用”升级。当下,虽然面临5G网络覆盖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不高,关键核心技术需要突破等问题,但中国不少城市已经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准备期向起步期和成长期过渡。

《规划》对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数据与算力设施等提出了重点要求。在智慧城市领域,也明确了城市信息模型(CIM)、市政基础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能建造等产业方向。面向2025年的发展目标,夏俊杰总结了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面临的三方面挑战。

一是新技术挑战。智慧城市应用了大量“云大物智链安”等新技术赋能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面对海量各类智能化基础设施联接、分析、处理需求,5G/物联网的海量连接能力,海量数据加载技术、云边计算协同技术、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对动态数据快速分析处理能力均面临挑战。

二是融合应用推广挑战。5G融合应用创新是促进智慧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目前5G融合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1万个,覆盖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但“杀手级应用”缺乏,示范效应不足,5G融合应用创新场景深度不够,部分5G融合应用场景呈现“碎片化”特征,可复制性弱,不利于大规模推广。

三是安全挑战。《规划》将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及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智慧城市中大量应用了“云大物智链安”等新兴技术,安全风险因素错综复杂,由于智慧城市业务范围深入国家安全、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一旦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就可能出现极其严重的后果。如何健全网络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防范遏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提升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是一项重大挑战。

融合5G应用场景,以星星之火成就燎原之势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未来五年,产业界将如何走出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对此夏俊杰建议从加强新技术实践、促进数据融通、推广融合应用示范、建立健全安全框架四个方向作为建设重点,打造领先的智慧城市端到端服务能力,帮助城市治理更加智能、产业发展更加强劲、生活服务更加便捷。

加强新技术实践,应对海量数据的实时接入。面对城市级跨行业、跨领域海量数据的实时接入,要重点研究数据动态加载、数据供给、数据服务等技术,加强探索云边端协同技术方向,验证动态数据快速分析处理场景,加强产学研在战略、技术、标准、市场等全方位协作,针对基础共性技术和应用基础技术,集中力量协同攻关。

促进数据融通,实现物理城市全时空、全要素、全过程数字化表达。《规划》多次提及深化数据要素流动,基于此,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构建城市物联感知体系,打破数据壁垒,加快数据要素流动,汇聚城市、土地、建设、交通、市政、公共设施等全生命周期信息,建立一个统一时空基准下的“地上地下全空间、人地物房全要素、规建管维全过程”数字空间,真实展现城市样貌、城市部件、智慧社区、智能建造、智慧生产等各种场景,实现物理城市全时空、全要素、全过程数字化表达。

推广融合应用示范,构建融合应用型智慧城市。积极拓展智慧城市领域中5G融合应用新场景,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链、安全等技术与5G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场景化的融合应用能力,打造更有深度更有温度的应用。对于变革性的创新型应用(如自动驾驶),可以从社区、园区等城市微单元封闭区域开始,逐步拓展至智慧城市全域,真正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应用场景,以星星之火成就燎原之势。

建立健全安全框架,构筑安全新范式。面对智慧城市错综复杂的安全形势,首先是建立健全安全标准体系,包括物理世界和数字孪生世界的安全标准体系;其次是建立多元协同的网络治理体制,制定跨域、跨区的协同工作机制;再次是围绕“云-网-边-端”构建智慧城市的多级综合防控安全空间体系,以网络安全态势全方位智能感知为核心,聚焦实时监测、攻击溯源、通报预警、应急处置,形成条块结合、纵横联通、协同联动的智慧城市安全能力体系;最后是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体系,为营造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保驾护航。行业应围绕城市场景,构筑新的安全范式,实现安全与城市共生共长。

“面向2025,让管理者以及企业、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智慧城市的‘智能化’应用,解决城市治理、企业发展、安居乐业的种种需求,这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夏俊杰总结道。

全力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中国联通打造城市数据智脑引擎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将开启“十四五”快速发展新征程。中国联通作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将全面打造领先的端到端智慧城市服务,从四个方面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一是加强云网融合底座建设。充分发挥“云网边端”协同优势,构建融合、弹性、高速、安全的算网一体数字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提供“联接+感知+计算+智能”的算网一体化服务能力。

二是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基座。融合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CIM、网络安全等共性技术,赋能城市全域要素数字化、实时状态可视化、管理决策智能化,提升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能力,为保障城市高效、安全、有序运行提供创新的数字工具。

三是拓展多领域智慧化应用。围绕城市治理、产业经济、公共服务等场景,重点推动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全域社会治理、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微单元(园区/社区/街区/楼宇)等以数智融合为特色的应用建设,使整个城市治理与服务都更加高效,助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四是构建广泛的智慧城市合作生态。面对广阔的智慧城市市场,中国联通将进一步深化融合开放,携手产学研用金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智慧城市产业共同体,在标准体系、咨询服务、解决方案、产品能力、科技创新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未来城市发展新模式,助力城市智慧化全面升级。

面向2025,智慧城市建设仍任重道远,但在产业界的协力推动下,可以预见,智慧城市将真正带来一场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革,赋能社会数字经济的大发展。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